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1 I/O接口
- 1.1 接口定义
- 1.2 I/O接口的功能(以单总线为例)
- 1.3 I/O接口的基本结构
- 1.4 接口与端口
- 1.5 I/O端口及其编址
- 1.6 I/O接口的类型
- 1.7 I/O接口小结
- 2 I/O方式
- 2.1 I/O方式1-程序查询方式
- 2.1.1 程序查询方式流程图
- 2.1.2 程序查询方式接口
- 2.1.3 程序查询方式-例题
- 2.2 I/O方式2-程序中断方式
- 2.2.1 程序中断方式
- 2.2.2 程序中断方式-例题
- 2.2.3 程序中断方式小结
- 2.3 I/O方式3-DMA方式
- 2.3.1 DMA控制器
- 2.3.2 DMA控制器结构
- 2.3.3 DMA传送过程
- 2.3.4 DMA传送方式
- 2.3.5 DMA方式的特点
- 2.3.6 DMA方式与中断方式比较
- 2.3.7 例题:CPU占用情况
- 2.3.8 DMA方式小结
1 I/O接口
1.1 接口定义
接口可以看作是两个部件之间的交接部分。
1.2 I/O接口的功能(以单总线为例)
I/O接口(l/O控制器)是主机和外设之间的交接界面,通过接口可以实现主机和外设之间的信息交换。
接口的功能(要解决的问题)
- 实现主机和外设的通信联络控制
- 进行地址译码和设备选择
- 实现数据缓冲
- 信号格式的转换
- 传送控制命令和状态信息
接口的功能(具体操作)
- 设备选址
- 传送命令
- 传送数据
- 反映I/O设备的工作状态
1.3 I/O接口的基本结构
内部接口:内部接口与系统总线相连,实质上是与内存、CPU相连。数据的传输方式只能是并行传输。
外部接口:外部接口通过接口电缆与外设相连,外部接口的数据传输可能是串行方式,因此I/O接口需具有串/并转换功能。
CPU同外设之间的信息传送实质是对接口中的某些寄存器(即端口)进行读或写
1.4 接口与端口
I/O端口是指接口电路中可以被CPU直接访问的寄存器。
如何访问I/O端口?
I/O端口要想能够被CPU访问,必须要有端口地址,每一个端口都对应着一个端口地址。
1.5 I/O端口及其编址
- 统一编址
把I/O端口当做存储器的单元进行地址分配,用统一的访存指令就可以访问I/O端口,又称存储器映射方式。
CPU靠不同的地址码区分内存和I/O设备,I/O地址要求相对固定在地址的某部分。
如系统总线中地址线共10根,则可以访问的存储单元个数为210=1024个,假设要给10个l/O端口编址:
(1)0–9表示I/O地址,10–1023为主存单元地址
(2)0–1013表示主存单元地址,1014–1023为I/O地址
(3)10–19表示I/O地址,0–9、20–1023为主存单元地址I/O编址连续,不可间断
优点:不需要专门的输入/输出指令,可使CPU访问l/O的操作更灵活、更方便,还可使端口有较大的编址空间。
缺点:端口占用了存储器地址,使内存容量变小,而且,利用存储器编址的I/O设备进行数据输入/输出操作,执行速度较慢。
- 独立编址
I/O端口地址与存储器地址无关,独立编址CPU需要设置专门的输入/输出指令访问端口,又称I/O映射方式。
CPU靠不同的指令区分内存和I/O设备。
优点:输入/输出指令与存储器指令有明显区别,程序编制清晰,便于理解。
缺点:输入/输出指令少,一般只能对端口进行传送操作,尤其需要CPU提供存储器读/写、I/O设备读/写两组控制信号,增加了控制的复杂性。
1.6 I/O接口的类型
按数据传送方式可分为
并行接口:一个字节或一个字所有位同时传送。
串行接口:一位一位地传送。注:这里所说的数据传送方式指的是外设和接口一侧的传送方式,而在主机和接口一侧,数据总是并行传送的。接口要完成数据格式转换。
按主机访问I/O设备的控制方式可分为
程序查询接口
中断接口
DMA接口
按功能选择的灵活性可分为
可编程接口
不可编程接口
1.7 I/O接口小结
2 I/O方式
2.1 I/O方式1-程序查询方式
