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与丁磊、蔡文胜同时代的人,他们都是70后大我两岁。我的经历与爱好与丁磊有丁点接近,但是没他下海走一走的胆识。又或者与蔡文胜一样,也算是国内最早的域名代理商,却又没有投资的勇气。
—— 潘淳
《IT英雄传》这一期的主角儿是江湖人称“校长”的潘淳,与前十位微软MVP(最有价值专家)略有不同的是,潘淳的故事充满了惊险刺激、曲折离奇。他有很多身份,但我想也许“校长”是他精神的写照和内心的追求吧,而这恐怕也正是他之所以不是丁磊,也没有成为蔡文胜的主要原因。
潘淳是生于苏州的70后,他从小喜欢数学、天文,爱捣鼓无线电。高中曾因表现优秀获苏州大学保送资格,但为了圆一个复旦大学梦,更为追求自己喜爱的专业,他放弃了保送福利,却阴差阳错地在最终的高考中发挥失常,最后上了大专。这一波三折的故事,从他口中平静地讲出来,却着实让我一愣一愣的。学校虽然比不上复旦,但幸运的是所学的专业是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机软件和应用,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爱钻研的闯劲,而他的浪漫主义情怀也在此时可见一斑了。
大学三年的自我总结是:对技术痴迷,不擅长社交,内向且不爱抛头露面。那时还接触不到网络,热衷于收藏各种软件,除了蹲点图书馆就是泡机房,顺便成了机房的管理员,学习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除了有个好高骛远的操作系统梦。
潘淳是一个很感性的人,某种意义上也许是他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共同特征吧。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回顾自己的求学经历,他对教过自己的老师、一起学习的师兄弟的名字如数家珍,要知道这可是二十几年前的事情啊,如果说这是记忆力好的话,那么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恩和知足,则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他的心境。
不是太好的学校,心有不甘,所幸遇到了好老师,让自己终身受益。大学老师对我的印象是:“他不是一个被命运安排的人。他的成绩只是中上,不张扬,但那股闯劲给人印象深刻,他的爱好就是编程。”评价还挺贴切的,事实上入学后干了一件事情,花了两周时间,将高数(上、下)两个学期,书上的作业连思考题全部做完上交。当时教高数的就是苏大的汪庭桂教授,后为知道我喜欢研究数学,打算介绍我去苏大去认识搞数论的专家,当时听说后很紧张,最后也没勉强,最终是数学没有取代对编程的热爱。
计算机专业的好处就是,编程的课不少,刚开始就爱上了汇编。教汇编的是朱子楠教授,水平还很高,大家深恶痛绝的课程,上起来还挺津津有味。我记得当年的课程设计是单片机上做一个分时操作系统,没想到还跑起来了,这段经历让我对计算机的软硬件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个能力后来被用在了破解和黑客上。教C和Prolog的是苏大的冯矢勇教授,英国留学海归,本身是C++高手,和师兄(王凡)一起上私房课,首次接触到OO的思想,这样面向过程、面向逻辑、面向对像都齐全了。正课就是汇编+C语言+Prolog,C++是课后泡机房,纯粹的瞎玩玩。
潘淳的正经工作是在邮储银行的科技部门。你可能完全想不到的是,上世纪的九十年代,邮储银行依托邮电的优势,当其他银行还在手工操作的时候,他们已经实现了联网,邮储在那个年代是当之无愧的技术领先者。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工作机会,所学专业又正好跟信息技术对口,所以他操作过当时全苏州最贵的两台电脑,也成为中国最早的一批网民,打开了互联网这个潘多拉宝盒后,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网上冲浪、玩邮箱自然不在话下,聊QQ、打游戏不亦乐乎,业余时间开发游戏交易市场(国内排名第二),做过交友网站、摄影俱乐部论坛,甚至还真的做了一段域名代理商。如此精彩纷呈、波澜壮阔的人生,实在让人羡慕不已,然而这还只是序幕,因为很快他遇到了真正改变他的东西:Office。
潘淳与微软产品和技术的渊源虽然很早,但真正深入进行研究是Windows XP和Office 2003,这并不奇怪,这两套软件是微软产品的一个巅峰,其受欢迎程度之广、服役时间之长都超过很多人的想象。
他尤其对Excel感兴趣,但可能跟早年做黑客的背景有关系,他最感兴趣的是两个方面:第一是研究文件格式进行各种破解,第二是挑战高难度函数。
可能是早年玩过黑客的缘故,对Excel代码的破解尤感兴趣,这里存在两大难点,分别是Office文档复合格式的解析(针对03版)和对VBAProjec.bin的解析。在微软的OpenXml格式成为规范标准之前,03格式的复合文档,几乎是一个秘密,好在OpenOffice.org在2004年首次公开了微软复合文档格式,VBA文件结构标准尚未公布,但是代码的逆向己经成为了可能。在此期间,大家还是各显神通,我当时主要还是用到关键字搜索定位的办法。2008年VBA的文件结构随着OpenXml规范一起被公开,这里的关键之处是一个行程编码的算法。后来在2016年,Excel技巧网的总版主李懿写的 一篇《复合文档格式研究》,基本上使得Excel代码原理被系统化了。
他曾经获得 Open XML SDK 在线黑客松大赛的最具使用价值奖,这倒也是实至名归,毫无争议的。
