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电影里的机器人假肢已经照进现实

f6bd8deb2799e86f98fdd90c07907ee1.jpeg

来源:机器人大讲堂

编辑:Jack

排版:麦子

20日晚,在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式上,一个身有严重残疾,胸部以下几乎缺失的卡塔尔人一亮相就赢得全场欢呼。一直以来,人们对坚强不屈的肢体残障人士都深怀敬意,而提高这类人群的行动能力也一直是全球医疗康复行业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据统计,截止2020年,全球约有6亿5千万残疾人, 约占世界人口10%. 其中美国约有300,000名截肢者,即每1000人中约有1.5名截肢者。中国约有2412万肢体残疾人士,其中截肢者226万。近两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交通、工伤、矿山事故和疾病等原因导致的新截肢人数约为20万人,而且近年来因糖尿病截肢的人数也在迅速增加。

好消息是,科技的发展解决了很多人们的后顾之忧。尤其随着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兴起,北美、欧洲和亚洲的科学家以及工程师在医疗康复研发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进展。

其中,人工智能假肢(机器人假肢)就是备受关注且成果不断的领域之一。

2dda5fb236abafc951f7eed86669f1d3.jpeg

*图片来源:密西根大学Neurobionics lab

技术带来的假肢变革

统计数据表明,全球肢体残疾人士当中只有39.8% 安装了传统假肢。

传统假肢的众多局限是大多数人拒绝安装的原因。

例如随着使用者年龄的增长和体重的变化,传统假肢需要定期保养和更换。又例如传统假肢只能以单一的、静态的模式给使用者提供支撑力,因此使用者的其他身体部位往往需要与刚性的假肢相配合,才能完成行走、站立等动作。

同时,由于大多数安装假肢的使用者行动能力有限,使用传统假肢后反而更容易动作不协调,出现跌倒和其他并发症,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此外,传统的假肢主要通过开关切换控制,使用起来就像操控复杂的机械,学习时间长、操控体验差,某种程度上,是“人在配合机器”。

近年来,医学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肌无力、肌肉萎缩或偏瘫的患者开始有机会使用更高效可靠的智能假肢和智能外骨骼等医疗辅助器械,来帮助他们重新站立或移动,这无疑创造了巨大的市场机会和社会意义。

与传统假肢不同,当前快速兴起的人工智能假肢一个很明显的改变在于开始配备了力控制单元。这使得人工智能假肢的控制单元可以感知路况和体态的变化,实时为患者提供主动而非被动的动态平衡支持,让他们行动更自由,生活质量也能随之大大提高。

5857fffcab974f9e75153d34337e5f7a.jpeg

本文选取了目前全球两款新型假肢的代表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一个是由密西根大学Elliott Rouse教授领导的Neurobionics实验室开发的开源智能假肢,另外一个则是Robert  Gregg教授领导的Locomotor control system实验室开发的动力膝踝关节假肢。

从图中他们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到,通过实时的力控制和精确的力反馈,两款产品其实很明显已经朝着智能化大幅迈进。穿戴这款智能假肢的试验者能轻松保持肢体平衡,并且能流畅自如、甚至是与正常人体态无异地完成起坐、行走、爬梯等动作。


我们再来看一个更加直观的视频:

*视频来源:密西根大学Locomotor control system lab

Rouse教授介绍,这个项目旨在提供一个开源硬件平台,帮助其他研究人员减少硬件开发流程,加速智能假肢控制软件的开发。从2019年推出至今,已经有十几个研究队伍进行了基于这款智能假肢的控制算法研究。其中,Alejandro Azocar博士的设计和临床实施研究成果,在《自然》杂志发表。

▍核心技术解析

从传统假肢快速进阶到智能假肢的关键部件之一就是力控制单元。

由于路况的复杂性、姿态的多变性,要实现智能假肢的力控制,往往需要六维力传感器同时测量三维空间里多个方向上的力和力矩,从而实时感知路况变化,精确控制力的大小。此外,可穿戴器械对于零部件的体积和重量有极高的集成限制,这对于六维力传感器的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要实现满足智能假肢要求的性能,不仅要六维力传感器满足力和力矩的量程范围,而且要超小,超轻、超薄。但据北美研发者用户反馈,经过他们的市场调研,目前市场上只有极少数六维力传感器能够满足这些性能要求。如前文提到密大开源智能假肢,搭载的就是宇立M35xx系列的明星产品M3564F,这也是市场上能找到为数不多已经实现量产的成熟产品。