2.1.1 程序查询方式流程图
优点:接口设计简单、设备量少。
缺点:CPU在信息传送过程中要花费很多时间用于查询和等待,而且在一段时间内只能和一台外设交换信息,效率大大降低。
2.1.2 程序查询方式接口
程序查询方式数据传送是发生在CPU寄存器和I/O接口的数据缓冲寄存器之间,交换的单位是一个字
2.1.3 程序查询方式-例题
在程序查询方式的输入/输出系统中,假设不考虑处理时间,每一个查询操作需要100个时钟周期,CPU的时钟频率为50MHz。现有鼠标和硬盘两个设备,而且CPU必须每秒对鼠标进行30次查询,硬盘以32位字长为单位传输数据,即每32位被CPU查询一次,传输率为2×220B/s。求CPU对这两个设备查询所花费的时间比率,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时间的角度:
一个时钟周期为 1 / 50MHz = 20ns
一个查询操作耗时 100×20ns = 2000ns
(1)鼠标每秒查询鼠标耗时 30×2000ns = 60000ns
查询鼠标所花费的时间比率 = 60000ns / 1s = 0.006%
对鼠标的查询基本不影响CPU的性能(2)硬盘
每32位需要查询一次,每秒传送 2×220B
每秒需要查询(2×220B)/ 32 = 219次
查询硬盘耗时 219×2000ns = 512×1024×2000ns = 1.05×109ns(近似值)
查询硬盘所花费的时间比率=(1.05×109ns)/ 1s = 105%得出的结论:CPU将全部时间都用于对硬盘的查询也不能满足磁盘传输的要求
频率的角度:
CPU的时钟频率为50MHz,即每秒50×105个时钟周期
(1)鼠标每秒查询鼠标占用的时钟周期数 30×100 = 3000
查询鼠标所花费的时间比率= 3000 /(50×105)= 0.006%
对鼠标的查询基本不影响CPU的性能(2)硬盘
每秒需要查询(2×220B)/ 32=219次
每秒查询硬盘占用的时钟周期数 219×100 = 5.24×107(近似值)
查询硬盘所花费的时间比率=(5.24×107)/(50×106)=105%得出的结论:CPU将全部时间都用于对硬盘的查询也不能满足磁盘传输的要求
2.2 I/O方式2-程序中断方式
程序中断的作用如下:
- 实现CPU与I/O设备的并行工作。
- 处理硬件故障和软件错误。
- 实现人机交互,用户干预机器需要用到中断系统。
- 实现多道程序、分时操作,多道程序的切换需借助于中断系统。
- 实时处理需要借助中断系统来实现快速响应。
- 实现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管态程序)的切换,称为“软中断”。
- 多处理器系统中各处理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任务切换。
2.2.1 程序中断方式
2.2.2 程序中断方式-例题
假定CPU主频为50MHz,CPI为4。设备D采用异步串行通信方式向主机传送7位ASClI 字符,通信规程中有1位奇校验位和1位停止位,从D接收启动命令到字符送入l/0端口需要0.5ms。请回答下列问题,要求说明理由。
(1)每传送一个字符,在异步串行通信线上共需传输多少位?在设备D持续工作过程中,每秒钟最多可向l/O端口送入多少个字符?
至少包含1位起始位和1位停止位,停止位可能有多位。
每传送一个字符需要传送1位起始位、7位数据位、1位校验位、1位停止位,共需传送10位。
每0.5ms可送入1个字符
每秒可送入1s / 0.5ms = 2000个字符
(2)设备D采用中断方式进行输入/输出,示意图如下:
I/O端口每收到一个字符申请一次中断,中断响应需10个时钟周期,中断服务程序共有20条指令,其中第15条指令启动D工作。若CPU需从D读取1000个字符,则完成这一任务所需时间大约是多少个时钟周期?CPU用于完成这一任务的时间大约是多少个时钟周期?在中断响应阶段CPU进行了哪些操作?
