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Link星座最新动态及星间组网动态路由探讨

StarLink星座最新动态及星间组网动态路由探讨

2020-06-24 11:50
StarLink星座最新动态及星间组网动态路由探讨
作者 | 刘帅军、徐帆江、刘立祥、范媛媛、王大鹏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天基综合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

一 概述

自2020年6月开始,SpaceX公司在Starlink发射部署方面的进程明显加快了进度,从先前平均每月不到一次提升至单月内就发射3个批次。而随时间的演进过程中,新批次卫星的不断发射、已在轨卫星的爬升或坠落,都使得空间段卫星分布时刻在变化。那么,各批次卫星是否已进入预定轨道高度?所有卫星在空间的分布是否已足够均匀?同时,Starlink卫星数量的增加、卫星的更均匀分布,将提升Starlink网络覆盖和服务能力。相比先前,在覆盖、时延等方面有多大提升?最后,当前Starlink在轨卫星是没有星间链路的,而其所规划的星间链路存在的话,对网络性能有哪些方面提升?采用星间链路后,又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了本项工作,也常欢迎大家的交流与探讨。

二 当前Starlink星座在轨分布及性能分析

1 在轨分布

自2019.05.24发射第一批次Starlink卫星以来,截止2020.06.21共计进行了9次发射,前八次发射都是一箭60星,第九次发射是一箭58星。关于发射时间等信息,我们做了一些整理工作,如下表所示:
表1:Starlink卫星发射时间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1:发射时间指北京当地时间,即国际协调时UTC+0800;
注2:当前发射的9个批次卫星均搭载猎鹰9型号Falcon9 Block 5。
注3:本文对在轨卫星分析的数据参考时间为2020.06.21.

对在轨538颗卫星的在轨高度统计如下图所示。可看出,已工作在预定550km轨道高度的卫星有274颗,占比51%,其他绝大多数卫星均处于轨道爬升过程,部分卫星已低于300km(接近失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1 Starlink卫星在轨高度

进一步对各批次发射卫星的在轨高度进行分析,我们可发现,第一批次所有卫星均低于540km,2/3卫星(40颗)是位于500-540km的轨道高度;而该40颗卫星在一个多月前(数据参考时间:2020.04.30)是高于540km的,毕竟该批次卫星作为Demo版本,运行过程中尚未做到持续稳定的在轨维持。相比而言,作为正式版本的第二-四批次卫星基本已全部进入预定轨道,第四批次(发射时间2020.01.29)的发射时间距今(2020.06.21)已144天,前述对Starlink卫星变轨过程分析中也大致总结了,从发射到所有卫星爬升到预定轨道高度的时间是125天。而第五-六批次进入预定轨道的卫星占比大约2/3,自发射之日起距今分别已有125天、95天,后续分析中将看到第五批次卫星最后一组即将进入预定轨道;第七批次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占比1/3,其余两批次卫星由于新发射,基本都处于300~400km轨道高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2Starlink卫星在轨高度分批次统计

2 变轨情况

对发射的9批次共计538颗Starlink卫星,自发射之日起至今(时间跨度:1年零29天)的轨道高度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如下图所示。一方面可看出Starlink星座在部署方面明显加快,另一方面也看出各批次卫星的轨道爬升过程非常有序(除却第一批次的Demo版本),相关轨道爬升的分析已在前述文章中进行分析,此处不再赘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3 Starlink卫星轨道变化过程
在分析图3中所有卫星轨道变化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第六批次中编号为45370、45387、45411的三颗卫星,每颗星均有一组TLE所算出来的卫星轨道高度在2200~2400km(具体是基于TLE中运行周期计算而来的)之间,上图中仿真结果已剔除该三个点的数据。至于剔除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基本可以确定是这几组数据有问题。一方面,来自SpaceTrack的数据并非完全准确无误,先前我们就发现其存在的一些纰漏,如Starlink卫星45181是第五批次发射的(发射时间在2020年),但有几组TLE中将其标记为2019年发射;另一方面,这几组TLE数据从前后印证来看,也是不可能出现这样轨道高度的情况。

