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年度十大科学突破出炉:韦伯望远镜高居榜首,AIGC、NASA主动撞击小行星紧随其后...

b356e56ebfcf41f4fa01601848cacce3.jpeg

来源:FUTURE远见

选编:FUTURE | 远见 闵青云 

文:量子位 

前脚韦伯望远镜运维科学家刚获得Nature年度十大人物;紧接着,Science也将韦伯望远镜评为年度最大科学突破!


5cb6b356b002997ba677dfe89ee5e2a3.jpeg

今天,Science重磅发布2022年度科学十大突破,并刊登在最新一期封面上。

围观网友高呼:韦伯望远镜它值得!

77270d614ec39b2dd8661847b68195d3.jpeg

除此之外,AIGC、NASA成功撞击小行星、云南大学创制多年生稻等也一并入选。

下面我们来一文回顾详情~

韦伯望远镜高居榜首

今年韦伯望远镜(JWST)带来的震撼,相信你我都感同身受。

历经20年、耗资100亿美元以及150万公里的危险太空之旅,JWST终于用它的红外之眼帮人类窥见了宇宙大爆炸更多奥秘。

4159d0a7726cfc07af1efb0478a72064.jpeg

而这些浩瀚星云照片背后,JWST更为深远的影响在于,它将重写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

正如Science所言:

没有人会怀疑JWST将改写我们对于宇宙的理解,由此它获评为2022年度科学突破事件。

基于有史以来最大的反射主镜面和红外敏感系统,JWST可以获取前所未有的观测细节并能解析星云。

而且合成照片的速度也更快,只需十几个小时就能搞定,而哈勃望远镜需要上百小时。

由此,JWST也掀起了天文学界一场新的竞速赛,arXiv上几乎每天都在涌现关于JWST传回数据的分析论文。参考此前哈勃望远镜的战绩,它为超过22000篇论文提供了数据支持,JWST可能会更多。

如今,它已经拍摄到了距离地球46亿光年的星系团、385光年外的系外行星等,为天文学界提供源源不断的新数据。加之飞行使用的燃料比预期中少很多,所以JWST很有可能在2040年前,都是人类获取宇宙深处数据的主要工具。

天文学界,由此也将可能开启一段新征程。

正如一位天文学家所说:

每天我打开 arXiv,里面都有烟花绽放。

26e88a2fe3520a989582ed7902db8570.gif

AIGC:AI进军艺术科学探索的抢地战

今年AI圈最大的趋势,非AIGC莫属。

它意味着,AI进军到了此前被视为“人类独占”的领域,如艺术表达、科学发现。

Science表示,最初AI这种渗透是缓慢的,但在今年逐渐形成了一场抢地战。

1e71efc95db11e0ad9962797983f895c.jpeg

Dall·E 2先声夺人,以逼真、契合的效果,掀起了文本-图像模型的新趋势。紧接着Stable Diffusion在更大众层面掀起狂潮——当然也引发艺术圈争议。

但用扩散模型生成精美的图像视频,已经成为了今年科技巨头都在冲的领域,Meta、Google都在接二连三发布相关模型。

以及在科学探索、数学、编程方面,AI也在大举阔步。

去年,AlphaFold2就获得了Science年度最大突破。

今年,DeepMind相继发布了AlphaTensor、AlphaCode。

其中,AlphaTensor打破矩阵乘法计算50年记录,可用于计算机图形学、物理模拟和机器学习。AlphaCode则在编程比赛中,成绩超过了一半人类选手。

尽管AIGC目前还尚存许多争论,但毋庸置疑的是,它能开拓人类的创造力。

Science评价说,这种现象,或许就像过去人类接受织布机、照相机等发明的过程一样。

NASA成功撞击1100万公里外小行星

科幻片中的剧情,在今年成为了现实。

9月26日,由NASA发射的DART(戏称“打他”)航天器,成功撞击距地1100万千米的一颗小行星,并使其偏离轨道。

这意味着,如果未来发现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威胁,人类将有可能有应对之计。

毕竟之前有研究表明,65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事件直接导致了恐龙的灭绝。

尽管这次撞击是一次性任务,但是它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关键数据参考,能为以后设计任何撞击小行星任务动量模型提供数据支撑。

