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的下一个十年,延展基础科学研究变革的「角力场」

8a5b72d1ae3b16241f6f2b9612191b9e.jpeg

来源:AI科技评论

在更大的科学命题中,有人找到了更激动人心的原动力。

图灵奖获得者、前微软技术研究员 Jim Gray 通过四种范式描述了科学发现的历史演变。从基于经验主义——即对自然现象的直接观察之“第一范式”,到以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特征数据建模)的“第四范式”,跨越了几千年的历史长河。

几年前,一种利用深度学习新方法的出现,成为解决科学发现速度与准确性权衡问题的有力工具;至此,科学发现的“第五范式”代表了机器学习和自然科学最激动人心的前沿之一。

在过去的一两年里,人工智能和传统科研结合呈现的巨大潜能使得人工智能在科学中的应用出现了众多重要主题。例如,参与者期待使用人工智能方法来加速新材料的设计、发现和评估,并推动新硬件和软件系统的开发;在越来越高带宽的仪器数据流中识别新的科学和理论;通过在控制和分析循环中插入推理能力来改进实验;并支持从光源到HPC数据中心的复杂系统的设计、评估、自主操作和优化;使用群体基因组学数据来了解复杂性状的基础,以及发现或构建自动化微生物和植物细胞逆向设计的工作流程;利用新的生成模型和强化学习来探索抗癌药物的潜在化合物,评估它们的可合成性,或模拟它们在目标肿瘤中的反应。

与此同时,AI4S(AI for Science,AI用于科学发现)在工业产业实践中的应用潜力已被头部厂商充分认可和重视。生物科技、能源、半导体、材料等领域的行业先锋已经开始系统性投入AI4S的研究和具体行业解决方案的大规模应用。在工业仿真、合成农业、环境科学、机器人、天体物理、地质学、图形学等领域,AI4S也有巨大的想象空间有待开发。

未来,AI4S带来的将不仅仅是几个点上的突破,而是科研方法的全面改变。从生命的基本组成(蛋白质)到世界工业的基本要素(材料)到各个科学技术领域,AI4S 不只是解决具体问题的有力工具,更是重新定义科学问题的系统性思路。

站在这个科技革命的时代转角,为全面、深刻地剖析 AI for Science 未来发展趋势,首期“未来之后”AI4S鹏城学术线上论坛(Next-Post-Future AI4S Pengcheng On-Line Symposium)将于12月4日以线上形式举办。

论坛将高位链接全球创新学术资源,邀请AI for 数理科学、材料设计、蛋白质组学、创新药物研发、城市科学等多领域的国内外杰出专家学者分享AI4S 的前沿科学突破,学术-产业“两栖”新锐介绍AI4S 使能技术应用。群贤毕至,期待与您共同开启人工智能与科学前沿创新之旅,共话AI4S领域的未来发展图景。

f32516f2c7afd304a4ae9ea87d8b961c.jpeg

1

论坛联合主席

50ab36cbbe22249223dcd73fd1081e57.jpeg

张锦——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

eb34510051d4fd4894d5159459e95f9d.jpeg

高文——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

2

论坛嘉宾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按作报告时间排序)

鄂维南

3d9509bdb0f9891af671e383058f5955.jpeg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国际机器学习研究中心主任、数学科学学院教授。美国数学会会士,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士,英国物理学会会士

报告人简介:鄂维南教授长期从事机器学习、计算数学、应用数学及其在力学、物理、化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他是国际上多尺度模型和多尺度算法最主要的推动者和领军人物之一。他在国际上最早提出“AI for Science”的概念并系统推进了 AI for Science 在化学、材料科学、生物学、流体力学等多个领域的发展。曾获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协会颁发的Collatz奖,ACM戈登贝尔奖,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协会麦克斯韦奖。202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1小时大会报告人,2022年国际机器学习大会特邀报告人。

报告题目:AI for Science

报告摘要:AI for Science是一种新的科研范式,它带来科研效率的提高和现有科研体系的改变,并将帮助开拓工业制造的新业态。基于此,应如何建立新的科研基础设施?如何选择课题、组建团队、确定目标?有哪些新的方向值得关注?哪些方面应该尽早布局?

