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呼啸而来的人工智能,医疗行业将首当其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国心脏病学家兼基因学教授埃里克·托普在《未来医疗》中预测,未来人类将拥有“健康小助手”——个人医疗数据和处理能力,还能轻松预防疾病。诸多评论家也持类似观点,这与传统医疗手段大不相同!
长期以来,看病流程基本是:预约、拿号、候诊、医嘱。然而,这种方式成本高。比如在英国,癌症等疾病的长期护理占医保支出的 70%!现在,互联网越来越强大,患者能获得更多健康信息,还能用专门的搜索引擎选医生,网站也提供免费的基础症状检查,就医成本大大降低。
线下还有更强大的计算机诊断系统。如纽约某诊所使用特定算法进行乳房 X 光检查,降低乳腺癌误诊率。由 IBM 公司开发的一款人工智能系统沃森不仅能辅助癌症诊断和推荐治疗方案,还能开发 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 治疗方案。它具备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和丰富的知识储备,能够迅速阅读和理解大量医学文献,相当于医生每天花费 21 小时阅读 2%新医学文献的效率,且每 41 秒就能发表一篇新论文。如今,49%的《英国医学杂志》读者认为实证医学“失灵”,新系统或有助于重建信心,毕竟延误、遗漏、错误诊断率据说高达 10%~20%。
除了辅助医生诊断,计算机还涉足医疗系统其他领域。美敦力公司实现了胰岛素剂量控制自动化,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有机器人开药,还有自动机器人发放物资。半数美国医生使用 Epocrates 应用查询药品信息。医学研究也引入计算机,如 IBM 和贝勒医学院研发的 KnIT 系统可扫描医学著作,为研究提供新的假设。沃森等人工智能系统的目标是,使护士借助高水平医学工具就能治病,“助理医师”的出现证明了常规医学职业边界已被打破。现在护士已经能做小手术和开处方了。
机器人“药师”
还有 “远程医疗”通过互联网视频连接,进行远程医疗。专家可以远程处理紧急图像,外科医生可以远程手术。“远程监控”和“远程诊断”设备为这些技术提供支持,比如心脏病患者可以使用 Carelink Network 向医生发送数据报告。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用相关技术为老兵提供健康护理,英国用思科网真技术为家庭养老项目提供护理支持。“移动医疗”市场也在发展,很多设备、系统和应用程序都基于移动技术。例如,智能隐形眼镜可以测量血糖,BlueStar 系统可以管理糖尿病,EyeNetra 外接设备可以测量视力。病人可能会忘记医嘱,发送短信提醒可以改善医疗效果,GlowCap 小药瓶盖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GlowCap 研发的智能药瓶于 2011 年在亚马逊开售,售价 10 美元,通过 AT&T 网络传输数据,每月另收 15 美元通信费。该药瓶仅具提醒功能(用药时发光并哔哔作响,直至瓶盖打开),无法精确管理每次服用和剩余药量。不过,有数据表明,使用 GlowCap 的患者服药依从性达 99%。AdhereTech 研发的智能药瓶尚未面向消费者出售,GlowCap 药瓶也已从亚马逊下架,仅供临床试验和研究人员购买。
数字设备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产生大量数据,通过高级系统可生成研究成果。如梅奥诊所的“嗅探器”可分析病人数据,预测健康问题;埃默里大学医院和 IBM 的床头监测设备能收集病人信息。如今许多设备和系统商业化,引发“量化生活”运动,人们使用 Jawbone、Fitbit 等设备收集个人信息,这些设备结合审美元素,被称为“可穿戴设备”。普罗透斯数字健康公司还在研发“可摄入设备”。
网络社区兴起,如 PatientsLikeMe 社区,人们分享状况和经验。脸书也将推出“互助社区”。许多医生使用 Sermo 等网络交流。医药行业利用众包概念收集想法、解决难题。Watsi 社区可众筹医疗救助。3D 打印技术可打印模型、假肢等,还能在人体上打印细胞。基因学通过 DNA 分析定制治疗手段,基因分析成本降低。“基因编辑”和纳米医疗技术也在发展。
3D打印人造假肢
除了计算机,制造技术在医疗中也不可或缺。工程师们正在研发各种精密的机器人系统来帮助患者(又称“辅助型机器人”)。例如,有些机器人可以帮助截瘫患者行走,有些则可以充当患者的假肢。还有些系统可以协助医护人员,例如 Cyberdyne 公司制造的“混合辅助肢体”,它就像一套扩展骨骼,价格不到 2000 美元,却能让护士搬运更重的物品。除了搬运,机器人在医疗社交领域也能发挥作用(通常称为“社交辅助型机器人”)。PARO 是一种用于治疗的机器人海豹,它可以鼓励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给他们带来安慰——NHS 的一些地区正在试用。英国赫特福德大学研究人员设计的 Kaspar,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在“情感计算”方面,科学家和工程师正在努力开发一种能够模仿人类同情心的系统。在日本的一家私人医院,许多房间都有自己的机器人护士,不仅可以帮忙搬运物品,还可以陪伴病人。此外,社交辅助型机器人不一定是真正的机器人,一些智能技术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提供服务,比如 AI Therapy 平台,可以为社交恐惧症患者提供定制的虚拟治疗程序,全程无需人工干预。
日本研发的机器人护士“Robear”
机器人手术是一种先进的微创技术。医生通过控制台操控机器人,机器人利用高精度动作和高分辨率成像技术进行手术操作,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例如,在某些心脏手术中,机器人能够更加精准地缝合血管,减少手术风险。与传统手术相比,其创口小、恢复快,但费用较高。它主要应用于泌尿外科、普外科、妇产科、心胸外科等领域,如前列腺癌根治术、胃癌根治术、子宫切除术等。机器人手术在我国发展迅速,已经在一些大医院得到广泛应用。
机器人手术
AI 驱动医革,生态巨变迅疾。效率质量齐升,疗效造福万民。未来无限可能,技术进步引领应用创新:精准诊断、个性治疗,高效资源分配。同时,我们也要关注数据安全、伦理道德,守护人类的利益和价值观。让我们拥抱变革,共赴医疗新生态,为健康福祉齐心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