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不等于我们所说的科技。
科学研究就是把钱变成知识,⽽技术开发就是把知识变成钱,这样⼀说,⼤家就知道它们不是⼀回事了。
技术开发的⽬的或者说创新的⽬的 是赚钱,不是创造知识。
创新要基于现有的⼈类知识,或者说,要⽤已有的知识来创新,不要等别⼈去开发新知识才开始动⼿。
为了实现技术创新,个⼈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成就,这样才能在更⾼的基础上做到技术进步。
那么什么是⼯程,或者说⼯程和技术有什么差别?技术强调的是满⾜⼈类的某种需求,以开发新的或者改进现有的⽅法和流程。⼯程则是⼀种系统的、能够选代进步的,设计、 加⼯和制作以满⾜⼈类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因此,技术强调新颖性,⽽⼯程则强调可重复性,能⼤量复制,能产⽣可预期的效果。
程序员写⼀些程序,可以实现健⾝的各种需求是⼀回事,因为它不需要太考虑资源的古⽤, 只要功能都实现了就好,但是写⼀款实⽤的 App 是另⼀回事, 因为⾥⾯所有的⼯程问题都需要解决。如果能使⽤10兆的内 存,就不需要⽤100 兆;如果能只占⽤ 3%的处理器资源,就 不要占⽤10%,做到这些,就是解决好了⼯程问题。只有⼯程向题都得到解决的 App 才有⼈愿意长期使⽤。
⼩众需求通常变不成⼤众需求,这和⼈努⼒不务⼒⽆关。
其⼀,很多产品和需求之所以是⼩众的,就是因为它具体的要求⾮常多,成本下不来。
其⼆,世界上永远有⼈不想让⾃⼰和其他⼈看上去相同, 他们要强调个性。
其三,有些需求真的就是⼩众的,⽐如很多药品便是如此,因为得那些罕见病的⼈⾮常少。
从有效利⽤社会资源的⾓度来讲,服务的需求⽅如果能够稍徽调整⼀点⾃⼰的需求,放弃⼀点个性化的要求, ⾃⼰的⼩众需求就变成了⼤众需求,满⾜需求的成本就低很多。
很多⼈会问代理商,那桶漆也就是⼏百元,为什么要加上万元?⼀⽅⾯是因为那些⼩批量的产品平摊下来的⼈⼯ 费和管理费很⾼,⽽且什么时候能够卖出去完全没有把握, 要垫付的资⾦多;另⼀⽅⾯也是⼚家⿎励⼤家去买⼤众化产品,这样可以让它们的⽣产、制造和销售更简单。
作为提供服务和销售的⼀⽅,但凡是善于经营、善于获取利润的,都懂得不要给⽤户太多选择的道理。
很多时候,⼤众并不清楚⾃⼰想要什么。当他们不知道有选项时,就不会提出过多⼩众的要求,⽽愿意接受⼀个性价⽐还不错、⾃⼰基本需求也能得到满⾜的产品和服务。
全世界主要⼯业 化国家的企业级软件市场便是如此,它们都是通过基础软件 和应⽤模块来平街控制成本和需求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的。
但是由于各个⼯⼚的需求不同,不可能⽤⼀个软件满⾜所有需求。那么这时该怎么办呢?软件⾏业的做法是,提供⼀些⽐较通⽤的模块,让企业⾃⼰挑选搭配。
当⼀家企业处于关键路径,它通常会希望获得苼断性利润和市场地位,但是也可能为了维持⾃⼰的主导地位⽽放弃華断利润,⽐如安卓。
反过来,垄断不⼀定需要处于关键路径,⽐如⼀个对并购没有监管的市场,完全可以通过并购和商业默契形成垄断,19世纪末的标准⽯油公司便是如此。
于是,相似的⼩众需求就合并成为⼤众需求,既然是满⾜⼤众需求,就免不了分⼯,有了分⼯,为了⼤家更好地相互配合,就需要把各种产品和服务做成模块化的标准件。
怎样才能培养出关键路径上的企业呢?⾸先,需要存在 ⼀个开放的、模块化的⼤众市场。如果⼀个市场上⼤家都各 ⾃为战,所有的路径都是可替代的,就不会有关键路径。
其次,这个市场帶要充分竞争。
这⾥⾯的 道理其实很简单,开挖掘机的⼈对⼀个⼯地来讲是关键路名 没有他⼯地就要停⼯,⽽掌握这项技能的⼈并不多。但是今天普通⾼校毕业但没有⼀技之长的可是⼤有⼈在,他们每⼀个岗位的后⾯都有⽆数替代⽅案存在。
因此,年轻⼈挑战中年⼈是⼀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个⼤趟势中,唯⼀能够让⾃⼰安⾝⽴命的,就是设法让⾃⼰守住⼀个依赖经验的关键路径。
⼀个⼈如果能够通过逐渐提升⾃⼰的能⼒占据⼀个关键路径,便不再会有丢掉饭碗的危机感。
如果⼀个⼈总是抱持做⼩事的⼼态,寻货时眼⾥只有价格,那么可能就做不成⼤事。
能不能找到⼀条带宽更宽的路,⽽不仅仅是最短的路,是它们能不能做⼤事的标志。
这时,企业家的想法不能再是通过谈判或者压价想办法让对⽅降价,⽽是通过对冲和保险等⽅式,让⾃⼰以稳定的价格获得长期的供应。 做不到这⼀点,说明思维还停留在做⼩⽣意上。
据我的观寨,那些难以把事业做⼤的⼈喜欢亲⼒亲为,很善于精打细算,会不厌其烦地过向每⼀个细节,但是他们不习惯于放权。
