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如果数据存储在链表中,就真的没法用二分查找算法了吗?可以对链表进行“改造”,就可以支持类似“二分”的查找算法。
跳表
定义:对链表经过改造之后的数据结构叫做跳表(Skip list),是一种各方面性能都比较优秀的动态数据结构,
特点:
- 可以支持快速地插入、删除、查找操作,甚至可以替代红黑树(Red-black tree)。
- Redis 中的有序集合(Sorted Set)就是用跳表来实现的。类似的红黑树也可以实现快速地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
如何理解跳表?
1、原始的链表:查找效率很低,时间复杂度会很高,是 O(n)
2、改造:对链表建立一级“索引”,每两个结点提取一个结点到上一级,把抽出来的那一级叫做索引或索引层。图中的 down 表示 down 指针,指向下一级结点。
此时查找结点16可以先遍历第一级索引,找到结点13发现下一个结点17>16,然后我们通过索引层结点的 down 指针,下降到原始链表这一层,继续遍历。只需要再遍历 2 个结点,就可以找到值等于 16的结点。依次类推,继续向上建立多级索引:
这种链表加多级索引的结构,就是跳表。当链表的长度 n 比较大时,比如 1000、10000 的时候,在构建索引之后,查找效率的提升就会非常明显。
跳表查询的时间复杂度
1、如果链表里有 n 个结点,会有多少级索引呢?每两个结点会抽出一个结点作为上一级索引的结点,那第一级索引的结点个数大约就是 n/2,第二级索引的结点个数大约就是 n/4,第三级索引的结点个数大约就是 n/8,依次类推,也就是说,第 k 级索引的结点个数是第 k-1 级索引的结点个数的 1/2,那第 k级索引结点的个数就是 n/(2k)。
2、假设索引有 h 级,最高级的索引有 2 个结点。通过上面的公式可以得到 n/(2h)=2,从而求得 h=log2n-1。如果包含原始链表这一层,整个跳表的高度就是 log2n。在跳表中查询某个数据的时候,如果每一层都要遍历 m 个结点,那在跳表中查询一个数据的时间复杂度就是 O(m*logn)。
3、按照前面这种索引结构,我们每一级索引都最多只需要遍历 3 个结点,也就是说 m=3
解释:假设我们要查找的数据是 x,在第 k 级索引中,我们遍历到 y 结点之后,发现 x 大于 y,小于后面的结点 z,所以我们通过 y 的 down 指针,从第 k 级索引下降到第 k-1 级索引。在第 k-1 级索引中,y 和 z 之间只有 3 个结点(包含 y 和 z),所以,我们在 K-1 级索引中最多只需要遍历 3 个结点,依次类推,每一级索引都最多只需要遍历 3 个结点。
4、跳表中查询任意数据的时间复杂度就是 O(logn)。这个查找的时间复杂度跟二分查找是一样的。基于单链表实现了二分查找,不过,这种查询效率的提升前提是建立了很多级索引,使用到了空间换时间的设计思路。
跳表查询的空间复杂度
假设原始链表大小为 n,那第一级索引大约有 n/2 个结点,第二级索引大约有 n/4 个结点,以此类推,每上升一级就减少一半,直到剩下 2 个结点。这几级索引的结点总和就是 n/2+n/4+n/8…+8+4+2=n-2。所以,跳表的空间复杂度是 O(n)。也就是说,如果将包含 n 个结点的单链表构造成跳表,我们需要额外再用接近 n 个结点的存储空间。那如何降低索引占用的内存空间呢?
如果我们每三个结点或五个结点,抽一个结点到上级索引,就可以减少空间占用。实际上,在软件开发中,我们不必太在意索引占用的额外空间。在讲数据结构和算法时,我们习惯性地把要处理的数据看成整数,但是在实际的软件开发中,原始链表中存储的有可能是很大的对象,而索引结点只需要存储关键值和几个指针,并不需要存储对象,所以当对象比索引结点大很多时,那索引占用的额外空间就可以忽略了。
高效的动态插入和删除
1、对于跳表来说,我们讲过查找某个结点的时间复杂度是 O(logn),所以这里查找某个数据应该插入的位置,方法也是类似的,时间复杂度也是 O(logn)
2、跳表的删除操作除了要删除原始链表中的结点,还要删除索引中的。因为单链表中的删除操作需要拿到要删除结点的前驱结点,然后通过指针操作完成删除。所以在查找要删除的结点的时候,一定要获取前驱结点。当然,如果我们用的是双向链表,就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了
跳表索引动态更新
当我们不停地往跳表中插入数据时,如果我们不更新索引,就有可能出现某 2 个索引结点之间数据非常多的情况。极端情况下,跳表还会退化成单链表。
作为一种动态数据结构,需要某种手段来维护索引与原始链表大小之间的平衡。如果链表中结点多了,索引结点就相应地增加一些,避免复杂度退化,以及查找、插入、删除操作性能下降。红黑树、AVL 树这样平衡二叉树是通过左右旋的方式保持左右子树的大小平衡,而跳表是通过随机函数来维护前面提到的“平衡性”。
1、当我们往跳表中插入数据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同时将这个数据插入到部分索引层中。索引在垂直方向上也必须是一个完整的链表,如果一个数据在某一层索引中,那么它必须同时存在于所有的下级索引中
2、通过一个随机函数,来决定将这个结点插入到哪几级索引中。随机函数生成了值 K,那我们就将这个结点添加到第一级到第 K 级这 K 级索引中
3、随机函数的选择很有讲究,从概率上来讲,能够保证跳表的索引大小和数据大小平衡性,不至于性能过度退化
Redis 为什么用跳表来实现有序集合?
Redis 中的有序集合支持的核心操作主要有下面这几个:
- 插入一个数据;
- 删除一个数据;
- 查找一个数据;
- 按照区间查找数据(比如查找值在[100, 356]之间的数据);
- 迭代输出有序序列。
原因:
1、只有按照区间来查找数据这个操作,红黑树的效率没有跳表高,其他的操作红黑树都可以完成。按照区间查找数据这个操作,跳表可以做到 O(logn) 的时间复杂度定位区间的起点,然后在原始链表中顺序往后遍历就可以了。这样做非常高效。
2、相对于红黑树的代码实现,跳表代码实现更容易。虽然跳表的实现也不简单,但比起红黑树来说还是好懂、好写多了,而简单就意味着可读性好,不容易出错。
3、跳表更加灵活,它可以通过改变索引构建策略,有效平衡执行效率和内存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