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回归问题(Regression)

前言

与KNN分类任务预测的输出为离散型不同. 在机器学习中,回归任务是用于预测连续数值型变量的任务。回归任务在很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回归问题求解

在一个回归问题中,很显然模型选择和好坏会直接关系到将来预测结果的接近程度,举个例子:如果将一组按二次函数关系分布的数据用线性关系拟合的结果偏差一定会相对较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简单的线性回归

寻找到一条直线,最大的“拟合”样本特征和样本标记输出的关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图所示,黑点是样本特征.蓝色直接为最大“拟合”直线 y = a x + b y=ax+b y=ax+b

公式中的参数a,b即《什么是机器学习》提到的模型参数,线性回归算法即为参数学习.

损失函数

对于第一个样本点 [ x ( i ) , y ( i ) ] [x^{(i)},y^{(i)}] [x(i),y(i)],根据直线方程

  • 预测值为: y ^ ( i ) = a x ( i ) + b \hat y^{(i)}=ax^{(i)}+b y^(i)=ax(i)+b
  • 用最小二乘法定义误差: ∑ i = 1 m ( y ( i ) − a x ( i ) − b ) 2 \displaystyle\sum_{i=1}^m (y^{(i)}-ax^{(i)}-b)^2 i=1m(y(i)ax(i)b)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loss function 求偏导得到(微分中值定理:值大最时导数为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计算技巧: 可以把a的计算转换成向量点乘的方式
即: ∑ i = 1 m ( x ( i ) − x ˉ ) ( y ( i ) − y ˉ ) \displaystyle\sum_{i=1}^m (x^{(i)}-\bar x) (y^{(i)}-\bar y) i=1m(x(i)xˉ)(y(i)yˉ)转成向量
[ x ( 1 ) − x ˉ x ( 2 ) − x ˉ . . . x ( m ) − x ˉ ] ∗ [ y ( 1 ) − x ˉ y ( 2 ) − x ˉ . . . y ( m ) − x ˉ ] \begin{bmatrix} x^{(1)} - \bar x \\ x^{(2)} - \bar x \\ ... \\ x^{(m)} - \bar x \end{bmatrix} * \begin{bmatrix} y^{(1)} - \bar x & y^{(2)} - \bar x & ... & y^{(m)} - \bar x \end{bmatrix} x(1)xˉx(2)xˉ...x(m)xˉ [y(1)xˉy(2)xˉ...y(m)xˉ]计算效率显著提升,因为CPU对向量运算有优化.

如何评价一模型的好坏

衡量标准 : ∑ i = 1 m ( y t e s t ( i ) − y ^ t e s t ( i ) ) 2 衡量标准:\displaystyle\sum_{i=1}^m (y_{test}^{(i)}-\hat y_{test}^{(i)})^2 衡量标准:i=1m(ytest(i)y^test(i))2

如果m很大,误差很小,但是累计起来很大

  • 均方误差(MSE): 1 m ∑ i = 1 m ( y t e s t ( i ) − y ^ t e s t ( i ) ) 2 \frac 1 m \displaystyle\sum_{i=1}^m (y_{test}^{(i)}-\hat y_{test}^{(i)})^2 m1i=1m(ytest(i)y^test(i))2
  • 均方根误差(RMSE): 1 m ∑ i = 1 m ( y t e s t ( i ) − y ^ t e s t ( i ) ) 2 \sqrt {\frac 1 m \displaystyle\sum_{i=1}^m (y_{test}^{(i)}-\hat y_{test}^{(i)})^2} m1i=1m(ytest(i)y^test(i))2
  • 平均绝对值误差(MAE): 1 m ∑ i = 1 m ∣ y t e s t ( i ) − y ^ t e s t ( i ) ∣ \frac 1 m \displaystyle\sum_{i=1}^m |y_{test}^{(i)}-\hat y_{test}^{(i)}| m1i=1mytest(i)y^test(i)

RMSE > MAE,因此RMSE 作为误差标准,能够更好的减小误差.