徐宗本 

17772145d4602a83a37dde9b0b3949bd.jpeg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信号与信息处理专家、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琶洲实验室主任

报告人简介:主要从事智能信息处理、机器学习、数据建模基础理论研究。曾提出稀疏信息处理的L(1/2)正则化理论,为稀疏微波成像提供了重要基础;发现并证明机器学习的“徐-罗奇”定理, 解决了神经网络与模拟演化计算中的一些困难问题,为非欧氏框架下机器学习与非线性分析提供了普遍的数量推演准则; 提出基于视觉认知的数据建模新原理与新方法,形成了聚类分析、判别分析、隐变量分析等系列数据挖掘核心算法, 并广泛应用于科学与工程领域。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陕西省最高科技奖; 国际IAITQM 理查德.普莱斯(Richard Price)数据科学奖; 中国陈嘉庚信息技术科学奖、中国CSIAM苏步青应用数学奖;曾在2010年世界数学家大会上作45分钟特邀报告。

曾任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现任人工智能与数字經济广东省实验室(琶洲实验室)主任、西安数学与数学技术研究院院长、陕西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主任、大数据算法与分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是国家大数据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

报告题目:如何学习学习方法论? AI for AI 的―个尝试

报告摘要:学习学习方法论问题是函数空间上的学习问题,而SLeM是有限维空间上的超参赋值规则学习问题。这一研究为机器学习自动化提供了一个可行的理论框架,也为AI for AI 提供了模型基础。报告严格定义学习学习方法论问题,提出SLeM的双层优化模型和“超参数化”求解方法,建立SLeM泛化性理论,并应用于几个具体的机器学习自动化问题,展示其有效性。

Ming Li

0d5d50b8f46f492f6197aa1ceaf34896.jpeg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ACM/IEEE/ISCB Fellow,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 Professor

报告人简介:Ming Li is a Canada Research Chair in Bioinformatics and a University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Waterloo. He is a fellow of Royal Society of Canada, ACM, and IEEE. He is a recipient of Canada's E.W.R. Steacie Fellowship Award in 1996, the 2001 Killam Fellowship and the 2010's Killam Prize. Together with Paul Vitanyi they have pioneered the applications of Kolmogorov complexity and co-authored the book "An introduction to Kolmogorov complexity and its applications". His recent research interests recently include bioinformatics,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deep learning, and information distance.

报告题目:基于人工智能的个体化新抗原发现和验证

报告摘要:2017年,Nature Biotechnology 发表Editorial 呼吁用质谱仪解决个体化癌症免疫治疗中的新抗原发现和验证的问题,本次报告将呈现完整的质谱仪+人工智能管线解决新抗原的发现和验证的需求。

Konstantin Sergeevich Novoselov

001052748134e610ac5e114ece8f259c.jpeg

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

报告人简介:Prof. Sir Konstantin ‘Kostya’ Novoselov FRS is best known for isolating graphene at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in 2004, and is an expert in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mesoscopic physics and nanotechnology. Every year since 2014 Kostya Novoselov is included in the list of the most 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in the world. He was awarded the Nobel Prize for Physics in 2010 for his achievements with graphene. Kostya holds positions of Langworthy Professor of Physics and the Royal Society Research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Professor Novoselov has published more than 250 peer-reviewed research papers. He was awarded with numerous prizes, including Nicholas Kurti Prize (2007), 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Science Prize (2008), MIT Technology Review young innovator (2008), Europhysics Prize (2008), Bragg Lecture Prize from the Union of Crystallography (2011), the Kohn Award Lecture (2012), Leverhulme Medal from the Royal Society (2013), Onsager medal (2014), Carbon medal (2016), Dalton medal (2016) among many others. He was knighted in the 2012 New Year Honours.

