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L的概念
用例图的概念
- 包含
<<include>>
- 扩展
<<exted>>
- 泛化
用例图(也可称用例建模)描述的是外部执行者(Actor)所理解的系统功能。用例图用于需求分析阶段,它的建立是系统开发者和用户反复讨论的结果,表明了开发者和用户对需求规格达成的共识。
在UML中,用例表示为一个椭圆。图显示了一个图书管理系统的用例图。其中,“新增书籍信息”、“查询书籍信息”、“修改书籍信息”、“登记外借情况”、“查询外借情况”、“统计金额与册数”等都是用例的实例。
用例分析技术为软件需求规格化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元素,而且该元素是可验证、可度量的。用例可以作为项目计划、进度控制、测试等环节的基础。
泛化关系:
聚合关系:
聚合(Aggregation)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关联。聚合表示类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聚合关系的含义是“聚”在一起的意义,也就是表示“部分”可以独立于“整体”而存在。在UML模型中,使用一个带空心菱形的实线表示,空心菱形指向的是代表“整体”的类,如图13-10所示。
组合关系:
如果发现“部分”类的存在,是完全依赖于“整体”类的,那么就应该使用“组合”关系来描述。在UML模型中,组合关系是使用带有实心菱形的实线表示,实心菱形指向的是代表“整体”的类。
聚合与组合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呢?
许多书籍虽然举过很多例子,但是都忽略了,这种例子是必须依赖于“应用场景”的。也就是要根据应用场景来判断部分类和整体类之间的关系。例如:“电脑”是一个整体类,而“主板”、“CPU”......则是相对于它的部分类。那么它们之间应该整体类还是部分类呢?如果你是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可能适合的就是“组合”,甚至只是“电脑”类的属性;而如果对于在线DIY的系统,那么显然应该采用“聚合”关系。对于组合而言,最易于理解的例子是“订单”与“订单项”之间的关系,如果订单不存在,显然订单项也就没有意义了,因此必然是组合关系。
原则:判断是聚合还是组合关系,关键在于要放到具体的应用场景中讨论。
实现关系:
类图
- 依赖
- 关联:聚合、组合
- 泛化
类关系图包含“依赖”“关联”“聚合”“组合”“实现”“继承”6种,从关系的紧密程度来看,从松到紧依次为:依赖<关联<聚合<组合<实现<继承。有趣的是,UML图中的连线貌似也体现了这种关系,简单来说,就是 虚线<实线,空心<实心 。
这6组关系按照关系的紧密程度又可以分为3组:
(1)使用关系:即B类调用了A类的方法或者使用了A类的属性,为了与下面的两组关系对应,也称为“use-a”关系,包括“依赖关系”和“关联关系”。
(2)包含关系:即B类和A类是“整体-部分”的关系,B类中包含A类,又叫“has-a"关系,包括“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
(3)血缘关系:即B类属于A类,又叫“is-a”关系,包括“实现关系”和“继承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