但是以上的指标都带着单位,这意味着我们无法对不同的模型进行比较,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没有单位的指标 R Squared( R 2 R^2 R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案例代码

我们将使用scikit-learn内置的波士顿房价数据集。波士顿房价数据集是一个经典的机器学习数据集,包含506个样本,每个样本有13个特征,如犯罪率、房产税率等。我们的目标是根据这些特征预测房屋价格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准备数据, 因为官方内置函数load_boston在1.2版本移除了
data_url = "http://lib.stat.cmu.edu/datasets/boston"
raw_df = pd.read_csv(data_url, sep=r"\s+", skiprows=22, header=None)
X = np.hstack([raw_df.values[::2, :], raw_df.values[1::2, :3]])
y = raw_df.values[1::2, 2]## 选择回归器,将使用线性回归作为我们的回归器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inearRegression
reg = LinearRegression()## 拆分数据集,我们通常将数据集拆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集用于训练模型,测试集用于评估模型的性能。我们将数据集拆分为70%的训练集和30%的测试集。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3, random_state=42)# 特征工程-标准化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StandardScaler
transfer = StandardScaler()
X_train = transfer.fit_transform(X_train)
X_test = transfer.fit_transform(X_test)## 训练回归器
reg.fit(X_train, y_train)## 评估回归器:当回归器训练完成后,我们需要使用测试集来评估回归器的性能。我们可以使用predict()函数对测试集进行预测,并使用score()函数计算回归器的性能指标,如均方误差、R平方等
y_pred = reg.predict(X_test)
mse = np.mean((y_pred - y_test) ** 2)
r2 = reg.score(X_test, y_test)
print("Mean Squared Error: ", mse)
print("R Squared: ", r2)

多元线性回归

我们将一元变量推广到多原变量,设多元函数式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使用线性代数的向量概念对该式进行整理,记 w 0 = b w_0=b w0=b,那么此时,我们构造一个权重向量 w w w和特征向量 x x x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那么此时,我们上述的多元函数式则可以写成 f ( x ) = w T x f(x)=w^Tx f(x)=wTx.损失函数写成如下形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L(w)化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L(w)求偏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使用(求导)正规方程需要注意的问题:

  1. 正规方程仅适用于线性回归模型,不可乱用;
  2. X T X X^TX XTX为奇异矩阵则无法求其逆矩阵
  3. 使用正规方程时应该注意当特征数量规模大于10000时, ( X T X ) − 1 (X^TX)^{-1} (XTX)1求其逆矩阵的时间复杂度会很高

梯度下降法

梯度下降法是用来计算函数最小值的。它的思路很简单,想象在山顶放了一个球,一松手它就会顺着山坡最陡峭的地方滚落到谷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由导数知识我们不难发现,要使损失函数L(w)的值减小,我们只需让回归系数向与当前位置偏导数符号相反的方向更新即可,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于是,我们可以得到最基本的梯度下降算法的更新步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超参数 η \eta η代表学习速率(learning_rate),即单次更新步长。 η \eta η值的选择需谨慎,如果太小更新速率太慢则很难到达;如果太大则容易直接越过极值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寻找合适的步长 η \eta η是个手艺活,在工程中可以将上图画出来,根据图像来手动调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f ( x ) f(x) f(x)往上走(红线),自然是 η \eta η过大,需要调低
  • f ( x ) f(x) f(x)一开始下降特别急,然后就几乎没有变化(棕线),可能是 η \eta η较大,需要调低
  • f ( x ) f(x) f(x)几乎是线性变化(蓝线),可能是 η \eta η过小,需要调高

另一个问题,并不是函数都有唯一的极值,有可能找到的是:局部最优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解决方法: 多运行几次,随机初始点

