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文字
- 通假字
- 古今字
- 异体字(了解)
- 词汇
- 古汉语中的单音词与双音词(掌握)
- 词的本义与引申义的特点和主要差异(掌握)
- 词的古义与今义的特点和主要差异(掌握)
- 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
- 与现代汉语用法不同
- 实词活用
- 古汉语中名词活用的基本情况
文字
通假字
通假字是我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是指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
-
手
裁
举,则又超乎而跃“裁”通“才”,意为“刚刚”。
-
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
蜚
又不鸣“蜚”通“飞”,表示“飞翔、飞离、飞走”
-
张良出,
要
项伯“要”通“邀”,意为“邀请”
-
距关,毋
内
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内”通“纳”,意为“拒绝”
-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
庭
“庭”通“廷”,意为“朝廷”
古今字
异体字(了解)
在古代汉语中有一些字,它们同音同义,只是形体有所不同,称之为异体字。汉字简化后,几个同音同义的繁体字,有的被一个简化字代替;有的选用其中一个字为规范字,其他的则为异体。有些字意义与用法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这样的字不能视为异体字。有些繁体字简化后,被另一个笔画少的传承字代替,但它们在古代汉语里是不同的两个字,所以它们不是异体字。
词汇
古汉语中的单音词与双音词(掌握)
词的本义与引申义的特点和主要差异(掌握)
-
文过饰非
“文”的本义是“线条交错的图形、花纹”;用作动词,为“刺花纹”,引申为“华美、有文采”,与“质”相对;又引申为“礼乐制度”“文字”“文章”“文辞”“文饰”“掩饰”等。“文过饰非”是指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其中“文”是指掩饰。
-
穷
- 欲
穷
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穷:尽,完) - 孔子
穷
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食。(穷:被困)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受困,七天没吃上饭菜
穷
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穷:不得志)- 儒有博学而不
穷
,笃行而不止。(穷:止,息)
- 欲
-
得
- 吾
得
兄事之
应该
- 未
得
与项羽相见。
能够
- 所识穷乏者
得
我欤。
“得”通“德”,恩惠,此处是感激的意思,动词。
- 贼二人
得
我,我幸皆杀之矣。
遇到
- 意气扬扬,甚自
得
也。
得意
- 吾
-
“八音”中的“革”是一种乐器,用的是“革”的引申义
-
“文”的本义是“线条交错的图形、花纹”
-
亡羊补牢
是指羊因为羊圈的空缺被狼叼走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词的古义与今义的特点和主要差异(掌握)
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
与现代汉语用法不同
-
牺牲
玉帛,弗敢加也古义是祭祀或祭拜用的牲畜,今义是为坚持信仰而死。
-
穷
不失义,达不离道古义是不得志,今义是贫困。
-
先帝不以臣
卑鄙
,猥自枉屈古义是见识短浅、身份低微,今义是品质低劣、下流。
-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
婚姻
(结为夫妻)“婚姻”的今义是指:①嫁娶的事;②男人和女人结为夫妻或已结婚的状态。但在古义中,“婚姻”作“约为男女亲家”之义。
-
短
兵
相接“兵”,现代汉语一般指士兵,指的是人,上古时期一般是指武器。成语“短兵相接”的“兵”就保留了古义。
-
“革”的本义是“去了毛的兽皮”
-
李白诗句“挥手
谢
公卿”辞别
-
秦王恐其破璧,乃
辞谢
婉言道歉
-
走
马观花跑
-
弃甲曳兵而
走
跑
-
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
妻子
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词,即“妻”与“子”
-
燕军扰乱
奔走
在古代是“溃散逃命”的意思
-
实欲连兵
南面
而王齐在该句中指“墨和莒的守军”,与现代汉语中的方位意义不同。
-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
成就
栽培,提拔
-
入而徐趋,至而自
谢
请罪
-
墨子蔽于用而不知
文
礼乐制度
-
言之无
文
,行而不远文采
-
同心之言,其
臭
如兰香气
“臭”在古代表示“气味”,中性词;在现代表示“难闻的气味”,贬义词。 -
齐
师
伐我,公将战军队
-
烈士
暮年,壮心不已在古代指“英雄”;在现代指“在革命斗争中壮烈牺牲的人员”。
-
因为
长句,歌以赠之“因为”是短语,其中“因”表示“因此”,“为”表示“写作”;在现代汉语中“因为”是关联词。
实词活用
古汉语中名词活用的基本情况
- 故人不独
亲
其亲,不独子
其子“亲”和“子”是名词的意动用法,意为“把……当作自己的父母”“把……当作自己的子女”。
- 先生之恩,生死而
肉
骨也名词的使动用法,意为“使……长肉”。
- 渔人甚异之
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表示“以……为异、对……感到惊异、认为……是奇异的”。
- 假舟楫者,非能
水
也,而绝江河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