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智谷
编辑:Light
"
仿人机器人的巨大市场蓝海能否兑现,核心还要看产品量产和成本控制。
近期,沉寂已久的仿人机器人市场终于迎来了它的“春晚”——特斯拉AI日。
根据外媒报道,在9月30日(北京时间10月1日)的"AI Day"(人工智能日)上,特斯拉将展示其人形机器人 Optimus 的原型机(在去年8月的特斯拉“人工智能日”上,该公司首次发布了人形机器人“Tesla Bot”,现在该机器人被称为“特斯拉擎天柱”)。
据马斯克介绍,擎天柱最快行走速度约为每小时8公里,比人类正常行走速度稍快,它能够提起约20公斤的物品,而且其双手的功能达到了“人类水平”。马斯克表示,若未来两年内“擎天柱”能够量产,在规模效应下,其成本比汽车还要低,售价或许为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8万元)。
但切不要过度神话特斯拉与马斯克,特斯拉擎天柱大概率是点不燃仿人机器人的市场热情的。Meta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Yann LeCun就公开表示,机器人在未来有机会达到接近人类智慧的能力,但目前多数的人工智能项目,仍无法达到实现人类智慧的水准。而即便仿人机器人已攻克技术难题,横在其面前的还有量产与成本控制两座大山,特斯拉AI日点不燃仿人机器人的市场热情。
01
仿人机器人的一揽子技术难题
仿人机器人(Humanoid Robot),又称拟人机器人,具有类人的感知、决策、行为和交互能力。其有类人的外形外观、感觉系统、智能思维方式,控制系统和决策能力,最终表现“行为类人”。仿人机器人涉及工程学和控制科学,汇集电子、机械、自动化控制及计算机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不是简单买来零部件组装就可实现仿人功能,正因如此,仿人机器人才会面临一揽子技术难题。
其面临的第一个技术难题是个“灵魂问题”。既然是仿人机器人,其诞生的目的必定是需要从事原本需要人去做的工作,这就需要仿人机器人具备一定的“智能”。但正如Meta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Yann LeCun所言,当今大多数人工智能方法都不能带来真正的智能,无论是波士顿动力公司的跑酷机器人,还是特斯拉之前展示的“Tesla Bot”,都不具备较强的智能,只能执行一些固定的任务,与电影中人类的“好搭档”形象相差甚远。
其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机械结构与组件的问题。人形机器人需要解决的问题走得稳,走得快,适应不同类型的地面,适应不同类型的复杂环境,所以其机械结构是非常复杂的。其中仿生机构的设计、平衡控制与抗扰动、关节驱动的设计都决定机器人的性能与运动模式,而感知传感器则决定着机器人的环境适应能力与交互能力。一般一个普通成年人一般具有206块骨骼和近230个关节,构成由630肌肉控制的244个自由度,仿人机器人是一种具有高自由度、强非线性的动力学系统,其要模仿人类的动力行为也需要复杂的机械结构与关节组件。
其面临的第三个问题则是动力能源问题。波士顿动力机器人Atlas的最大功率5kW,机器人整体质量80kg。以搭载的48V锂离子电池组重5-10kg,质量能量密度200-250Wh/kg,体积能量密度500Wh/L估算,该电池组的放电倍率2C-5C,体积2-5L,质量功率密0.5-1kW/kg,体积功率密度1-2.5kW/L,而要支持机器人较长时间的工作,单机器人带电量需要达到3-6kWh,现目前还差得远呢!
02
成本是另一座大山
以Tesla bot为例,我们看看其身上用了多少金疙瘩。
首先,Tesla bot这等仿人机器人电机数量远高于工业机器人,据悉Tesla bot身上的电机达到了40个。同时仿人机器人的体积和重量需尽可能轻便,对电机性能提出高要求,目前来看,进口电机价格通常为5000~6000元,甚至上万元,国产电机价格也在2000元以上,如需定制成本将会进一步提升,光电机这一部分,其但台机器人的成本也在8万元(以2000元一个电机计算)以上。
然后就是谐波减速器与驱动器。在仿人机器人身上,其谐波减速器与驱动器的数量也是远远高于工业机器人的,工业机器人每台在上肢力矩、精度要求不高的关节里使用3-6个谐波减速器,而仿人机器人每台数量约15-25个,而谐波减速器的单价大概在800-1600元之间,算下来每台仿人机器人光谐波减速器成本就在1.2万-4万之间,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驱动器、结构件、连接线束,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
以上还是机械结构上的成本,除了机械机构外还有内部的各种传感器与系统算法成本。仿人机器人的内部传感器包括位置、角速度传感器、电机扭矩传感器等,外部传感器包括视觉传感器、听觉传感器等;而内部还有语音控制交互系统、控制算法等等,以上这些算下来又是一笔不低的成本支出。
所以我们看到目前市面上的仿人机器人的起售价均在50万人民币起步,小米创始人雷军在今年发布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时也表示,每台仿生机器人背后有无数的软件、硬件、算法的开发工作,投入巨大,目前人形机器人的成本每台大概六、七十万元,尚无法实现量产,由此可见成本控制是横在包括特斯拉在内,所有人形机器人走向量产前的最后一座大山。
未来智能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包括:建立AI智能系统智商评测体系,开展世界人工智能智商评测;开展互联网(城市)大脑研究计划,构建互联网(城市)大脑技术和企业图谱,为提升企业,行业与城市的智能水平服务。每日推荐范围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的学习型文章。目前线上平台已收藏上千篇精华前沿科技文章和报告。
如果您对实验室的研究感兴趣,欢迎加入未来智能实验室线上平台。扫描以下二维码或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