由于不同特征的单位不同,梯度下降的方向也会受到一些数据偏大或者偏小的数字的影响,导致数据溢出,或者无法收敛到极小值。
解决方法: 数据归一化

小批量梯度下降(MBG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因为要跳出“局部最优解”, 那么学习率eta这个参数就更加重要了,如果一直取个不变的学习率,很有可能到达最优解之后还会跳出去。因此,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在随机梯度下降法中需要让学习率逐渐递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案例代码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SGDRegressor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regression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mean_squared_error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导入必要的库 
data_url = "http://lib.stat.cmu.edu/datasets/boston"
raw_df = pd.read_csv(data_url, sep=r"\s+", skiprows=22, header=None)
X = np.hstack([raw_df.values[::2, :], raw_df.values[1::2, :3]])
y = raw_df.values[1::2, 2]# 将数据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3, random_state=42)# 特征工程-标准化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StandardScaler
transfer = StandardScaler()
X_train = transfer.fit_transform(X_train)
X_test = transfer.fit_transform(X_test)# 使用指定参数创建SGDRegressor
sgd_regressor = SGDRegressor(loss="squared_error", fit_intercept=True,max_iter=100000, learning_rate='invscaling', eta0=0.01)# 将模型拟合到训练数据
sgd_regressor.fit(X_train, y_train)# 在测试集上进行预测
y_pred = sgd_regressor.predict(X_test)# 计算均方误差
mse = mean_squared_error(y_test, y_pred)
print("均方误差:", mse)
  1. loss=“squared_loss”: 此参数指定用于优化的损失函数。在线性回归中,通常使用平方损失,最小化残差的平方和。
  2. fit_intercept=True: 将该参数设置为True允许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引入截距项(偏置),这在数据没有零中心分布时是必要的。
  3. learning_rate=‘invscaling’: 学习率决定了优化过程中每次迭代的步长。'invscaling’会随着时间调整学习率,这在实现收敛时可能更有优势。
  4. eta0=0.01: 当使用’invscaling’学习率时,此参数设置了初始学习率。

主成分分析PCA

上述boston数据集收集许多关于房产的维度的数据,但有些维度的数据影响不大(即数据方差小).

PCA通过线性变换将原始数据变换为一组各维度线性无关的表示,可用于提取数据的主要特征分量,常用于高维数据的降维,属于无监督学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图,是否可以通过线性回归的方式,我们画出了x轴(红色). 即不变子空间,或者说基向量组.
当把所有的点映射到x轴(红色)上以后,点和点之间的距离大,就可拥有更高的可区分度.一般我们会使用方差(Variance),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找到一个轴,使得样本空间的所有点映射到这个轴的方差最大。同样的求最大值也有二种方法

  1. 正规方程
  2. 梯度上升法(梯度下降法的反向应用)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mean_squared_errordata_url = "http://lib.stat.cmu.edu/datasets/boston"
raw_df = pd.read_csv(data_url, sep=r"\s+", skiprows=22, header=None)
X = np.hstack([raw_df.values[::2, :], raw_df.values[1::2, :3]])
y = raw_df.values[1::2, 2]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3, random_state=42)# 特征工程-标准化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StandardScaler
transfer = StandardScaler()
X_train = transfer.fit_transform(X_train)
X_test = transfer.fit_transform(X_test)## PCA主体分析
from sklearn.decomposition import PCA
pca = PCA(n_components=X_train.shape[1])
pca.fit(X_train)## explained_variance_ratio_ 反映的是降维后的各主成分的方差值占总方差值的比例。这个比例越大,说明越是重要的主成分。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plt.plot([i for i in range(X_train.shape[1])],[np.sum(pca.explained_variance_ratio_[:i+1]) for i in range(X_train.shape[1])])
plt.show()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mean_squared_errordata_url = "http://lib.stat.cmu.edu/datasets/boston"
raw_df = pd.read_csv(data_url, sep=r"\s+", skiprows=22, header=None)
X = np.hstack([raw_df.values[::2, :], raw_df.values[1::2, :3]])
y = raw_df.values[1::2, 2]# 特征工程-标准化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StandardScaler
transfer = StandardScaler()
X = transfer.fit_transform(X)## PCA主体分析.0.95表示是降维后的各主成分的方差值占总方差值的比例
pca = PCA(0.95)
pca.fit(X)
X = pca.transform(X)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3, random_state=42)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inearRegression
reg = LinearRegression()
reg.fit(X_train, y_train)
y_pred = reg.predict(X_test)
mse = mean_squared_error(y_test, y_pred)
r2 = reg.score(X_test, y_test)
print("Mean Squared Error: ", mse)
print("R Squared: ", r2)