有问题的几组TLE数据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3中是轨道高度随时间的变化,然而并未能看出Starlink卫星在轨分布的均匀程度。为此,我们分析当前在轨卫星的升交点赤经RAAN与轨道高度的关系,如图4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4 Starlink卫星在轨高度及升交点赤经RAAN分布
由图4可看出,Starlink卫星已较为均匀,其目标是首先完成18个等间隔轨道面,即图中18条灰色竖直虚线所示。当前,基本实现15个面的分布,其中第二~四批卫星基本已部署完毕,第五批卫星即将部署完毕,第六批卫星完成两个面部署,第七批卫星完成一个面部署,剩余两批卫星仍处于轨道爬升阶段。按SpaceX先前提交星座规划的方案,后续更多卫星的发射,将逐步填充满所预期的共计72个轨道面,形成第一阶段的1584颗卫星星座。

注:关于(1)-(2)两节分析,亦可参考 《Starlink星座卫星在轨实时跟进与分析》 ,以获得更详细信息及前后对比。

3 网络覆盖

对StarLink星座覆盖特性的分析,方法基本上与先前相同,仍以全球分布的终端为采样点,以2纬度*2经度的方式进行部署。覆盖特性分析取1天的仿真周期,步长60秒,当前在轨538颗StarLink卫星对全球覆盖特性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5 Starlink卫星覆盖特性—可见卫星个数在全球分布
由图5可看出,Starlink星座在南北纬53度附近可形成最优的覆盖,平均覆盖重数可达5,而一个月前(2020.05.17-12:00)覆盖重数为4,相比而言平均可见星个数提升25%。对于高纬度区域(高于60度),仍是无法提供覆盖,该部分区域将由后续规划的较大倾角(包括74/70/81度)卫星提供覆盖服务;对于中低纬度区域(低于30度),基本上可提供平均1.5-3重覆盖,较先前也有明显提升。

4 端到端时延

考虑到当前在轨Starlink卫星并没有星间链路,此时,关口站和卫星间通过多跳中继的方式提供了端到端的服务,如纽约到西雅图通信业务流为纽约-接入星-站-……-接入星-西雅图。以1天为仿真时长,端到端往返时延RTT如图6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6 端到端往返时延RTT分析
由图6上图可看出,对于纽约到西雅图之间的可通信时间占比为77.6%,即仍有22.4%时间内没有可达链路。而上次分析(2020.05.17-12:00)中,可通信时间占比为59%,提升了18.6个百分点。端到端RTT平均为51.3ms,且RTT波动较大。关于RTT波动较大的原因,先前分析中认为“仍是由于当前StarLink星座分布不够均匀而导致”,该结论应该是不够严谨的。现在看来,当前RTT的分析更多仅考虑端到端最优传输路径,而此传输路径在时间推进过程中必然是随着卫星运动而变化的,至于如何降低此RTT波动则更多需考虑站星的接入/路由(如果有星间链路则更多应该考虑星间路由)问题。端到端时延方面,相比先前的平均51.8ms仅降低了不到1%,这是由于卫星数量增加及在轨更为均匀的分布,并不能有效降低端到端时延,却可以有效提升可建立通信服务的时间占比,因为保证100%可用度才是第一目标。

关于(3)-(4)两节分析,亦可参考《StarLink星座覆盖与时延分析》,以获得更详细信息及前后对比。

三 星间链路优势及面临挑战

星间链路主要的功能是解决对无关口站部署区域的通信与覆盖问题,因为能否建站需要综合考虑地形地貌、降雨量、国家区域等诸多因素。星间链路可解耦卫星的用户侧与馈电侧,优化关口站的部署。如仅在部分区域布站便可实现面向全球的服务,亦或是在雨衰等较小区域布站。

