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日,2023年度CCF中国软件大会“软件工程教育”论坛成功召开。
✦ +
自去年来大模型技术的出现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对相关的学科和行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软件工程首当其冲,以ChatGpt和CopilotX等为代表的智能化开发工具可以帮助软件工程师完成从需求获取、软件设计、代码和注释自动生成等一系列的任务,极大减负了软件工程师的软件开发工作,提升了软件开发效率和软件系统的质量。在此背景下,软件工程教育和软件人才培养面临着冲击和挑战,目前培养的软件人才能否适应智能化时代的要求?传统意义上的软件工程教育是否还仍然有必要?在智能化时代软件工程教育应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进行相关的改革?软件人才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等等。本次论坛以“智能时代的软件工程教育”为主题,邀请来自学术界、教育界和产业界的专家围绕上述话题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本次论坛共分为二个部分,上午围绕着“大模型时代的软件工程教育”开展交流和讨论,下午分享和交流“软件工程研究生课程建设”主题的内容。论坛邀请了来自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华为公司等高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等参加了交流,国防科技大学的毛新军教授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张莉主持了论坛。
CCF软件工程专委主任李宣东教授首先致辞,阐述了开展本次论坛的背景及动机。随后,李宣东教授分享了“软件工程专业能力培养:大语言模型打开的空间和带来的挑战”的报告,他重点谈到了大模型给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强调了在大模型时代需要培养能够驾驭大模型的理解人才,需要加强他们分析和鉴别大模型推荐内容的能力。复旦大学彭鑫教授分享了“关于大模型时代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一点思考”报告,他重点突出了大模型给软件人才带来的挑战,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技术可以协助软件工程师完成诸多的工作,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大模型的作用,强化在大模型时代的软件人才培养。华为公司的王千祥老师分享了“大模型给教育带来的挑战”,他谈到了大模型技术在中小学和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指出大模型给软件工程教育带来的冲击仍有待观察,未来的软件人才需要充分利用好大模型技术及工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吴文俊教授分享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发软件工程教育的新变革”,在报告中他谈到了通用式人工智能给软件工程教育带来的冲击,包括软件形态的变化、软件开发方法的变革等,通用人才智能将重塑软件工程教育,包括对编程的影响、提升开发质量、开展群体化学习等等。四个报告结束后举行了一个Panel,开放地讨论大模型时代的软件工程教育问题、机遇和挑战。
下午的会议重点交流和分享软件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的建设及其成果。首先,CCF系统软件专委金芝老师组织了“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指南与教材”发布仪式,介绍了软件工程学科评议组围绕“软件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并发布了首部“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指南”书籍。随后构成软件工程研究生专业的十门课程负责人分别介绍了每门课程的建设情况,讨论了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分享了课程教学的经验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