数据降噪

  1. 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在应用PCA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使其符合PCA的要求。一般来说,需要对数据进行中心化处理,即将每个特征的均值减去,使其均值为零。
  2. 重构去噪数据。使用选择的主成分,对中心化的数据进行重构。可以使用主成分矩阵的转置与原始数据相乘得到去噪后的数据。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原始数据
X = np.empty((100, 2))
## 制造噪声
X[:, 0] = np.random.uniform(0., 100., size=100)
X[:, 1] = 0.75 * X[:, 0] + 3. + np.random.normal(0, 5, size=100)## 展示图表
plt.scatter(X[:,0], X[:,1])
plt.show()## 使用PCA去降维去噪
from sklearn.decomposition import PCA
pca = PCA(n_components=1)
pca.fit(X)
x_reduction = pca.transform(X)
## 重构去噪数据
x_restore = pca.inverse_transform(x_reduction)
## 展示图表
plt.scatter(x_restore[:, 0], x_restore[:, 1])
plt.show()

多项式回归

多项式回归问题可以通过变量转换化为多元线性回归问题来解决。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Y = a n X n + a n − 1 X n − 1 + . . . + a 1 X 1 + a 0 Y=a_nX^n+a_{n-1}X^{n-1}+...+a_1X^1+a_0 Y=anXn+an1Xn1+...+a1X1+a0

仔细观察: 如果所X^n看作是独立的特征值, 那就是一个多元线性回归问题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inearRegression# 模拟出 y= x^2 + x + 2.5 + 误差 的数据
x = np.random.uniform(-3, 3, size=100)
X = x.reshape(-1, 1)
y = 0.5 + x**2 + x + 2 + np.random.normal(0, 1, size=100)# 用x创建出x^2的新特征
X2 = np.hstack([X, X**2])
lin_reg2 = LinearRegression()
lin_reg2.fit(X2, y)
y_predict2 = lin_reg2.predict(X2)
plt.scatter(x, y)
plt.plot(np.sort(x), y_predict2[np.argsort(x)], color='r')
plt.show()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多项式回归在算法并没有什么新的地方,完全是使用线性回归的思路,关键在于为数据添加新的特征,而这些新的特征是原有的特征的多项式组合,采用这样的方式就能解决非线性问题,这样的思路跟PCA这种降维思想刚好相反,而多项式回归则是升维,添加了新的特征之后,使得更好地拟合高维数据

过拟合和欠拟合

  • 欠拟合,直接使用简单的一次线性回归不构建新的特征,拟合的结果就是欠拟合(underfiting)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过拟合,多项式回归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通过增加x的高次项对实测点进行逼近,直至满意为止。但是这也正是它最大的缺点,因为通常情况下试过过高的维度对数据进行拟合,在训练集上会有很好的表现,但是测试集可能就不那么理想了.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欠拟合:underfitting,算法所训练的模型不能完整表述数据关系(即模型选错了)。
过拟合:overfitting,算法所训练的模型过多地表达数据间的噪音关系

通常在机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解决的都是过拟合问题,因为这牵涉到模型的泛化能力。所谓泛化能力,就是模型在验证训练集之外的数据时能够给出很好的解答。只是对训练集的数据拟合的有多好是没有意义的,我们需要的模型的泛化能力有多好。