3fd824ba7686bec2eca9eb0197187e70.jpeg

云南大学创制多年生稻

11月,云南大学胡凤益团队宣布,已经成功培育出了能够连续多年生长的水稻PR23。

9455878744c70cb06400570980f03147.jpeg

尽管理论上所有水稻都是多年生的,但是第二年生长的水稻产量并不高,所以在以往耕种过程中,水稻都是一年一种的。

如今,胡凤益团队以长雄野生稻为父本,RD23栽培稻为母本进行杂交,历经数十年时间终于培育出多年生水稻PR23。

并且平均产量略高于一年一种水稻品种。

团队发表在《自然可持续性》科学期刊的论文显示,4年来,PR23水稻的平均产量为每公顷6.8吨(1公顷=15亩)。

而且在耕作成本上,这种水稻第一年的成本和其他品种相当,之后的管理成本会降至一半,并且能有效减少农民耕作天数。

目前,这种水稻能保持5年内产量不骤减。

在我国该品种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5万公顷,同时也在非洲进行测试,还能减缓东南亚梯田高地水土流失问题。

发现图钉大的巨型细菌

按照以往认知,细菌属于微观世界,只有通过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但在今年6月,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比常规细菌体积大5000倍的巨型细菌——肉眼可见、有图钉那么大。

8bdf50bce0054d7e81ac0e1f7c738dd1.jpeg

它是一种丝状单体细菌细胞,不光是体积大,基因量也是大多数细菌的3倍多。

而且它的基因组副本包含在一个有膜结构中,这也是有别于普通细菌的地方。一般细菌不具备细胞核、细胞骨架及膜状胞器等。

科学家将这种细菌命名为Ca. Thiomargarita magnifica,人们在一片红树林沼泽中的一片叶子上发现了它。

呼吸道合胞病毒抗体疫苗迎来曙光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婴幼儿、儿童及体质弱老人易感,其疫苗研制工作已经开展多年。

a1f0b692bf87eb9845da60320e73deab.jpeg

50多年前,一项实验性疫苗临床试验曾导致2名儿童死亡,80%接种者住院治疗,由此RSV疫苗开发一度中断几十年。后来,科学家们逐渐探索出利用灭活病毒来激发人体产生抗体。

今年终于迎来重大突破。

在经过大规模临床试验后,人们终于证明该疫苗可以有效保护婴幼儿及老人群体,并且孕晚期孕妇注射后,还能将抗体直接传递给胎儿。

几乎人人感染过的病毒,能引起多发性硬化

今年,学界还确定了多发硬化症与疱疹病毒变体EBV之间的强联系。

多发硬化症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性脱髓鞘性疾病,患者会出现视力模糊、疲劳、麻木等症状,并会逐渐丧失说话或行走能力,全球已有280万患者。

198e476a346fa02b144dfebd453cf171.jpeg

科学家通过搜集美国1000万士兵20年来的医疗记录,并分析其储存的血液样本后发现,在801名患有多发性硬化的士兵中,只有1人未曾被检出EBV病毒。

此前,科学家就已经发现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液中存在EBV病毒抗体,但其实95%的健康成年人中也含有这种抗体。

今年,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可能机制,即患者体内会经历“冬眠”后苏醒,并对人体造成神经损伤。

这一发现为开发多发性硬化症治疗药物开拓道路。

实际上,一种预防EBV病毒的疫苗也正在临床试验。由此,未来多发性硬化症可能像脊髓灰质炎一样,几乎被人类消灭。

发现黑死病如何改变人类免疫系统机制

700年前,黑死病席卷欧洲,并夺走了几乎三分之一人口的性命。

之后科学家们便一直在研究,那些幸存者是如何逃过这场致命瘟疫的。

但是想要从当代人身上检测到相关基因影响是几乎不可能的,所以研究古DNA是一条更可行的方案。

今年,研究人员就分析了500多具遗骨中的古DNA,这些遗骸分别埋葬于黑死病来临前、期间和之后。

结果发现,幸存者携带变异基因的可能性更大,这些基因将会增强他们对鼠疫杆菌的免疫反应。

3b10638085e0032450eb713ba3221fdd.jpeg

利用古DNA重建古代生态系统

还有一项新突破也是古DNA方面。

一般来说,DNA的保存期限都是100万年左右,因为更早以前的DNA中,遗传物质严重降解。

今年,科学家们在北极的沙漠冻土中,成功提取到了至少200万年前的DNA片段。

而通过这些DNA片段,科学家们还原出了非常与众不同的生态系统,其中有驯鹿、野兔甚至乳齿象。

此前很难有人会想到,这种已经灭绝的大象近亲的活动范围,会延伸到如此北部的地方。

8a595712527f615ddb31539e3e65afe1.jpeg

美国颁布《通胀削减法案》

今年美国出台《通胀削减法案》,Science认为这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气候法。

e547e7a3fbadb2df2774a6d58bd5e940.jpeg

法案包括未来十年投入约4300亿美元用于气候和清洁能源以及医疗保健领域等内容。

将提供高达3690亿美元补贴,以支持电动汽车、关键矿物、清洁能源及发电设施的生产和投资,其中多达9项税收优惠是以在美国本土或北美地区生产和销售作为前提条件。

实际上,今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还在上升,诸多气候学家认为全球气温上升幅度会超过1.5摄氏度,人类在保护环境上的动作,还要更快一些。