同样,在研究函数这件事情上,也充分体现了他刨根问底的那种热忱、纯粹地研究技术的玩心、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我唯一干了件对函数稍有价值的事情是,把Excel所有的函数(包括宏)的来龙去脉做了详尽的整理,因为需要考证的地方太多,工作量其实并不小,所以之前也没人做过。因为一共476个函数,兴趣所致成立了Excel476俱乐部,主要以相互出题抢答为乐,对其中的成员周小事儿映像最为深刻,几乎所有的题能抢答并且都是最优解,这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为了挑战一下自己,能够在函数方面有所作为,把目标瞄向了Excel数组函数,目标之一是为了搞清楚数组函数的运算原理。当时国内有两个数组函数的代表性人物,首次系统性提出高维数组理论的黄朝阳老师与提出“大颗粒”数组的胡剑老师,这是两种对数组原理的不同诠释,就好比是“波动说”与“粒子说”。从前对Office文件结构的解析,再次发挥作用,结合OOO的源代码,初步了解数组函数的原理,针对数组公式的三种模式,提出了公式逆波兰序表达多的判定方法,大体上解决了黄胡之争,但实际上的数组函数原理还是要比想像的复杂得多。
虽然在Excel方面有一定造诣,但潘淳真正建立自己的江湖地位是在PPT领域。他在2010年创办了“爱PPT论坛”,专攻PPT的自定义开发和动画创意。
当年我们行内需要组织一次PPT培训,需要物色一名优秀的PPT内训师,也因为这件事情,机缘巧合认识了人生中第一位PPT大师许江林老师(网名屠宰场是屠夫)。后来因为行程等问题许老师未来我行授课,倒是就PPT的玩法越聊越投机了。就是这么奇妙,许老师的出现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许老师是国内最早的PPT动画玩家,出版了国内第一本PPT动画方面的专著《炫舞PowerPoint:PPT动画创意设计》。PPT动画毕境是一个高端且小众的领域,我当时的想法是能否利用编程手段来降低PPT动画创作的难度,可能是在某些方面达成了共识,许老师掮邀请我参与他的新书《大揭密——优秀PPT这样制作!》写作。就这样,我一个从未写过书,从未玩过PPT,甚至还没怎么用过VBA的人,竟然也写了这样一个章节:“VBA编程与宏在课件中的应用”。我是在这本书临近尾声时加入的,硬着头皮在两周之内边学习边创作,完成了国内首个PPT编程方面的内容。现在回首去看看,写的不算太好,但也因为这种阵痛式的创作,让我对PPT进行审视,开启了全新的学习征程。
江湖人称“佛爷”
提起潘淳最满意的成果,是在研究 Office Open XML 规范过程中,发现 Office 中隐藏了大量秘而不宣的功能,有些功通过VBA可调出,另一些则须要通过内存交换的方式来调出,在经过半年时间的逆向与测试后,最终创建了较完整的PPT函数动画理论体系,后来发表于《优秀PPT这样制作!》一书的第二版中。也因此立志要开发一款PPT版本的“几何画板”插件,立意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为女儿将来的教育环境增添一份心力。
这个成果后来催生了两款经典的PPT动画插件,小Y创作的“PPT动画大师”(VBA版)和安少创作的“口袋动画”(VSTO版)。动画插件能让不懂VBA的人轻易跨越PPT动画的局限,极大丰富PPT动画的能力,创造出很多以往无法实现的效果。潘淳后来又与天好共同发起创建了“PPT极限运动”,使得国内几乎所有的PPT动画爱好者都开始研究函数动画,再加上论坛的全力推广,也因此将中国的PPT动画水平带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
爱PPT论坛集合门户、论坛、团队、家园、教程、新手任务等于一身,并与QQ数据库对接,使用QQ即可注册登陆(在当年是个新事物)。论坛的成立,对开展教学的帮助更大了,学员在论坛注册后可进行学籍管理,学习计划随进公示,学员也可以方便答疑与交作业等,最重要的一点是学习的交流性,也因此很多优秀的学员完成学业后转成了老师。由于论坛主是打PPT内容,于是乎把QQ时代的“Office大师园”改称为论坛时代的“PPT教堂”,经过一年的发展,大约到2011年底时,讲师队伍扩充到70多人,其中PPT讲师30名,EXCEL及其它讲师30名左右。“PPT教堂”每晚推出两节课程,一节课PPT讲另一节讲EXCEL或其它,虽然有近70名讲师作为后盾,但我每天重要的工作还是落时今晚准来讲课,为了确保课程不会调链子,每个讲师都会配备一名助教,仅做到了后备人才的培养,又能够在讲师意外有事时能随时顶上。
潘淳之所以被称为校长,应该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2012这年,“爱PPT”论坛和“PPT教堂”的运营顺风顺水,论坛也接连承办了两场全国性的赛事,在线教育也坚持每天分享两节课程近一年了。
2013年左右,潘淳在全国大力推广VSTO的培训,采用了小班制培训模式,所有成员包括自己在内,即是学生也是老师。由于在一期班己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教学采用实战方式以”以做代教“,所有学员共同参与完成一个或多个插件,包括其中的毕业作品PPSCHOOL的PPT插件,这其中的不少功能和需求都广为流传,很多理想与思想被改进为经典功能(比如离散渐变的思路,成为后来ISlide智能图表的基础)。精英班也算得上国内VSTO的黄浦军校了,从中走催生了后来许多大名鼎鼎的人物。
传奇正在发生,精彩还在继续。纵横IT届二十余年,潘老师最为得意的成就,是结交了众多业界精英,尤其是培养了十名弟子,分散在世界各地,真正的桃李满天下。而在我与他的不太长的交往过程中,有一点印象很深刻,就是他在保持真我和与时俱进之间取得平衡—— 他就像一个真正的侠客一样,时而弹剑作歌,时而大笑而去。
潘老师正在参与编写一本Office 365方面的图书,敬请期待。
笑看IT风云,发现身边的英雄。《IT英雄传》,笑中带泪讲奇人趣事,写够108位我就收手。业余作品,每周不定期更新,敬请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