1 优势

01 全球服务能力

以Starlink一期系统的第一阶段1584颗星为例,说明星间链路对于网络服务能力的提升。如Starlink星座通过星间链路+美国区域部署的26个Ka关口站即可提供全球(实际上仅南北纬60度内)互联网接入服务。
通过星间链路可实现面向全球区域的卫星互联网服务,前述对美国纽约到西雅图的端到端往返时延RTT进行了分析,本部分做进一步的延拓。进一步分析面向全球分布的站到端业务往返时延RTT,以前向链路为研究场景,分析站到端的往返时延RTT,如图7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7 Starlink星座一期第一阶段1584颗星场景下站到端往返时延RTT
图7表明在Starlink星座通过星间链路可实现面向全球南北纬60度以内的接入服务,由于26个关口站部署于美国区域,相应的在美国区域附近的站到端往返时延RTT较小,基本可实现20ms以内。其他区域的站到端业务往返时延RTT较大,在20-160ms之间波动。同时可看出,Starlink星座对同一纬度线上(东西向业务流)的服务时延较小,这是由于其采用了倾斜轨道星座+星间链的缘故,仍是主要考虑到全球在北纬15-45度之间业务需求最大的因素。相比而言,在经度线上(南北方向业务流)则服务较差,需经历较多的星间路由跳数与较大的传播距离,该问题将在Starlink后续规划星座中进行解决。
优势

02 关口站和业务服务区解耦

此外,通过星间链路可实现跨星更大跨度的业务传输,也就使得关口站的部署更为方便,如可更合理的规避雨衰较重的区域。雨衰对于高频段链路影响非常大,对于Starlink所规划的Ka频段28.5GHz、1%雨衰可用度情况下,全球雨衰较严重区域可达17dB,全球雨衰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8 Ka频段28.5GHz载频、1%雨衰可用度下
全球的雨衰值(dB)
上图可看出,在赤道及低纬度区域降雨对卫星链路有较严重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此处也基本上是人口较为密集的地方,潜在业务需求较大。在网络具备星间链路的情况下,则可在合适地方部署关口站实现服务区域的拓展。例如以我国为例,在东南沿海区域人口密集且经济发展程度高,潜在业务需求较大,然而在上海部署关口站则需提供至少12dB的链路余量,相比而言如果在中部或西部区域部署则可显著降低此开销。

2 问题

01 星间链路动态指向与跟踪问题

Starlink星座所规划的第一阶段1584颗星是典型的Walker倾斜轨道星座,每颗星具备四条星间链路,同轨道面前后相连+异轨道面左右相连。Starlink星座同轨道面星间链路相对位置基本不变,异轨道面星间链路相对位置则随时间变化,对同轨道和异轨道星间链路的方位角、俯仰角、距离(Azimuth,Elevation, Range, AER)进行分析,可如图9和图10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9 Starlink星座第一阶段1584颗星场景下同轨道面星间链ISL的AER及变化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10 Starlink星座第一阶段1584颗星场景下异轨道面星间链ISL的AER及变化率
可看出,同轨道面星间链路的相对空间位置固定不变,而异轨道面间星间链路相对空间位置随时间变化。对于异轨道星间链路,链路方位角最大变化率约为0.07deg/s,角度的变化还是比较小的(略低于Oneweb星座异轨道面间星间链路方位角最大变化率0.1deg/s)。然而如何在功率受限、平台抖动、相对运动等约束下,支持星间链路动态指向与跟踪以实现可靠与高速的星间传输,是当前很多星座的瓶颈所在。
问题

02 星间动态组网路由协议设计问题

面向星间网络组网需求,网络协议的设计与部署是关键问题。实现长距离端到端数据传输需要网络路由协议的支撑,为数据寻找高效的传输路径。针对Starlink大规模星间网络组网,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 1 动态路由产生较大的网络开销
    动态路由协议能够迅速感知网络拓扑的变化,及时重新查找路径,对数据进行重路由,减少丢包。动态路由协议的运行会产生协议包在卫星节点间的交互,当网络规模较大、节点数较多时,协议包的数量会倍数增加,产生较大的网络开销,占用网络资源。地面传统的OSPF、AODV等路由协议具有频繁的协议包交互,运行在此类网络中会出现上述问题。不同于地面自组织网络,星间网络的星座运行具有规律性和可预测性,星间拓扑比较固定,静态路由运用在星间网络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无法有效感知网络故障。因此,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如何折中或融合,需要考虑。
  • 2 大规模网络的路由收敛时间
    路由收敛时间指网络拓扑变化后全网路由重新建立的时间,在路由收敛时间内,对于无存储转发功能的卫星,数据包将会被丢弃。在动态路由协议中,通常通过链路探测与链路状态信息在全网中的洪泛获取网络拓扑,重新建立路由。路由收敛的时间则主要由链路探测的时间、全网洪泛时间以及路由算法计算时间组成。Starlink星座为网格状拓扑,网络规模较大,局部网络故障或链路中断引发的全网洪泛需要多长时间需要分析,如何减小局部动荡引发的全网动荡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 3 路由协议的集中式或分布式部署
    分布式路由指卫星节点之间通过链路状态信息、拓扑消息等的扩散获知网络拓扑,每个节点存储相关信息并自行计算路由计算。集中式路由指由统一节点收集网络状态信息,根据全网拓扑计算路由,并将路由信息上注卫星节点,卫星节点只负责数据的处理和转发。分布式路由中卫星具有自主计算能力,不依赖统一的控制设备,不存在单点故障,也不存在与地面控制设备的星地瓶颈链路与安全性问题;但对卫星的存储计算能力要求高,对大规模网络,故障恢复网络开销较大且较慢,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需运行统一路由协议,要求协议采用统一标准,不易更新维护,集中式路由与之相反。如何结合集中式与分布式路由的优缺点,设计优化的路由,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此外,路由协议的设计还应针对星座的应用需求,考虑负载均衡、QoS要求等。