参考链接:
[1]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breakthrough-2022#section_rice

[2]https://mp.weixin.qq.com/s/1v-5NfKbTQ0mCwAzAD3W1A

--量子位

未来智能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包括:建立AI智能系统智商评测体系,开展世界人工智能智商评测;开展互联网(城市)大脑研究计划,构建互联网(城市)大脑技术和企业图谱,为提升企业,行业与城市的智能水平服务。每日推荐范围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的学习型文章。目前线上平台已收藏上千篇精华前沿科技文章和报告。

  如果您对实验室的研究感兴趣,欢迎加入未来智能实验室线上平台。扫描以下二维码或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

cb7a1ce5a4652d4d772301905a527338.jpeg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zph.cn/news/481292.s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词袋、独热与词向量

亲爱的读者喵喵,由于一些事情,小夕最近情绪欠佳,导致昨天又失约没有更新文章...而且文章中萌气散失...小夕会尽快调整好哦,小夕依然萌萌嗒我们知道,传统的数据挖掘任务面向的是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很好理解&#xf…

人工智能会“偷走”潜艇的隐身能力吗?

更好的探测技术 不仅能使海洋变得透明,也许还会削弱核威慑力。潜艇的价值主要在于其隐蔽性。有一种名为“相互确保摧毁”的威慑战略,其关键在于尽量确保潜艇在核战争的第一次导弹打击中幸存下来,从而在第二次打击时发射导弹回击。因此&#x…

人工智能大地图之分布式人工智能篇

前言人工智能大地图系列文章更新啦!大地图系列的文章是为了帮助即将入门和初步入门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喵喵从上帝视角看清整个人工智能学科的全貌(好长的句子),小夕可不希望小夕的粉丝在研究了一年的人工智能某方向后,…

符合人类创作过程的AIGC:自动生成长故事的模型出现了

来源:机器之心报道编辑:小舟、蛋酱AI写文章还是得模仿人类的创作方法。在今天的人工智能领域,AI 写作神器层出不穷,技术和产品可谓日新月异。如果说 OpenAI 两年前发布的 GPT-3 在文笔上还稍欠火候,那么前段时间的 Cha…

Science:挑战传统理论,重塑联想学习概念

来源:brainnews编译作者:Young(brainnews创作团队)校审:Simon(brainnews编辑部)学会根据环境线索预测奖赏对生存至关重要。人们认为,动物通过在结果偏离预期时更新预测来学习预测奖赏…

【完结】史上最萌最认真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模式识别入门指导手册(四)

小夕再次感谢大家的关心,你们的小夕已经满血复活啦!小夕会坚持为大家带来独一无二的干货和故事哦。前言有读者反映,ta若能完成这个系列的阶段三,就在他们实验室被奉为神了。因为他们实验室每个人人手一本《模式分类》,…

文本相似度

《统计学习方法》-李航 损失函数总结 概要 <div id"post_detail">NLP点滴——文本相似度 目录 前言字面距离common lang库相同字符数莱文斯坦距离(编辑距离)定义实现方式Jaro距离定义实现方式应用SimHash定义基本流程相似性度量存储索引实现应用语义相似性背…

「可解释知识图谱推理」最新方法综述

来源&#xff1a;图灵人工智能近年来&#xff0c;以深度学习模型为基础的人工智能研究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xff0c;但其大多具有黑盒性&#xff0c;不 利于人类认知推理过程&#xff0c;导致高性能的复杂算法、模型及系统普遍缺乏决策的透明度和可解释性。在国 防、医疗、网…

小夕的算法入门之路

小夕都快要成XX入门指导专业户了QAQ&#xff0c;小夕是要写人工智能和计算机干货的啊喂~好吧&#xff0c;问小夕如何入门算法的小伙伴太多了&#xff0c;还是写一篇文章吧。小夕还收到了“如何准备托福”和“如何准备考研英语”的求助&#xff0c;然而小夕没有考过&#xff0c;…