模型泛化

泛化即是,机器学习模型学习到的概念,在它处于学习的过程中时,模型遇见从未见过的样本时候的表现。

交叉验证

  1. 假如将所有的训练数据进行训练处一个模型,此时如果模型发生了过拟合却不自知,在训练集上的表现误差很小,但是很有可能模型的泛化能力不足,产生了过拟合。所以相应的我们就要把数据分为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通过测试数据集来判断模型的好坏。
  2. 通常情况下如果将数据分为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通过测试数据对模型的验证从而调整训练模型,也就说我们在围绕着测试集进行打转,设法在训练数据中找到一组参数,在测试数据上表现最好,既然是这样,就很有可能针对特定的测试数据集产生了过拟合。由此就引出了验证集(从训练集中再分出一部分)。
  3. 测试数据集作为衡量最终模型性能的数据集。测试数据不参与模型创建,而训练数据参与模型的训练,验证数据集参与模型评判,一旦效果不好就进行相应的调整重新训练,这两者都参与了模型的创建。验证数据集用来调整超参数。其实,这么做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那就是这个验证数据集的随机性,因为很有可能对这一份验证集产生了过拟合。

因此就有了交叉验证(Cross Validatio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将训练数据随机分为k份,上图中分为k=3份,将任意两种组合作为训练集,剩下的一组作为验证集,这样就得到k个模型,然后在将k个模型的均值作为结果调参。显然这种方式要比随机只用一份数据作为验证要靠谱的多。能前文的KNN算法为例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交叉验证里面还有两种方式

  • k-折交叉验证:把训练集分成k份,称为k-folds cross validation.缺点就是,每次训练k个模型,相当于整体性能慢了k倍。不过通常这种方法是最值得信赖的。
  • 留一法LOO-CV: 在极端情况下。假设数据集中有m个样本,我们就把数据集分为m份,称为留一法。(Leave-One-Out Cross Validation),这样做的话,完全不受随机的影响,最接近模型真正的性能指标,缺点就是计算量巨大。

偏差方差权衡

当我们的模型表现不佳时,通常是出现两种问题,一种是 高偏差 问题,另一种是 高方差 问题。

  • 偏差: 描述模型输出结果的期望与样本真实结果的差距。
  • 方差: 描述模型对于给定值的输出稳定性。 方差越大模型的泛华能力越弱。

模型误差 = 偏差 + 方差 + 不可避免的误差

  • 导致偏差大的原因:对问题本身的假设不正确!如非线性数据使用线性回归。或者特征对应标记高度不相关也会导致高偏差,不过这是对应着特征选择,跟算法没有关系,对于算法而言基本属于欠拟合问题underfitting。
  • 导致方差大的原因:数据的一点点扰动都会极大地影响模型。通常原因就是使用的模型太复杂,如高阶多项式回归。这就是所说的过拟合(overfitting)

有些算法天生就是高方差的算法,如KNN,非参数学习的算法通常都是高方差的,因为不对数据进行任何假设。还有一些算法天生就是高偏差的,如线性回归。参数学习通常都是高偏差算法,因为对数据具有极强的假设。

偏差和方差通常是矛盾的,降低偏差,会提高方差,降低方差,会提高偏差,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行权衡。机器学习的主要挑战,在于方差。这句话只针对算法,并不针对实际问题。因为大多数机器学习需要解决过拟合问题。

  • 降低模型复杂度
  • 减少数据维度;降噪
  • 增加样本数量
  • 使用验证集
  • 模型正则化

模型正则化

正则化项 (又称惩罚项),惩罚的是模型的参数,其值恒为非负.从而限制参数的大小。常常用来解决过拟合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通过加入的正则项 λ f ( w ) \lambda f(w) λf(w)

  • λ \lambda λ惩罚系数
  • f ( w ) f(w) f(w)与参数相关的函数

来控制系数不要太大,从而使曲线不要那么陡峭,变化的那么剧烈。

系数太大, λ f ( w ) \lambda f(w) λf(w)就会变大.假如一项为wx,为了满足x=5,y=1000,拟合参数w=1000.此时有了正则项的加入,破使wx项系变小.

