期待已久的丁天的新书《命犯桃花》(北方文艺出版社2006年2月)终于出版了。在这之前他的2000年的旧作《脸》也刚刚修订再版。《脸》作为国内恐怖小说的开先河之作,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影响了现在的一批恐怖小说作家。当然,今天看来《脸》还不能说是成熟的作品,它是一个曾经在纯文学领域取得不错成绩的作家向类型小说的转型,它是既保留了所谓纯文学的写作方法,又对恐怖文学进行尝试性摸索的过度性作品。丁天自称已经屏弃了纯文学创作,他立下誓言,要在有生之年写出100部恐怖小说,他要当中国的斯蒂芬·金。但是经过5年的潜心经营和写作,《命犯桃花》作为其100部宏大计划的揭幕性作品究竟如何?阅读之后我得出的结论令我有些悲观,他的揭幕并不精彩,他离斯蒂芬·金的距离还很遥远。
坦率地说《命犯桃花》的文笔还算属漂亮,这也是现在很多恐怖小说同行不可比拟的,它的口语化叙事,人物对白,包括男女情色的渲染和描写等都相当出色,这当然得益于作者十几年纯文学的训练和功底。除了这些,小说中有一段话让我记忆深刻:“头上三尺有神明。也许世界上并没有真正的秘密可言,早晚有一天,一切都会真相大白的。”它不是劝戒做恶之人所谓因果报应的简单道理,而是告诉你,人类的一切行为,冥冥中都有个神灵在逼视着你,让你无处躲藏,令你自我崩溃。从这一点上来说,丁天是有过思考的,他对人性本质的绝望,对男女之情的不信任,都延续和发挥了他早期作品《幼儿园》《死因不明》的主题。
但是作为一部恐怖小说来考察,我们有理由对盛名之下的丁天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与《脸》比较一下,《命犯桃花》在恐怖小说的叙述方式上是有进步的,但是没有突破,且人物和场景都有重复之感。当然你也可以说《命犯桃花》是《脸》的系列,但是单调狭窄的故事场景和似曾相识的恐怖氛围难以满足读者的好奇心。另外,情节和悬念的设置也比较单一,恐怖小说应该不光是考验人的胆量,更多的实际上是考验人的智力,我希望的恐怖小说应该是复杂的,甚至是复调性的,充满了逻辑思维的诱惑和魅力,不然它与网上平庸的鬼故事有什么区别呢?
不久前我在评论鬼古女的小说《伤心至死》时说过:一部小说,应该给读者留下疑问,如果作者对小说中恐怖和悬疑因素最终都能作出合理的解释,便会削弱小说的神秘力量。这是我对优秀小说的期望。《命犯桃花》将几个人物的死完全归咎于一个柔弱女孩的复仇,显然不可思议,也难以令人信服,而结尾女孩亲自将杀人动机和过程娓娓道来,然后尘埃落定,更让人仿佛是在看一部普通的刑案故事。恐怖小说结局的处理一直是作家写作的瓶颈,连斯蒂芬·金也时有败笔。但是《命犯桃花》的结尾显然是作者无法收关,而不得不偷懒促就的结果。
(此文已发上海《新闻晨报》2006年3月26日,《北京晚报》2006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