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冒泡排序教学设计
班级:高一一班
授课教师:袁海军
一、
教案背景
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
班级:高一(
1
)班
课时数:
1
课时
所用教材:华师大版《算法与程序设计》
教
师:袁海军
二、
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冒泡排序的原理;理解冒泡排序的流程图;学会使用冒泡排序思想设
计解决简单排序问题的算法;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体会程序设计在现实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
生联系生活中的算法。
2.
教学材料分析
本节是高一信息学科选学模块一
《算法和程序设计》
部分算法实例章节的排序部分。
大纲
对冒泡排序部分的要求是“理解
/
学会冒泡排序的原理和算法”
。可见还是比较重要的章节。但
是,教材关于排序的讲解不够生动详尽,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
教学重点:
理解冒泡排序原理及它的流程图;
教学难点:
理解冒泡排序中的遍、次等概念(即对变量使用的理解);内层循环元素下
标的范围;
3.
学情分析:
本课程开设对象为本校高一年级学生,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
他们对算法部分的相
关知识掌握的程度相对较低,
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挫败感,
因此,
我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注重
由浅入深的逻辑,以便他们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
4.
教学策略设计
采用讲解法、
演示法、
分析归纳法引导学生思考,
并设计游戏活动让学生参与。
对于重点
和难点,化抽象为具体,由特殊到一般,使学生更好的掌握。
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新情景(
1
分钟)
通过扑克牌的展示引入排序的概念。
排序:通过调整位置,把杂乱无章的数据变为有序的数据。
(二)新课
为了方便排序,
我们将这些无序的数据作为一个数组存放,
比如数组
a
,
里面有
5
个元素。
排序的方法很多,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其中一种比较典型的排序方法――冒泡排序。(
1
分钟)
1.
冒泡排序的基本思想(
4
分钟)
一边讲解一边以文字形式给出冒泡排序的基本思想
:
把较小的数逐次向上推移的一种排序
技术
,
强调从
最后
一个元素起,
依次
比较
相邻
的两个元素中的数,
将
较小
的数调换到上面。
“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