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先搞定缓冲/非门,再写与/或门
1. 实例解读
先以四选一数据选择器进行说明
对于数字逻辑的部分不再说明,直接进行逻辑电路图到Verilog门级建模的人工翻译过程的描述。
1.1 端口和线网分析
- 确定输入/输出端口
- 输入端口
- 数据端:i0,i1,i2,i3
- 控制端:s1,s0(小端序写法,高字节在高位)
- 输出端口:
- 数据端:out
- 输入端口
- 确定子模块内部线网
- 非门类:s1n,s0n
- 与门类:y0,y1,y2,y3
至此,可以翻译的部分为:
module mux4_to_1 ( // 四选一数据选择器模块input i0,i1,i2,i3,input s1,s0,output out);// 设置内部线网wire s1n,s0n;wire y0,y1,y2,y3;<其他>
endmodule
【疑问】为什么内部线网用wire而不用寄存器reg?
继续从端口连接规则——污水处理模型来谈及,我们
- 把wire比作无阀门水管
- 把reg比作双阀门水管
- 把设计块的设计过程,比作水管与其他器件的连接过程(此时是没有通水的)
- 把激励块的设计过程,比作管道通水,以测试连接的正确性
1.2 器件分析
器件分析的顺序:
对于左边输入,右边输出的逻辑电路图来说:
- 缓冲门/非门单独拎出来
- 从左到右
- 从上到下
因此,有如下器件翻译顺序:
- 非门2个
- 与门4个
- 或门1个
给出如下代码片(非完整代码)
// 连接门电路
not (s1n,s1);
not (s0n,s0);// 【特别注意】以下部分的s1,s0的写法是有规律的,背着写就可以
and (y0,i0,s1n,s0n); // 0,0
and (y1,i1,s1n,s0); // 0,1
and (y2,i2,s1,s0n); // 1,0
and (y3,i3,s1,s0); // 1,1or (out,y0,y1,y2,y3);
1.3 完善的设计块
module mux4_to_1( // 1位 四选一数据选择器input i0,i1,i2,i3,input s0,s1,output out);// 声明内部线网wire s0n,s1n;wire y0,y1,y2,y3;// 门级建模not (s0n,s0);not (s1n,s1);and (y0,i0,s1n,s0n);and (y1,i1,s1n,s0);and (y2,i2,s1,s0n);and (y3,i3,s1,s0);or (out,y0,y1,y2,y3);endmodule
2. 总结:门级建模的翻译方法
对于设计好的逻辑电路图来说,有这样的方法进行翻译,这种方法会让你翻译出来的门级描述逻辑清晰严谨
2.1 前提条件
- 逻辑电路图的设计,是数字逻辑课程的内容,这里不讲
- 逻辑电路图需要是优化的,也就是应用层级建模方法设计出来的,而不是很乱的一堆电路图。
- 例如:设计一个四位全加器,需要首先设计出来一个一位全加器,在这里,一位全加器的逻辑电路图和四位全加器的逻辑电路图是两张图,并且四位全加器直接应用一位全加器的实例
2.2 具体方法
对于某一个子模块的设计来说:
- 先确定端口
- 再确定内部线网
- 再确定需要的逻辑门
- 先缓冲门/非门,再与/或门
-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左边输入,右边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