报告题目:AI for Material Design

贺福初

f48b24d7ba1e939e11ed85e55e3a513e.jpeg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理事长、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

报告人简介:贺福初,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理事长。主要从事蛋白质组学、精准医学和系统生物学研究。发现人类7%新基因,发现系列分子进化规律,揭示中国人群系列疾病易感基因。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的科学目标与技术路线,倡导并领衔了人类第一个组织、器官的国际“肝脏蛋白质组计划”,揭示了人体首个器官(肝脏)的蛋白质组。领衔实施“中国人蛋白质组计划”,该计划完成我国人群常见十大肿瘤的蛋白质组学分析,开蛋白质组学独立完成肿瘤分子分型之先河;发现胆固醇代谢重编程是肝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率先提出并实践“蛋白质组学驱动的精准医学”新范式。

曾获人类蛋白质组组织“杰出贡献奖”和“杰出成就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1项、二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及何梁何利奖、求是奖等。

报告题目:AI助力蛋白质组学解码人体分子构造原理

报告摘要:生命之要,生在基因组,命在蛋白质组。蛋白质组学是解码人体分子构造原理的必由之路。从数据到信息,从信息到知识,从知识到智慧,希望可借鉴拟时序分析、神经网络微分方程与多尺度建模等AI技术实现在时序数据不足的情况下构建多尺度人体动力学模型,定义人体状态空间,最终通过人体状态导航开创智慧医学新范式。

Michael Batty

bd7cd1f11e10c75f267d997c5506e53d.png

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伦敦大学学院(UCL)教授

报告人简介:Bartlett Professor of Planning at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where he is Chair of the Centre for Advanced Spatial Analysis (CASA) and a Turing Fellow in the Alan Turing Institute. His recent publications Cities and Complexity (2005), The New Science of Cities (2013), and Inventing Future Cities (2018), are published by The MIT Press. The edited book Urban Informatics (Springer 2021) reflects his focus on digital technologies to urban planning. He is a Fellow of the British Academy (FBA) and the Royal Society (FRS) and was awarded the CBE in the Queen’s Birthday Honours List in 2004. He was made a Fellow of the Geographical Society of China in 2022.

报告题目:AI, Digital Twins and the Science of Cities

报告摘要:In this talk Michael will review the history of AI from the times when computers were first inven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20th century to today’s widespread computation dominated by real-time streaming and by the search for meaning in such big data sets. He will then move to discussing the notion that in complex systems such as cities we require more than one model of the same phenomena; in fact we need many models which can be pitted against one another, and that a new science of cities will depend on many different views of what this science is. This leads to the notion of ‘digital twins’ and he will illustrate several examples of such twins for the same area of London but ‘twins’ – ‘models’ – based on four very different conceptions of cities but all of the same place.

孙伟杰

c8f857abb7ffa74dc5eb4d9363c48e2b.png

深势科技创始人&CEO

报告人简介:深势科技创始人兼 CEO,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战略发展顾问,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商学院“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专家库特聘专家。孙伟杰拥有北京大学法学及管理学学位,在创立深势科技前曾作为天使投资人活跃在科技、教育、企业服务等领域;同时,孙伟杰曾任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分子动力学计算中心常务副主任,在分子动力学模拟、人工智能等领域有丰富的研究经验。2021年,孙伟杰入选福布斯中国 U30精英榜并当选封面人物,2022年,入选福布斯亚洲U30精英榜并当选封面人物。

报告题目:AI for Science新范式驱动药物和材料理性设计

报告摘要:药物和材料大市场面临核心瓶颈,生发全新的研发需求;Al带来对高维函数的有效拟合和求解工具;A14S新范式解决微观尺度分子模拟问题,为药物、材料领域带来极具突破性的计算模拟及设计工具;Hermite®药物。

