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宁肯是个心态平和而又出手不凡的作家。当不少人为创作急功近利的时候,他却能气沉丹田,默默地搭建自己独特的文字世界。这样的作家需要自己的制高点,宁肯的制高点就是他对人与世界的更深远也更矛盾的思考和阐释。当别人在文学洼地的泥泞中悲观抱怨或自鸣得意的时候,他却能坚守自我,积蓄能量,适时地重拳出击,给文坛带来惊喜。从《蒙面之城》、《沉默之门》,到今天的《环形女人》(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到作家不间断的思考和变化。
商业化对文学的影响我们已经谈的够多了,面对这种影响作家何为?是“低俗化”,还是更加“高雅”?是回避、拒绝,还是妥协甚至合谋?这其实关系着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走向与生存。宁肯曾把写作《环形女人》的初衷比作一次心态的“堕落”,我不大同意他的表述。我宁可相信他是一次“放纵”。当一个作家面对一个客体无法把握或者没有想出更适合的把握方式的时候,放纵自己的写作心态可能是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只有放纵也许才能充分施展作家的才华并显示作家的真实的思想境界。宁肯的智慧在于他寻找到了一条通道,他用了“穿透”这个词,就是所谓“穿透”雅与俗之间屏障的一种写作。宁肯说:“ ‘低’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一种大量的存在,是人性中一种普遍的东西,我觉得如何以一种有力的方式面对‘低’、穿透‘低’同样是对严肃作家的考验。如果说引导大众趣味是一种虚妄,穿透大众趣味则是一种有意义的历险。” (见《摸当代危险情绪与精神暗流:<环形女人>手记》)我非常赞同这个想法,这个想法不是“折中”的两面沾光的投机型写作,而是真正带有破坏性与再造性的开放式的写作。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每个人心中都藏有一个秘密,或者说,每个人的心中都存有一块黑暗/脆弱之地。这是所谓恐怖悬疑小说产生的根源。一般来说揭示人们心中的这个谜(秘密),并将其放大,这是恐怖悬疑小说的范围。而有的人能够在从中将人性进行更深层的挖掘,并且提升,使其不光成为心理或者生理的游戏或经验,而是一种哲学的矛盾的有关人类精神状况的总结,我以为这样的小说就是我们称之为的“严肃小说”,用宁肯的话说,是一种“穿透”的小说。
中外作家中引入流行文学元素写作的例子其实很多,写过《活着》的余华就曾经用武侠小说模式写过《鲜血梅花》这种戏仿性的作品;最近张洁也以长篇小说《知在》对悬念小说进行了有意味的借用。而真正将所谓流行与严肃,雅与俗锻造成血肉一体的,并由此“穿透”通俗与严肃文学门别的,我以为应该是《环形女人》。一方面你可以将其作为恐怖悬疑小说来读,因为它有足够的悬念和可怕的恐惧因素。另一方面,它又是绝对的严肃文学,它用了流行文学的外壳或者结构,构筑了一个非常复杂而又好看的激情澎湃的作品。所以我形容《环形女人》是一部“走钢丝”的作品,它超越了雅与俗的鸿沟,它在恐怖文学与严肃文学的临界点行走,自在地发挥着写作的所有空间,并用自己独特的思想和笔墨保持着平衡,给了我们一次精彩的难度极大的演出。(看全文请点首页http://blog.sina.com.cn/u/4750d453010002z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