四 总结与展望

本文对Starlink星座为研究对象,对最新的在轨分布和网络覆盖时延性能进行分析,并指明星间链路动态变化特性及动态组网路由设计问题。形成如下结论:

  • (1)分析当前在轨538颗Starlink卫星的在轨分布及变轨过程,整体星座运行和变轨与先前规律基本一致,也表明了卫星平台自主控制能力较成熟;覆盖和时延方面均有显著提升,以美国境内端到端业务可通信时间占比由59%提升至77.6%。
  • (2)分析了Starlink星座第一阶段1584颗星星间链路的变化情况,同轨和异轨面间星间链路相对变化率较慢,方位角基本在0.07deg/s内;对于全球南北纬60度区域,可提供站到端的业务往返时延RTT在20-160ms之间,通过在其他区域合理布站可显著降低此时延。
  • (3)分析了Starlink星座星间组网动态路由的考虑因素,并阐明了未来星间组网的动静态路由结合、集中式与分布式结合发展趋势,为大规模星间组网及动态路由提出设计思路。
  • (4)对SpaceTrack中公布的Starlink卫星TLE数据分析过程中发现,部分TLE条目在发射编号、运行周期等数据上有错误,而该TLE数据错误是如何发生的,留待后来关心者考察之,我们后续也将持续关注。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我们将在如下两方面开展工作:

  • (1)面向更大规模星间组网和路由需求,重点研究第一期4409颗卫星的建链模式,包括混合星座之间是否建链及如何建链等问题。
  • (2)分析传统地面网络中的OSPF等路由协议的路由收敛时间等性能,思考其劣势及优化方法,并结合星座应用模式及全球非均衡的业务需求,考虑优化的路由协议设计。

https://www.sohu.com/a/403997692_466840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zph.cn/news/345601.s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累计分布函数CDF、互补累计分布函数CCDF、期望Expection

1 CDF 累积分布函数(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CDF),又叫分布函数,是概率密度函数的积分,能完整描述一个实随机变量X的概率分布。一般以大写CDF标记,,与概率密度函数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xff08…

markov chain, MRP MDP

在强化学习中,马尔科夫决策过程(Markov decision process, MDP)是对完全可观测的环境进行描述的,也就是说观测到的状态内容完整地决定了决策的需要的特征。几乎所有的强化学习问题都可以转化为MDP。本讲是理解强化学习问题的理论基…

(网络)流和会话

流:指具有相同五元组(源IP,源端口,目的IP,目的端口,协议)的所有包 会话:指由双向流组成的所有包(源和目的互换)

Filtration, σ-algebras

1. Filtration filtration在钱敏平老师和龚光鲁老师的《随机过程论》中直接称其为非降的KaTeX parse error: Undefined control sequence: \sigmma at position 1: \̲s̲i̲g̲m̲m̲a̲代数族。如图。 一般叫σ\sigmaσ-代数流或σ\sigmaσ-域流 在鞅论中的花体FtF_tFt​&…

gradle 命令行_Gradle命令行便利

gradle 命令行在我的《用Gradle构建Java的gradle tasks 》一文中,我简要提到了使用Gradle的“ gradle tasks ”命令来查看特定Gradle构建的可用任务。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这一简短提及进行更多的扩展,并查看一些相关的Gradle命令行便利。 Gr…