廖矿标

015bd537732c6a0a9d5c55560326d4d3.png

广州国家实验室研究员、广州标智未来科学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

报告人简介: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广东省青年联合会委员。专注于开展化学合成、自动化、高通量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交叉融合,其中两项科研成果连续发表在Nature杂志。2019年回国至今,聚焦呼吸系统疾病开展新药研发工作,致力于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因其卓越贡献,曾先后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荣获广州市优秀专家等多个荣誉称号。

报告题目:化学合成自动化与智能化

报告摘要:多样化的生产生活需求对应了多样化的化合物结构,而多样化的化合物结构往往需要通过多样化的化学合成技术来创造。化学合成存在依赖高水平人才手动重复试错的问题,如何实现自动化与智能化逐步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次报告廖矿标团队将分享在实验室自动化、高通量实验平台、数据建库以及人工智能预测模型等方面的探索与收获。

李阳

0f2a57564a04f62ca7c7ee7b52d154cf.png

溪砾科技联合创始人/董事长

报告人简介:溪砾科技联合创始人/董事长,雅济科技创始人,兼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智慧健康研究院研究员。李阳博士具备 10 余年基因测序与分析领域研发、运营、管理经验,致力于研究高通量测序分析算法研发及其在人类基因组疾病中的应用,曾发明 FusionHunter、TrueSight、Weaver 等基因组大数据核心算法,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取得生物信息学博士学位,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于 2018 年入选福布斯中国 30 位 30 岁以下精英。

报告题目:创新药物研发新范式:AI+RNA+小分子

报告摘要:传统小分子药物研发通常以蛋白质为靶点,但在近2万个已知基因中,约3000个基因被认为是可成药的,经过 FDA 批准可靶向的靶点仅约 600~700 个,靶向蛋白质的小分子药物研发空间有限,而沿着中心法则向上追溯,靶向RNA可有效扩展这一空间。ReviR通过搭建AI驱动的药物研发平台VoyageR进行靶向RNA的小分子药物研发,借助算法和大规模测序解析 RNA 结构、建立自动化迭代模型、进行RNA靶点与相关化合物的大规模筛选及优化,高速而有效推进研发进程,打造创新药物研发新范式。

郑家新

1535fb0590d000bb7e651cffb46111d9.png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教授、深圳屹艮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报告人简介:分别于2008年和2013年从北京大学获得物理与数学双学士、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学院副教授(PI)、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能源材料计算模拟与设计、材料计算方法的开发。至今在Nature(2篇)、Nature Energy、Nature Commun.、Acc. Chem. Res.、 Nat. Sci. Rev.、J. Am. Chem. Soc.等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50余篇,总引用8000余次,H-index为49。获得2018年深圳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020年深圳市青年科技奖,入选斯坦福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报告题目:机器学习力场应用于锂金属负极生长机理研究

报告摘要:锂枝晶是阻碍锂金属负极商业化应用的关键问题,对其动力学机理的研究对探寻抑制锂枝晶生长的有效手段至关重要。动力学机理的研究主要依赖分子动力学、相场、有限元等计算模拟,但都精度有限,难以精确观察到微观动力学行为。机器学习力场兼顾了第一性原理的精度和分子动力学的计算效率,为锂枝晶的动力学研究提供了有效手段。我们基于机器学习力场对锂枝晶的生长机理上做了深入和系统的工作,为实验上抑制锂枝晶生长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法。

郭天南

56f12ada53cda047c91c77482510d879.png

西湖大学特聘研究员、西湖大学蛋白质组大数据实验室负责人、西湖欧米创始人

报告人简介: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研究员,西湖实验室iMarker实验室主任,西湖欧米创始人。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分会秘书长,国际人类蛋白质组协会(HUPO)理事会委员。先后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汉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等学习和工作。长期从事临床蛋白质组学相关研究,在AI赋能临床蛋白质组学技术开发和应用上做出多项成果,在Cell,Nature Medicine等杂志发表多篇论文。