- 主频50MHz,时钟周期为1 / 50MHz = 20ns
0.5ms对应时钟周期数为0.5ms / 20ns = 25000(统一单位ms→时钟周期)
传送1个字符需要的时钟周期数为 25000+10+15×4 = 25070(CPI=4,对应的含义是每条指令执行的时钟周期是4,CPI即每条指令执行的时钟周期数)- 传送1000个字符需要的时钟周期数为 25070×1000 = 25070000
CPU用于该任务的时间大约为 1000×(10+20×4)= 9×104个时钟周期- 中断响应阶段就是中断隐指令:
- 关中断
- 保存断点(PC)
- 引出中断服务程序
2.2.3 程序中断方式小结
2.3 I/O方式3-DMA方式
2.3.1 DMA控制器
每准备好一个数据都要中断CPU,由CPU运行中断服务程序来完成一次传送
磁盘机、磁带机等高速设备需要大批量的数据传送→CPU大量时间用于中断服务由硬件实现控制大批量的数据传送→DMA控制器
在DMA方式中,当I/O设备需要进行数据传送时,通过DMA控制器(DMA接口)向CPU提出DMA传送请求,CPU响应之后将让出系统总线,由DMA控制器接管总线进行数据传送。其主要功能有:
- 接受外设发出的DMA请求,并向CPU发出总线请求。
- CPU响应此总线请求,发出总线响应信号,接管总线控制权,进入DMA操作周期。
- 确定传送数据的主存单元地址及长度,并能自动修改主存地址计数和传送长度计数。
- 规定数据在主存和外设间的传送方向,发出读写等控制信号,执行数据传送操作。
- 向CPU报告DMA操作的结束。
1 2 是传送前DMA控制器提供的功能;3 4 是传送时DMA控制器提供的功能;5 是传送后DMA控制器提供的功能
2.3.2 DMA控制器结构
注:在DMA传送过程中,DMA控制器将接管CPU的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CPU的主存控制信号被禁止使用。而当DMA传送结束后,将恢复CPU的一切权利并开始执行其操作。
2.3.3 DMA传送过程
数据传送过程:
上面两个图合并:
2.3.4 DMA传送方式
主存和DMA控制器之间有一条数据通路,因此主存和I/O设备之间交换信息时,不通过CPU。但当l/O设备和CPU同时访问主存时,可能发生冲突,为了有效地使用主存,DMA控制器与CPU通常采用以下3种方法使用主存。
- 停止CPU访问主存
控制简单
CPU处于不工作状态或保持状态
未充分发挥CPU对主存的利用率
- DMA与CPU交替访存
不需要总线使用权的申请、建立和归还过程
硬件逻辑更为复杂
- 周期挪用(周期窃取)
DMA访问主存有三种可能:CPU此时不访存(不冲突)
CPU正在访存(存取周期结束让出总线)
CPU与DMA同时请求访存(l/O访存优先)
2.3.5 DMA方式的特点
主存和DMA接口之间有一条直接数据通路。
由于DMA方式传送数据不需要经过CPU,因此不必中断现行程序,l/O与主机并行工作,程序和传送并行工作。
DMA方式具有下列特点:
- 它使主存与CPU的固定联系脱钩,主存既可被CPU访问,又可被外设访问。
- 在数据块传送时,主存地址的确定、传送数据的计数等都由硬件电路直接实现。
- 主存中要开辟专用缓冲区,及时供给和接收外设的数据。
- DMA传送速度快,CPU和外设并行工作,提高了系统效率。
- DMA在传送开始前要通过程序进行预处理,结束后要通过中断方式进行后处理。
2.3.6 DMA方式与中断方式比较
2.3.7 例题:CPU占用情况
某计算机的CPU主频为500MHz,CPI为5(即执行每条指令平均需5个时钟周期)。假定某外设的数据传输率为0.5MB/s,采用中断方式与主机进行数据传送,以32位为传输单位,对应的中断服务程序包含18条指令,中断服务的其他开销相当于2条指令的执行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要求给出计算过程。
(1)在中断方式下,CPU用于该外设1/0的时间占整个CPU时间的百分比是多少?
中断方式下占用CPU是中断服务程序和中断隐指令阶段每传送一次数据,占用CPU的时间为(18+2)×5 = 100个时钟周期
外设准备32位的数据需要的时间为 32bit ÷ 0.5MB/s = 8×10-6s
每秒可准备的数据个数为 1s ÷ 8×10-6 = 125000个
即每秒需中断的次数为125000次
每秒传送次数=外设数据传输率 / 传输单位
则1s内用于处理中断的时钟周期数(开销)为 125000×100 = 12.5M个
故CPU用于外设I/O 的时间占整个CPU时间的百分比为 12.5M ÷ 500M = 2.5%
(2)当该外设的数据传输率达到5MB/s时,改用DMA方式传送数据。假定每次DMA传送块大小为5000B,且DMA预处理和后处理的总开销为500个时钟周期,则CPU用于该外设l/0的时间占整个CPU时间的百分比是多少?
(假设DMA与CPU之间没有访存冲突)
当外设数据传输率提高到5MB/s时改用DMA方式传送,每次DMA传送一个数据块,大小为5000B,则1s内需产生的DMA次数为 5MB÷5000B = 1000次
CPU用于DMA处理的总开销为 1000×500 = 0.5M
一个时钟周期CPU用于外设I/O的时间占整个CPU时间的百分比为 0.5M / 500M = 0.1%
采用中断方式时,若外设速度达到5MB/s,则故CPU用于外设I/O的时间占整个CPU时间的百分比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