岭回归(Ridege Regression)

以线性回归的损失函数为例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LASSO Regularization

以线性回归的损失函数为例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比较Ridge和Lasso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三者背后的数学思想是非常相近的, 数学思想是非常相近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梯度方面来看,当w处于 [ 1 , + ∞ ] [1, +\infty] [1,+]时,L2(Ridge)比L1(Lasso)获得更大的减小速率,而当w处于(0,1)时,L1(Lasso)比L2(Ridge)获得更快的减小速率,并且当w越小,Ridge更容易接近到0,而Lasso更不容易变化。

Lasso则是趋向于使得一部分w 的值变为0。所以可以作为特征选择用。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特性,使得Lasso这种方法有可能会错误将原来有用的特征的系数变为0,所以相对Ridge来说,准确率还是Ridge相对较好一些,但是当特征特别大时候,此时使用Lasso也能将模型的特征变少的作用。

主要参考

《机器学习理论(二)简单线性回归》
《机器学习理论(三)多元线性回归》
《机器学习理论(四)线性回归中的梯度下降法》
《机器学习理论(五)主成分分析法》
《机器学习理论(六)多项式回归》
《机器学习理论(七)模型泛化》
《PCA(主成分分析)》
《非常详细的线性回归原理讲解》
《什么是梯度下降法?》
《L1正则化和L2正则化》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zph.cn/news/192931.s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规则引擎专题---2、开源规则引擎对比

开源规则引擎 开源的规则引擎整体分为下面几类: 通过界面配置的成熟规则引擎,这种规则引擎相对来说就比较重,但功能全,比较出名的有:drools, urule。 基于jvm脚本语言,互联网公司会觉得drools太重了,然后…

常见的AI安全风险(数据投毒、后门攻击、对抗样本攻击、模型窃取攻击等)

文章目录 数据投毒(Data Poisoning)后门攻击(Backdoor Attacks)对抗样本攻击(Adversarial Examples)模型窃取攻击(Model Extraction Attacks)参考资料 数据投毒(Data Poi…

GEE:不同方向的线性检测算子

作者:CSDN @ _养乐多_ 本文将介绍在 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上,使用不同方向的线性检测算子进行卷积操作的代码框架、核心函数和多种卷积核,比如 E-W、NE-SW、N-S、NW-SE 方向检测算子等。 结果如下图所示, 文章目录 一、定向检测算子二、完整代码三、代码链接一…

ubuntu上创建服务启动python脚本

场景 最近在使用ubuntu服务器部署MySQL和同步数据,同步数据使用的是python,但是我不能直接操作服务器,只能通过Xshell远程访问服务器,但是启动python脚本的时候如果关掉xshell会停止Python脚本,所以如果要让python脚本…

伪类,伪元素有什么,区别是什么

在CSS中,伪类(pseudo-classes)和伪元素(pseudo-elements)是用来选择文档中不同状态或特定部分的技术。它们的作用是为了能够更精确地选择文档中的某些部分,以便对其应用样式或效果。 伪类(pseu…

JAVA代码优化:CommandLineRunner(项目启动之前,预先加载数据)

CommandLineRunner接口是Spring Boot框架中的一个接口,用于在应用程序启动后执行一些特定的代码逻辑。它是一个函数式接口,只包含一个run方法,该方法在应用程序启动后被自动调用。可以帮助我们在应用程序启动后自动执行一些代码逻辑&#xff…

php获取过去一段的时间范围

在 PHP 中获取过去一周的时间,你可以使用 DateTime 和 DateInterval 类。这里是一个示例代码,展示如何获取从今天起算的过去一周(7天)的日期: // 当前日期 $today new DateTime();// 设置日期为一周前 $oneWeekAgo …

Java(十)(网络编程,UDP,TCP)

目录 网络编程 两种软件架构 网络通信的三要素 IP IPv4的地址分类 特殊IP 端口号 协议 用UDP协议发送数据 用UDP接收数据 TCP接收和发送数据 TCP通信--支持与多个客户端同时通信 网络编程 可以让设备中的程序与网络上其他设备的程序进行数据交互(实现网络通信) 两…