怎样更好地理解并记忆泰勒展开式

本段的核心思想是仿造。当我们想要仿造一个东西的时候,无形之中都会按照上文提到的思路,即先保证大体上相似,再保证局部相似,再保证细节相似,再保证更细微的地方相似……不断地细化下去,无穷次细化以后&…

新的DMN编辑器预览

Workbench 7.13.0.Final于10月16日星期二发布,此版本带来了许多有趣的功能和重要的修复程序。 亮点之一是作为技术预览功能的新DMN编辑器,该功能仍在开发中,但您可以开始使用。 在本文中,您将学习如何启用DMN编辑器预览&#xff…

指数矩阵(exponential matrix)

类似于指数ex……e^x……ex……的本质是一种近似,eAt……e^{At}……eAt……是同样原理。 http://www.mashangxue123.com/%E7%BA%BF%E6%80%A7%E4%BB%A3%E6%95%B0/1756604500.html

Boole‘s,Doob‘s inequality,中心极限定理Central Limit Theorem,Kolmogorov extension theorem, Lebesgue‘s domin

1. Boole’s inequality In probability theory, Boole’s inequality, also known as the union bound, says that for any finite or countable set of events, the probability that at least one of the events happens is no greater than the sum of the probabilities …

秩为 1 的矩阵的一些性质

前言 从上面的分析和例题看到,对于秩为1的n阶矩阵,零是其n重或n-1重特征值,如果是n-1重,则非零特征值是矩阵的主对角线元素之和;另外还看到,秩为1的矩阵可以分解为一个非零列向量与另一个非零列向量的转置的乘积&#…

probability space 概率空间,Filtration,σ-algebras

1. probability space 概率空间 1.1 概率基础 1.2 概率空间 2. Filtration filtration在钱敏平老师和龚光鲁老师的《随机过程论》中直接称其为非降的KaTeX parse error: Undefined control sequence: \sigmma at position 1: \̲s̲i̲g̲m̲m̲a̲代数族。如图。 一般叫σ\…

概率论中PDF、PMF和CDF的区别与联系

在概率论中,经常出现PDF、PMF和CDF,那么这三者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 1. 概念解释 PDF:概率密度函数(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在数学中,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在不至…

随机游走 Random Walk

随机游走(英语:Random Walk,缩写为 RW),是一种数学统计模型,它是一连串的轨迹所组成,其中每一次都是随机的。[1][2]它能用来表示不规则的变动形式,如同一个人酒后乱步,所…

wald

1. Wald’s equation Let (Xn)n∈N(X_n)_{n∈ℕ}(Xn​)n∈N​ be a sequence of real-valued, independent and identically distributed (i.i.d.) random variables and let NNN be a nonnegative integer-value random variable that is independent of the sequence (Xn)n∈…

Java 11就在这里,您准备好进行切换了吗?

在应该将Java 9发行版“震撼我们的世界”一年之后,我们实际上一直在等待的LTS版本终于来了 我们知道,大多数开发人员,团队,公司等尚未通过Java 8进行更新。 即使去年发布了模块Java 9,然后在3月又发布了Java 10。 令…

随机变量和的分布—卷积公式distribution convolution的应用

在概率论里面,大家都会碰到一类问题,就是涉及到这样一类题目: 一般来说,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两种方法来解决,第一种就是二重积分法;第二种就是应用卷积公式。下面我给大家列出了卷积公式: 但是…

Fluent Design单选按钮,复选框,选择框,Java菜单

这次我对JMetro进行了重大更新。 3.8版引入了以下新的Fluent Design (FDS)启发风格(深色和浅色)和更新: 新的单选按钮样式; 复选框的新样式; 菜单的新样式; 更新了上下文菜单的样…

stability condition in queueing system

https://www.unf.edu/~cwinton/html/cop4300/s09/class.notes/e1-Stability.pdf

undertow服务器分析_进入Undertow Web服务器

undertow服务器分析随着Java EE 7的到来以及处理诸如Web Sockets API和HTTP升级(例如EJB over HTTP)之类的高级功能的要求,WildFly开发团队已经做出了重要决定。 在长期致力于JBoss Web服务器(Apache Tomcat的一个分支&#xff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