2cf376bc5235e717ee5a2355e8899fce.jpeg

据了解,宇立的这款M35xx超薄系列包括18个型号,厚度均小于1cm,最小的仅7.5mm厚。

但令人震惊的是,在极薄的设计中,这一产品型号的重量均小于0.26kg,最轻仅0.01kg。另一性能关键指标精度指标非线性和迟滞仅为 1%,串扰小于 3%。

419826f5163fa593ae0070359ed2e21a.jpeg

机器人大讲堂从宇立处了解到,之所以能够达到如此薄轻、紧凑的卓越性能,得益于宇立设计团队在汽车安全碰撞假人传感器领域30 多年的设计经验。“碰撞假人是在汽车研发过程中,通过碰撞实验,来检测安全设备对驾驶员和乘客的保护性能。如今,这些技术又被用于智能假肢的研发,在未来为残疾人士的安全保驾护航。”宇立仪器研发人员解释道。

同时,不少国外的研究者表示, SRI 六维力传感器在价格上,与其他国外制造商相比更是非常具有竞争力。

在此之前,SRI凭借技术实力和实惠的价格,在行业里未做宣传就树立了口碑,深受国内外顶级医疗康复研究实验室和机器人假肢行业的喜爱。据了解,目前,在美国密西根大学,西北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德州大学,犹他州大学,北卡州立大学,纽约城市大学,加拿大的谢布鲁克大学,布鲁克大学,国内的哈尔滨理工大学等等高校的康复医疗和仿生学研究团队的研发成果中,都能看到宇立六维力传感器的身影。

这得益于具有创新精神的宇立团队一直以来都热衷于支持科研,并希望看到六维力传感器技术能在不同领域发挥作用。


2018年,宇立创始人兼CEO黄约博士拜访Neurobionics实验室,给Elliott Rouse教授的团队做技术支持,并在密西根大学工程学院主持了一场关于六维力传感器的研讨会。

dd58473beb238f52770e87de8c020e76.jpeg

c60ad9b295d3f655db35796385c76596.jpeg

 7年来,来自美国、中国、加拿大、日本、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瑞士等国家的仿生学和生物力学研究人员和工程师,都选择使用SRI超薄传感器进行智能假肢和智能外骨骼的创新研究,并在Nature 和IEEE等国际顶级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取得了令人惊喜的进展。

结语与未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说,在过去100年里,假肢基本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只不过是设计更精细,材料更轻更耐用,但近10年来,机械、电子、神经、通讯等技术的发展得以有所进步,如今,在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的推动下,新型假肢在产品研发和工作原理上已经实现了大幅改进。

可以预见,在研发人员的努力下,加载了成熟的力感知和力控技术,再随着控制算法技术的成熟,在不久的将来,科幻电影里功能强大的机器人假肢将照进现实,造福更多肢体残疾人士,相关研发和产业化,也必然引来更多的商业机会。

未来智能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包括:建立AI智能系统智商评测体系,开展世界人工智能智商评测;开展互联网(城市)大脑研究计划,构建互联网(城市)大脑技术和企业图谱,为提升企业,行业与城市的智能水平服务。每日推荐范围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的学习型文章。目前线上平台已收藏上千篇精华前沿科技文章和报告。

  如果您对实验室的研究感兴趣,欢迎加入未来智能实验室线上平台。扫描以下二维码或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

f810629f2c40d48fb0af45e54f0337f3.jpeg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zph.cn/news/481356.s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马斯克脑机接口最新演示:猴子学会意念打字,预计6个月内人体试验

来源:文章转载自机器之心(ID:almosthuman2014)在迟到半个多小时之后,马斯克在今日的 Neuralink Show & Tell 演示活动中展示了脑机接口的最新进展。在脑机接口领域,马斯克创办的Neuralink一直走在前列。…

Science:DeepMind又一突破,AI玩转了西洋陆军棋,跻身历史top3

对棋类游戏的掌握程度,一直是判断人工智能(AI)是否真正智能的依据之一,因为这类游戏可以被用来评估 AI 代理在受控环境下自主开发和执行策略的能力。如今,AI 在此前尚未掌握的经典棋类游戏 Stratego(西洋陆…

算法、图灵机、哥德尔定理与知识的不确定性

来源:人机与认知实验室作者:王荣江摘要:知识论一直在寻求对知识的确定性作一般算法式的逻辑证明的辩护。然而,即使在处理抽象的数量概念的数学基础研究中,也不能达到最终逻辑证明的确定性。图灵对停机问题的算法步骤的…

科学家建立邻近细胞遗传学技术揭示体内细胞间相互作用

来源: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12月2日,《科学》(Science)以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周斌研究组的最新成…

三院士漫谈:未来机器人:目标、路径和挑战

来源: 机器人大讲堂从阿西莫夫提出机器人三定律已经过去70多年了。现在,科技巨头试水机器人的新闻也密集起来。比如8月里,小米发布了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别号“铁蛋”。特斯拉宣布将在今年9月30日推出人形机器人Opt…