报告题目:AI赋能的蛋白组学最新进展

报告摘要:报告展示了蛋白质组学在生命科学中的价值和应用,将人工智能应用于蛋白质组学,并与大量临床数据相结合,探索生物标志物,加速蛋白质组学技术成果在肿瘤领域的最新进展,同时介绍了AI赋能的蛋白质组大数据科技领域的产业转化/落地等前沿资讯。

References:

1. AI4Science to empower the fifth paradigm of scientific discovery, By Christopher Bishop.

https://www.microsoft.com/en-us/research/blog/ai4science-to-empower-the-fifth-paradigm-of-scientific-discovery/

2. AI for Science Report, 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

https://www.anl.gov/ai-for-science-report

3. 科学智能 (AI4S) 全球发展观察与展望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Sciences (AI4S)—A Global Outlook 2022 Edition

未来智能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包括:建立AI智能系统智商评测体系,开展世界人工智能智商评测;开展互联网(城市)大脑研究计划,构建互联网(城市)大脑技术和企业图谱,为提升企业,行业与城市的智能水平服务。每日推荐范围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的学习型文章。目前线上平台已收藏上千篇精华前沿科技文章和报告。

  如果您对实验室的研究感兴趣,欢迎加入未来智能实验室线上平台。扫描以下二维码或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

65fe747bd9bda2fbd60793c436606caa.jpeg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zph.cn/news/481362.s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AI 硬件加速的重大飞跃!可训练机器学习硬件的光学芯片

编辑 | 绿萝根据麦肯锡(McKinsey)最近的一份报告,机器学习应用每年飙升至 1650 亿美元。但在机器能够执行诸如识别图像细节等智能任务之前,必须先对其进行训练。训练现代人工智能 (AI) 系统(如特斯拉的自动驾驶仪&…

机器人自己造自己,究竟是怎么办到的?

来源:AI科技大本营整理:杨阳说起自我创生,首先想到的就是克隆。或许你已经听说过欧洲的小龙虾灾难,因为一只大理石纹螯虾的突发变异,导致的孤雌生殖在极短时间内就能克隆出成千上万只龙虾。虽然说是吃货福音&#xff0…

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应该知道的10件事

来源:中国机器人网近年来,新兴技术变得突出。其中,量子计算具有改变我们世界的独特潜力。量子计算已经显示出有希望的证据,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方式加速启发式计算。因此,在复杂的解决方案中应用量子计算来解决药物和材料…

用量子计算机创造史上首个虫洞 加州理工学院团队发Nature封面文章

来源:FUTURE远见选编:FUTURE | 远见 闵青云 日前,来自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Maria Spiropulu领导的团队使用谷歌的量子计算机对全息虫洞进行量子「模拟」。据称,该研究团队创造了有史以来第一个虫洞。论文作者表示,他们的…

Science Bulletin | 从“网络神经科学”到“网络神经外科”

随着科技进步,人类对大脑的认识不断深入。2004年脑的大尺度网络论述初步形成,2005年脑连接组学的概念首次提出,到2017年Sporns等在Nature neuroscience撰文系统论述,并提出了Network neuroscience的概念。与此同时,欧美…

科幻电影里的机器人假肢已经照进现实

来源:机器人大讲堂编辑:Jack排版:麦子20日晚,在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式上,一个身有严重残疾,胸部以下几乎缺失的卡塔尔人一亮相就赢得全场欢呼。一直以来,人们对坚强不屈的肢体残障人士都深怀敬意&a…

马斯克脑机接口最新演示:猴子学会意念打字,预计6个月内人体试验

来源:文章转载自机器之心(ID:almosthuman2014)在迟到半个多小时之后,马斯克在今日的 Neuralink Show & Tell 演示活动中展示了脑机接口的最新进展。在脑机接口领域,马斯克创办的Neuralink一直走在前列。…

Science:DeepMind又一突破,AI玩转了西洋陆军棋,跻身历史top3

对棋类游戏的掌握程度,一直是判断人工智能(AI)是否真正智能的依据之一,因为这类游戏可以被用来评估 AI 代理在受控环境下自主开发和执行策略的能力。如今,AI 在此前尚未掌握的经典棋类游戏 Stratego(西洋陆…

