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与主流经济学的新发展
- 1.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 2.博弈论的研究内容
- 3.博弈论的发展简史
- 4.经济学发展的趋势
本系列博文主要记录了学习张维迎老师的《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一书相关内容,如果有误之处恳请指出;或对照张老师的书籍进行学习。
1.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传统教科书:研究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现代的观点:研究人的行为。
相比与其他研究人行为的其他学科,经济学的不同之处:假定人是理性的。
理性人: 有一个很好定义的偏好,在面临给定的约束下,最大化自己的偏好。
注意:理性人与自私人不同,理性人可以利己也可以利他。
理性人在最大化偏好的过程中需要合作,合作中存在着冲突。
为了更好的合作与解决冲突,理性人之间制定制度,规范大家的行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制度为价格制度。
新古典经济学: 以价格制度为研究对象,故又称为价格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定:
(1)市场参与者的数量是足够多,从而市场是竞争的;
(2)参与者之间不存在信息的不对称问题。
实际中:市场不可能完全竞争,信息不可能完全对称。
不完全竞争导致:人们之间的行为相互影响,使得一个人决策时必须要考虑对方的反应--博弈论要研究的内容
信息不完全对称导致:任何一种有效制度必须满足激励相容与自选择条件–信息经济学要研究的内容
2.博弈论的研究内容
Game theory 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与决策均衡问题,博弈论又称为对策论。
传统经济学: 个人效用函数只依赖于个人选择;
博弈论: 个人效用函数不仅依赖于他自己的选择,而且依赖于他人的选择。
从合作与非合作的角度划分:
合作博弈: 当事人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定;强调团体理性。
非合作博弈: 和上面相反;强调个人理性。
现在的经济学家谈到博弈论,一般是指非合作博弈。纳什,泽而腾,海撒尼主要贡献也是在非合作博弈方面。
3.博弈论的发展简史
1944年:冯诺伊曼和摩根斯坦出版《博弈论与经济学行为》,博弈理论的起始点。(现在博弈论和他们讲的东西关系不大)
50年代:合作博弈发展的鼎盛时期,(纳什、夏普里、吉利斯 ’囚徒困境‘、’核‘)。非合作博弈开创。
60年代:泽尔腾–“精炼纳什均衡”、海撒尼–不完全信息引入博弈论
1982年:克瑞普斯、威尔逊–动态不完全信息博弈
一开始,博弈论并不被认为是经济学的分支,很多人认为博弈论是数学分支。70,80年代后,博弈论真正成为主流经济学的一部分。这一时期,信息和时序问题 成为经济学家关注的重点,而此时的博弈论正好可以用于解决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4.经济学发展的趋势
1.经济学研究的对象越来越转向个体;
2.经济学研究越来越转向人与人的关系研究;
3.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对信息的研究。
(小疑问:博弈论 与 强化学习有什么关系呢?学这个能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