整个元素周期表通用,AI 即时预测材料结构与特性

编辑 | 绿萝材料的性质由其原子排列决定。然而,现有的获得这种排列的方法要么过于昂贵,要么对许多元素无效。现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纳米工程系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几乎即时地预测任何材料(无论是…

Trends Cogn Sci 封面综述| 北师大毕彦超教授:人脑知识的双重编码理论

来源:brainnews编译作者:(嗯铃、洛文 brainnews创作团队)校审:(洛文、Freya brainnews编辑部)我们的大脑是如何编码有关世界的各种各样知识?我们与日益强大的AI有着怎样的不同&a…

亚马逊 CTO Werner Vogels:2023年及未来五大技术趋势预测

来源:亚马逊云科技近年来,几次全球性危机占据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因此看看我们是否可以利用技术来解决这些棘手的人类问题。如今,我们可以从很多互联设备获取数据,例如:可穿戴设备、医疗设备、环境传感器、视…

深度学习如何集成领域知识?IBM研究等《知识增强深度学习》综述,全面阐述科学与经验知识增强的深度学习...

来源:专知尽管在过去的几年里,深度学习模型在许多不同的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通常数据匮乏,在不可见的样本上表现不佳,而且缺乏可解释性。目标领域往往存在各种先验知识,利用这些先验知识可以弥补深度学…

不确定因果:当因果遇到量子

导语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用纠缠光子实验验证量子力学违反贝尔不等式”,确认了被称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的量子纠缠现象。量子的世界常常超出人类的直觉,当我们将因果关系从经典世界外推到量子世界,会发生什么?研究发现&a…

脑机接口深度报告!四大关键技术让科幻走进现实|智东西内参

来源:智东西脑科学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基础科学问题之一,是人类理解自然和理解人类本身的待深入探索领域,而脑机接口是有效探索手段之一。在国家战略的积极推动下,在科技创新不断更迭促进下,在人民大众期待关注下&…

写代码调 Bug,OpenAI 发布最强 AI 对话系统 ChatGPT!

来源:CSDN(ID:CSDNnews)整理:苏宓GPT-3 发布的两年后,我们没等来它的亲弟弟 GPT-4,而是在今天亲眼见证了 OpenAI 带来了一种全新的 AI 聊天机器人——ChatGPT,也可以称之为是 GPT-3 …

AI 大模型开源之困:垄断、围墙与算力之殇

从新兴技术转变为AI基础设施,大模型开源很重要,但也很难。来源:AI科技评论作者:李梅编辑:陈彩娴2020年6月,OpenAI发布GPT-3,其千亿参数的规模和惊人的语言处理能力曾给国内AI界带来极大的震动。…

神经符号 AI,或为下一代 AIoT 的新解法

来源:AI科技评论作者:黄楠编辑:陈彩娴11 月 22 日,2023 年度 IEEE Fellow 名单公布,入选者约1/3为华人学者。IEEE Fellow 被称为全球电子电气工程领域的最高荣誉,每年当选人数不足整个 IEEE 协会的千分之一…

ChatGPT会取代搜索引擎吗

来源:AI科技大本营作者:张俊林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原文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589533490作为智能对话系统,ChatGPT最近两天爆火,都火出技术圈了,网上到处都在转ChatGPT相关的内容和…

菲尔兹奖得主再次突破数论难题:多少整数能写成2个有理数立方和?结论直接影响“千禧难题”之七...

Pine 萧箫 发自 凹非寺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困扰数学界几个世纪的难题,终于有重大突破了!这个难题如果被解决,会直接影响到一个著名未解之谜的求解——贝赫和斯维讷通-戴尔猜想。贝赫和斯维讷通-戴尔猜想是数学界顶尖的7大千禧难题之一&…

从城市到国家:多学科视角的城市复杂系统

摘要与城市一样,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是人造的系统。尽管它们在地点和规模上有所不同,但城市和国家都是可识别的单位,具有独特的特征,是独立的(不能被分解成部分而不失去其特征或个性的系统)。一个国家的历史与…

杀死1500只动物?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公司被查!已宣布半年内进行人体试验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郑雨航编辑:段炼 兰素英 杜波 杜恒峰校对:王月龙当地时间12月5日,路透社报道称,因涉嫌侵犯动物福利的违规行为,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正面临美国联邦部门的调查。…

人民日报:在集成电路基础研究中奋力攀登

来源:芯榜Pro转载自人民日报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大批70后、80后、90后青年科研人员脱颖而出,日益成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主力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

骆清铭院士:给“大脑”绘制一个清晰可见的“地图”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简介:骆清铭,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校长,华中科技大学苏州脑空间信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骆清铭团队研发的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系统(MOST)系列技术,为实现单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