算法、图灵机、哥德尔定理与知识的不确定性

来源:人机与认知实验室作者:王荣江摘要:知识论一直在寻求对知识的确定性作一般算法式的逻辑证明的辩护。然而,即使在处理抽象的数量概念的数学基础研究中,也不能达到最终逻辑证明的确定性。图灵对停机问题的算法步骤的…

科学家建立邻近细胞遗传学技术揭示体内细胞间相互作用

来源: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12月2日,《科学》(Science)以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周斌研究组的最新成…

三院士漫谈:未来机器人:目标、路径和挑战

来源: 机器人大讲堂从阿西莫夫提出机器人三定律已经过去70多年了。现在,科技巨头试水机器人的新闻也密集起来。比如8月里,小米发布了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别号“铁蛋”。特斯拉宣布将在今年9月30日推出人形机器人Opt…

整个元素周期表通用,AI 即时预测材料结构与特性

编辑 | 绿萝材料的性质由其原子排列决定。然而,现有的获得这种排列的方法要么过于昂贵,要么对许多元素无效。现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纳米工程系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几乎即时地预测任何材料(无论是…

Trends Cogn Sci 封面综述| 北师大毕彦超教授:人脑知识的双重编码理论

来源:brainnews编译作者:(嗯铃、洛文 brainnews创作团队)校审:(洛文、Freya brainnews编辑部)我们的大脑是如何编码有关世界的各种各样知识?我们与日益强大的AI有着怎样的不同&a…

亚马逊 CTO Werner Vogels:2023年及未来五大技术趋势预测

来源:亚马逊云科技近年来,几次全球性危机占据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因此看看我们是否可以利用技术来解决这些棘手的人类问题。如今,我们可以从很多互联设备获取数据,例如:可穿戴设备、医疗设备、环境传感器、视…

深度学习如何集成领域知识?IBM研究等《知识增强深度学习》综述,全面阐述科学与经验知识增强的深度学习...

来源:专知尽管在过去的几年里,深度学习模型在许多不同的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通常数据匮乏,在不可见的样本上表现不佳,而且缺乏可解释性。目标领域往往存在各种先验知识,利用这些先验知识可以弥补深度学…

不确定因果:当因果遇到量子

导语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用纠缠光子实验验证量子力学违反贝尔不等式”,确认了被称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的量子纠缠现象。量子的世界常常超出人类的直觉,当我们将因果关系从经典世界外推到量子世界,会发生什么?研究发现&a…

脑机接口深度报告!四大关键技术让科幻走进现实|智东西内参

来源:智东西脑科学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基础科学问题之一,是人类理解自然和理解人类本身的待深入探索领域,而脑机接口是有效探索手段之一。在国家战略的积极推动下,在科技创新不断更迭促进下,在人民大众期待关注下&…

写代码调 Bug,OpenAI 发布最强 AI 对话系统 ChatGPT!

来源:CSDN(ID:CSDNnews)整理:苏宓GPT-3 发布的两年后,我们没等来它的亲弟弟 GPT-4,而是在今天亲眼见证了 OpenAI 带来了一种全新的 AI 聊天机器人——ChatGPT,也可以称之为是 GPT-3 …

AI 大模型开源之困:垄断、围墙与算力之殇

从新兴技术转变为AI基础设施,大模型开源很重要,但也很难。来源:AI科技评论作者:李梅编辑:陈彩娴2020年6月,OpenAI发布GPT-3,其千亿参数的规模和惊人的语言处理能力曾给国内AI界带来极大的震动。…

神经符号 AI,或为下一代 AIoT 的新解法

来源:AI科技评论作者:黄楠编辑:陈彩娴11 月 22 日,2023 年度 IEEE Fellow 名单公布,入选者约1/3为华人学者。IEEE Fellow 被称为全球电子电气工程领域的最高荣誉,每年当选人数不足整个 IEEE 协会的千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