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从软考说起
在学习的过程中,提炼了一些自己认为比较重点的内容进行整理,在项目管理的五大过程和十大知识领域中,其中所囊括的内容可应用到所有的行业中,项目管理的知识具有通用性和适用性,比如土建工程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信息系统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其输出基本一致。
从这些管理方法中,也期待能够思考一些对自己项目管理有用的体会,这篇文章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对大家产生一丝共鸣。
从立项开始,专家的支持很重要
互联网项目只争朝夕,时间就是生命,一个创意从灵感突现到写下第一行代码,可能就是在一天之内;市场,并没有留给创业者太多的思考时间,继而进一步挤压了项目管理的空间,仓促立项、野蛮开发、后期维护BUG不断,甚至导致项目流产。
由此可见,难道下毒的一定是程序员么?不少项目,从立项开始,就是一个毒药。 因此,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来说,控制好项目的立项,就是控制这个毒药泛滥的源头。
在五大过程和十大知识领域中,包含了一个很重要的工具和技术,就是“专家”支持,比如政府采购项目中,技术专家的评审必须占评标委员会成员席位的2/3以上,这是硬性指标。借助专家在系统集成项目管理领域的专业知识,确保项目高效、稳定、规范的进行运转。
快速迭代的中国式笑话,从严治码全靠资深开发者
快速迭代是把双刃剑,在庞大的资源面前,快速迭代就像装上了涡轮的汽车,其迭代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运转效率也更高,项目文档、报告、配置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和保障。但是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例如上面提到了仓促立项、野蛮开发,这种类型的项目通常通常会打着快速迭代的口号,大量的削减了项目执行过程,比如不作项目可行性研究详细报告,甚至不作可行性研究初步报告,仅凭脑子里面的灵光一现,就马上投入资金、项目强行上马。
---------这可能就是系统集成项目行业中自嘲的:我有一个很好的想法,就差一个程序员了!
很多时候,上面的自嘲并非玩笑,比玩笑更可怕的是,这个玩笑是真实的存在。在这种背景下,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具有非常迫切的现实需求意义。 在很多私营企业中,很多时候都是老板一言堂,说干就干,而且要大干快上;项目管理的过程在这些企业中就像笑话一般的存在,并且由于“全栈工程师”的原因,系统集成的开发人员通常身兼多职,既是裁判员也是运动员,少部分系统开发人员本身也并不具有项目管理的思想,他们一心只想着完成老板的要求(并非需求),然后拿到工资,至于是否规范、以后怎么样,天知道,大不了辞职一走了之。他们不知道什么叫CCB,换句话说,老板就是CCB,在这样的企业中工作,大海航行靠舵手,老板缺乏软件管理的基本知识,开发者们一味的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拿钱,也不会自然而然不会顾及软件的质量。
于是,在这样的开发过程中,代码质量显然是一个令人窒息的话题,各种不同的技术体系、各种毫无底线的技术缺陷层出不穷,也正是这样的项目,最终成为了开发者们秀代码质量下限的练兵场。
这个时候,资深工程师就是企业的中流砥柱了。在项目过程中,具有优秀项目管理思想的资深开发者们,应该主动承担起排头兵的角色,尽力的控制软件项目的代码质量,确保项目开发的可控发展。
沟通是一种艺术
收尾环节
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常常被弱化甚至被忽略,那就是项目收尾。
有些项目的收尾工作非常复杂,有些则非常简单,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可以围绕项目自身,去做一些必要的工作,千万不能就地解散,各回各家各找各妈;部分收尾工作内容具有普适性,根据项目干系人的不同,他们关注项目收尾的工作内容的重心也不尽相同。
建设方关注的是项目的建设质量,是否如期按照项目基线和详细设计完成,承建方关注项目交付后资金交付,项目组内部需要进行项目总结、资料归档;有些项目还需要组产品交付后启动新的工作,比如项目后续维护管理,或者是一些长期的项目,需要持续交付,直到项目的终止。
到了收尾环境,如果代码质量不佳,似乎已经病入膏肓,然而难道就这么不治了?
显然不是,不管何时做好软件项目的代码质量,都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
思考
软件工程项目质量,看似是个老调重提的话题,但是却从来没有划下休止符的那一刻,似乎从软考《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材上来看,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方法,但是却似乎也更像是学术圈理想的美梦,最终该如何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