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所描述的内容是: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
- OSI模型中第N层为第N+1层提供服务
- 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是传输层
- 通信子网:1.高速链路2.交换机3.路由器
- TCP/IP模型中一共由四层,分别是:
1.应用层:应用层是TCP/IP协议的第一层,是直接为应用进程提供服务的。
2.运输层作为TCP/IP协议的第二层,运输层在整个TCP/IP协议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且在运输层中,TCP和UDP也同样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3.网络层:网络层在TCP/IP协议中的位于第三层。在TCP/IP协议中网络层可以进行网络.通信,IP寻找等功能
4.网络接口层:兼并了道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所以,网络接口层既是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介,也可以为网络层提供一条准确无误的线路
TCP/IP因特网采用的核心技术:TCP/IP - 物理层不参加数据封装工作
- IP地址与域名是一一对应的
- 体系结构不是一个网络协议的组成要素之一
- TCP/IP协议工作在传输层
- TCP/IP采用端口号区分进程
- 传输层为进程之间提供逻辑通信
- UDP头部报文不包括目的地址
- DNS是基于C/S的分布系统
- TCP采用字节流方式,TCP不支持广播
- rdt2.2设置定时器保证数据可扩传输
- TCP协议中,发送方的窗口大小取决于接收方允许的窗口和拥塞窗口
- 路由中的路由表包含到达目的网络的下一步路径信息
- 路由转发分组是根据分组的IP地址
- DHCP可以动态的为主机分配IP地址
- ICMP协议根据网络通信情况将控制报文发送给源主机
- 路由器涉及到OSI参考模型的网络、数据链路和物理
- D类地址用于IP多播
- IP数据包首部共20字节
- IPV6有128位空间地址
- 网络层完成路径选择功能
- IP协议向传输层提供无连接不可靠服务
- ping发出的是ICMP
- ARP协议的作用是将IP地址映射到MAC地址
- 解决无限转发的问题可以使用设定生命周期的方法
- 分层划分协议使得交换信息种类增加了,也使得OSPF协议更加简单
- RIP协议最大跳数为15,16为不可达
- RIP协议、OSPF协议、BGP协议的路由选择过程分别使用距离向量协议、链路状态协议、距离向量协议
- 以太网交换机按照MAC地址进行转发
- 路由震荡是指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路由频繁的变化1.减小路由域2.做好汇总3.一定的震荡路由惩罚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