AIGC发展路径思考:大模型工具化普及迎来新机遇

来源&#xff1a;腾讯科技摘要&#xff1a;当前&#xff0c;AIGC引发社会关注&#xff0c;尤其是大模型和开源模式的推动&#xff0c;让AIGC有望成为AI应用落地的新领域。一方面大模型和开源加速降低AIGC应用门槛并拓展应用范围&#xff1b;另一方面AI与创新的界限进一步模糊&a…

0基础讲解机器学习算法-朴素贝叶斯分类器

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可以说是最经典的基于统计的机器学习模型了。首先&#xff0c;暂且不管贝叶斯是什么意思&#xff0c;朴素这个名字放在分类器中好像有所深意。 一查&#xff0c;发现这个分类器的英文是“Nave Bayes”。Nave&#xff08;读作“哪义务”&#xff09;即幼稚的、…

你可以在虚拟世界里过上美好生活吗?

来源&#xff1a;混沌巡洋舰时间来到 2095 年。地球表面满目疮痍&#xff0c;核战争和气候变化引发一场灾难。你只能过着困苦的生活&#xff0c;躲避匪帮&#xff0c;避开地雷。你的主要愿望就是活下去。或者&#xff0c;你也可以将自己的肉体锁存在安保严密的仓库里&#xff0…

web of science,SSCI索引,带你入门!

第一步;选择数据库&#xff0c;一般选择web of science 核心文集 第二步&#xff1a;在更多设置中选择web of science 第三步&#xff1a;点击被引频次后面的数字 第四部&#xff1a;点击查看其他的被引频次计数 根据自己引用的选择次数 注意事项&#xff1a;web of sci…

陶哲轩破解数十年前几何猜想,用反例证明它在高维空间不成立,同行:推翻的方式极尽羞辱...

Pine 萧箫 发自 凹非寺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又一个重要数学猜想&#xff0c;被陶哲轩和他的博士后破解了&#xff01;此前陶哲轩在博客上发了个小预告&#xff0c;就已经有不少人赶来围观&#xff1a;看起来是个大新闻。现在&#xff0c;不少人期待的正式版论文&#xff0c;终…

手把手教你-如何查询中文期刊是否属于核心期刊!

1.进入图书馆、点击数据库检索、在输入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xff08;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xff0c;简称CSCD&#xff09; 2 3 4 5 6点击详细信息进入下面的页面&#xff0c;可判断文档是否属于核心期刊&#xff01;

《机器学习系列-强填EM算法在理论与工程之间的鸿沟(上)》

小夕曾经问一位做机器学习理论的学姐&#xff1a;“学姐学姐&#xff0c;EM算法是什么呢&#xff1f;”学姐回答&#xff1a;“EM算法啊&#xff0c;就是解决包含隐变量的参数估计问题。”小夕&#xff1a;然后小夕去问一位做工程的学长&#xff1a;“学长学长&#xff0c;EM算…

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内涵辨识

|作者&#xff1a;葛惟昆(清华大学物理系)本文选自《物理》2022年第12期摘要 202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xff0c;被一些人误解为证明了量子纠缠现象。实际上&#xff0c;包括爱因斯坦本人都承认量子纠缠&#xff0c;关键在于如何诠释。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价值在于这几位物…

机器学习系列-强填EM算法在理论与工程之间的鸿沟(下)

前言在上一篇文章《机器学习系列-强填EM算法在理论与工程之间的鸿沟&#xff08;上&#xff09;》中&#xff0c;小夕用优&#xff08;恐&#xff09;雅&#xff08;怖&#xff09;的数学理论来向读者解释了EM算法的工作原理。那么从工程角度出发的EM算法又是怎样的呢&#xff…

暑期实习NLP算法岗面经总结

写文章暑期实习NLP算法岗面经总结呜呜哈做一个有思想的码农​关注他488 人赞同了该文章写在前面&#xff0c;从三月份开始找实习到现在正好两个月&#xff0c;这期间大大小小投了竹简智能、阿里、滴滴、美团、腾讯、京东、搜狗、百度、微软亚研几个公司&#xff0c;本着从小公司…

机器学习助力更好理解水的行为

来源&#xff1a;科技日报作者&#xff1a;刘霞为从理论上理解各种物质开辟更多途径科技日报北京12月19日电 &#xff08;记者刘霞&#xff09;美国一个研究团队在最新一期《物理评论快报》上刊发论文称&#xff0c;他们借助机器学习技术来理解水在零下100℃的行为。最新研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