【面试经典150 | 二分查找】搜索二维矩阵

文章目录 写在前面Tag题目来源题目解读解题思路方法一:二分查找 写在最后 写在前面 本专栏专注于分析与讲解【面试经典150】算法,两到三天更新一篇文章,欢迎催更…… 专栏内容以分析题目为主,并附带一些对于本题涉及到的数据结构等…

Fiddler抓包工具之fiddler的composer可以简单发送http协议的请求

一,composer的详解 右侧Composer区域,是测试接口的界面: 相关说明: 1.请求方式:点开可以勾选请求协议是get、post等 2.url地址栏:输入请求的url地址 3.请求头:第三块区域可以输入请求头信息…

nodejs之JSEncrypt模块,浏览器端非对称加密RSA算法库

一、简介 JSEncrypt 是一个用于在浏览器中进行RSA加密和解密的 JavaScript 库。它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式来生成 RSA 密钥对、加密数据并使用私钥解密数据。 以下是 JSEncrypt 模块的一些主要功能和用法: 生成密钥对:使用 JSEncrypt,你可以轻…

springmvc+mybatis+mysql8+idea+jqgrid前端

一、背景 主要是为了学习jqgrid前端技术,熟练一下前后端交互数据 二、效果图 访问地址:http://localhost:8080/cr/views/jqGridDemo.jsp 三、代码展示 控制层JqGridController.java Controller RequestMapping("/jqgrid") public class Jq…

拥抱变化,良心AI工具推荐

文章目录 💥 简介🍄 工具介绍🍓 功能特点🥗 使用场景🎉 用户体验🧩 下载地址🍭 总结 💥 简介 我是一名资深程序员,但薪资缺对不起资深两个字,为了生存&#x…

安装selenium+chrome详解

1、创建yaml文件 创建yaml文件,命名为:docker-compose-chrome.yaml,具体内容如下: version: "3.9" services:spiderdriver:image: selenium/standalone-chrome:114.0restart: alwayshostname: spiderdrivercontainer_name: spiderdriverdeploy:resources:limit…

Centos7设置永久路由

服务器常常有多块网卡,配置多个IP网络,如果每个都设置默认网关,往往会导致去往某些特定网络一些不可预知的丢包,那么如何避免这个问题呢? 这里假定一个简单的场景: 所有互联网业务网络走默认路由 其他企…

使用Docker部署开源分布式任务调度系统DolphinScheduler

🔥博客主页: 小羊失眠啦. 🎥系列专栏:《C语言》 《数据结构》 《Linux》《Cpolar》 ❤️感谢大家点赞👍收藏⭐评论✍️ 使用Docker部署开源分布式任务调度系统DolphinScheduler 前些天发现了一个巨牛的人工智能学习网…

【iOS】Bug调试

文章目录 前言一、定位编译错误二、设置与查看断点1.文件行断点设置2.符号断点设置3.Exception Breakpoint4.Constraint Error Breakpoint 三、调试工具四、输出窗口五、变量查看窗口六、查看线程七、LLDB调试工具1.p,po命令2.expr命令3.bt命令 前言 在我们的编码过…

Collection的其他相关知识

前置知识:可变参数 就是一种特殊参数,定义在方法 构造器的形参列表里,格式是:数据类型...参数名称; 可变参数的特点和好处 特点:可以不传数据给它;可以传一个或者同时传多个数据给它&#xff…

Gradio-Lite: 完全在浏览器里运行的无服务器 Gradio

Gradio 是一个经常用于创建交互式机器学习应用的 Python 库。在以前按照传统方法,如果想对外分享 Gradio 应用,就需要依赖服务器设备和相关资源,而这对于自己部署的开发人员来说并不友好。 欢迎 Gradio-lite ( gradio/lite ): 一个通过 Pyodi…

Vue3+nuxt+ts项目引入高德地图API实现步骤

看了好多相关的文章都没有完全贴合选用Vue3nuxtts框架的,也不太靠谱,只好自己踩坑实现了 首先去高德开放平台用自己的账号申请一个key,位置如下,申请好后保存好生成的key 我们使用vuemap/vue-amap,一个高德地图2.0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