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相交链表
- 题目链接
- 算法 = 双指针相向而行 & 题目特征 = 寻找两个数组(或链表)中的匹配项
题目链接
https://leetcode.cn/problems/intersection-of-two-linked-lists/
算法 = 双指针相向而行 & 题目特征 = 寻找两个数组(或链表)中的匹配项
我们需要找到两个链表的相交节点。
由于两个链表可能有不同的长度,且相交点之后的节点是完全重合的,我们需要对齐两个链表的长度,以确保在遍历过程中能够比较相同位置的节点。
拼接链表并不是为了匹配上相交点,而是为了对齐两个链表的长度,以便在遍历过程中能够比较相同位置的节点。
通过拼接链表(中间步骤的方法),我们可以保证两个链表在遍历时具有相同的长度(之所以使用这个方法,是因为有这个特征)。
这样,在遍历过程中,两个指针可以同时移动,比较相同位置的节点是否相等,以找到相交点。
拼接链表并不会改变原始链表的结构,它只是为了对齐两个链表的长度。
举个例子:
- 链表 A:1 -> 2 -> 3 -> 4
- 链表 B:5 -> 6 -> 7 -> 3 -> 4
在这个例子中,链表 A 和链表 B 在节点 3 处相交,之后的节点 3 和节点 4 是完全重合的。
拼接链表后:
- 链表 A:1 -> 2 -> 3 -> 4 -> 5 -> 6 -> 7 -> 3 -> 4
- 链表 B:5 -> 6 -> 7 -> 3 -> 4 -> 1 -> 2 -> 3 -> 4
通过拼接链表,我们可以在后续的遍历中比较相同位置的节点。
当两个指针分别从链表 A 和链表 B 的头部开始遍历,最终会在节点 3 处相遇,找到了相交点。
class Solution {
public:ListNode *getIntersectionNode(ListNode *headA, ListNode *headB) {if (headA == nullptr || headB == nullptr)return nullptr;ListNode *pA = headA, *pB = headB;while (pA != pB) {pA = pA == nullptr ? headB : pA->next;pB = pB == nullptr ? headA : pB->next;}return p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