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最近翻到一本美国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的自传《抚摸恐怖——我的创作生涯》,珠海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书中披露了斯蒂芬·金很多不为人知的写作经历以及对恐怖小说的看法,而最让我感兴趣的是里面谈到了他对畅销小说的独特理解,尤其说到吸引读者买书的理由,很有意思。他说,其实读者多半需要的是“一个能够陪伴他们搭飞机的好故事”。这句话看起来随意,但其实已经对书的销售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能够带在旅途中,并且是短时间的飞机旅行中阅读的书,我们一生能有多少本呢?就如同坐在马桶上看的书一样,往往这样的书才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书。如果某一天我写的书能够被人坐在飞机上或者蹲在马桶上看,那我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了。
当然,我们又有多少人会象美国人那样在飞机或者火车上里阅读呢?据我观察,真是凤毛麟角。我们大多看的是小报和时尚杂志,我们还没有在旅途中阅读图书的习惯,甚至可以说,我们大多数的国民本来就没有真正培养起读书的习惯,不然我们的图书市场不会那么萧条,我们的畅销书的销售记录也不会那么可怜。据专家分析,美国的畅销书的发行数量标准大约是80万册以上,而我们的所谓畅销书多数不超过5万册。我们人口已经突破14亿,美国的人口只是我们的三分之一,这个数字对比足以让我们汗颜。
书中还多处称赞他同时期的几个畅销小说作家,比如写法律小说的约翰·格雷森姆和惊险小说家汤姆·克兰西,还有科幻小说作家克利福德·西迈克等,并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研究的细致程度足见他是经过认真的阅读而不是信口雌黄或者敷衍了事。在他身上我不仅看不到文人相轻的恶习,反到是感到作家之间应有的尊重和鼓励。比如说到具体写作,斯蒂芬·金对初学者提出了建议:要写你喜欢的题材,用你的生命去感染它,将你个人的经历和身份融入其中。即使你是个喜爱科幻小说的水管工人,你同样可以构思一部有关水管工人在太空飞船上或到外太空旅行的故事。这个例子看似滑稽,却被克利福德·西迈克变成了现实,他就是根据这个情节写了一本叫《宇宙工程师》的科幻小说,把水管工与宇宙飞船两个看似没有联系的事物编织到一起,而且获得了巨大成功。可以说文学的任何想象都源自作家身边的细小的日常事物,那种凭空枯想,好高骛远,企图一挥而就,一夜成名的念头,只能使写作变成失去现实基础的空泛之物。
书后还附了斯蒂芬·金给读者推荐的对他产生影响的近100个作家的书目,不知是我目历短浅,还是这些书本来就没有翻译介绍到国内来,总之,除了戈尔丁(80年代获诺贝尔奖的英国作家,国内译过他的《蝇王》)、雷蒙德·卡弗(70年代美国著名中产阶级作家)、约瑟夫·康拉德(十九世纪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二十世纪英国惊险小说家)、冯尼古特(美国黑色幽默作家)和伊夫林·沃(英国当代作家)及写了《哈利·波特》的罗琳等少数几个作家外,其他我一概不知,可见我们对美国畅销小说状况的了解是多么微薄和肤浅。美国不光只有一个斯蒂芬·金,他不过是其中的一个最出色的代表,没有那些众多的我们不为所知的畅销作家群体,也不会衬托斯蒂芬·金的伟大。不知己又不知彼,那我们只能永远做井底之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