我过去在提拔业务⾻⼲担任初级管理者时,对每⼀个⼈都会强调⼀件事,就是要尽可能避免看下属做事情不顺眼,⾃⼰摺起袖⼦亲⾃上。
但是那些近路不是⼤路,不可能全组每个⼈都⾛,担任经理后,要善于找到⼤家都能⾛的⼤路,这样⼤家才能⼀同前进。
那些只能承担处⻓职务的⼈,在专注于做好⼀件事上、在求知欲⽅⾯、在对他⼈的導重⽅⾯,要⽐同齡的部级⼲部差得多。
那么⼈⽣算法是如何形成的呢?美国发育⽣物学家布鲁斯•哈罗德 .利普顿认为,⼀个⼈的成败和他的⽣物学特征, 也就是⻓相、身⾼、智⼒等,没有那么⼤的关系,反⽽是和观念、信仰以及身⼼健康等⾮⽣物特征的关系很⼤。
他认为,⼈的⼀⽣都会按照⾃⼰的⼈⽣算法运⾏,从⽽形成⼈⽣轨迹,⽽这个算法的基本框架在每个⼈很⼩的时候就⼤致形成了。
⼈⽣算法对⼈的⽀配作⽤通常是在潜意识中完成的,⽽ ⼈⽣活中的⼤部分⾏为并不受理性意识的作⽤,⽽恰恰受到潜意识的⽀配。
⼈们每时每刻要处理⾮常多的信息,在成长的过程中,⼤脑会逐浙形成⼀套类似于计算机⾃动处理系统的⾏为模式。这种⾏为模式的特征就是让我们不假思素地⾏动,通常这样的⾏动 可以给我们带来想要的结果,但也会在很⼤程度上影响我们有意识的⾏动,这就是平时所说的“⾏为傾向"。
第⼀种⽅法是求助于⼼理医⽣,通过包括催眠在内的各种⼼理疏导⽅式慢慢调整。
⼼理医⽣、因此对⼤部分中国⼈来讲,更有效的其实是第⼆种⽅法,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练习形成新的习惯。
练习的⼀个作⽤就是让某种⾏为从有意识的变成潜意识的。
换句话讲,⼀个⼈仅仅在理性上懂得某个道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将它付诸⾏动,当⾏动的次数⾜够多时便形成了潜意识的习惯,就等于把过去的算法覆益了。
总之,⼈要活得明明⽩⽩,明⽩⾃⼰的⽬标是什么,明⽩⾃⼰的⼈⽣算法是否⽀持⾃⼰实现⽬标,然后努⼒才有意义。
⼈类的活动是以对世界的感知为基础的。
活得明⽩的第⼀步,是要弄清楚表象和现实。
但是,即使我们能确认看到了现实,它可能也只是现实的⼀部分。当我们把它当作全部时,我们的认知就会完全偏离真相。
在这个故事中,井底之蛙看到的都是真相,只不过那些真相只是全部事实中很⼩的⼀部分。
可⻅,在现实⽣活中,⼈们常常对了解真相的⼈不是感激,⽽是不宽容。
从客观上讲,我们真的很难看清世界的全貌,更难了解他⼈真实的想法。为什么我们要“⾏万⾥路”呢?就是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外部的世界,多接触不同的⼈。
从主观上讲,我们的感官甚⾄我们的⼤脑都会欺骗我们。
到20 世纪,物理学家发现了⼀个问题,即妨碍我们了解真实世界的更加本质的障碍,就是我们所观察的可能会先影响我们看世界的结果。
如果整个群体的认知都出现了偏差,也就是所谓的祥盲现象, 讨论效果必然⾮常有限。
不过,在逻辑上能⾃洽的结论未必是对的。
我们在后⾯会讲到阴谋论,阴谍论的⼀个特点就是它的结论貌似有選辑。
今天,⼀些对冲基⾦就是这样做空公司的。当⼤部分投资⼈还⽣活在梦幻中时,⼀些积极主动的投资⼈已经从多个渠道验证了信息的准确性。
我们个⼈要想避免被幻象救骗,最重要的⼀点就是不要过于以⾃我为中⼼。
⽣活在虚幻的世界⾥,常常就会成为现实世界中的失败者。
因此,对于⼀个社会,最重要的不是普及精英教育,⽽是让更多的⼈能够通过接受教育过好这⼀⽣,这才是接受教育的⽬的。
我在《智能时代》和《硅⾕来信》中都反复讲到, 产业升级带来的⼯作机会要少于因它⽽失去的⼯作机会。
但现实情况却是,机器创造的财富不会给⼦所有⼈,只会给⼦机器的主⼈。
当然,在中国⼈的传统 观念⾥,“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有⼈会觉得做技术⼯ ⼈低⼈⼀等,但是,当⼀个社会有⼤量的⼈主动选择从事这⼀类⼯作,并且经济收⼊不低时,这种歧视也就慢慢失去了基础。
对于教育,特别是⾼等數育,很多⼈都有⼀个误解,就是认为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之后就能解决今后⼈⽣的⼀切问题, 如果这个⽬标达不到,就觉得社会对⾃⼰不公平。
但是凡事有得必有失,信息在让⼤家 受益的同时也带来⼀个向题,即虚假信息,包括谣⾔,会对 我们产⽣严重的危害。它给我们带来的损失常常⼤于有⽤信 息给我们带来的收益。
那么为什么很多⼈容易相信谣⾔⽽不是真相呢?
⾸先,我们难以判定信息来源的准确性。
虽然社交媒体上的⼈可能会提供全⾯的信息,但是社交媒体的平台却有倾向性。
其次,⼈固有的偏见使得⼈们容易相信谣⾔。
最后研究表明,谣⾔满⾜了⼀些⼈的情感需求和社会需求,这⼀点不能否认。
纳普发现,越是在动荡的年代,⼈们越是希望听到对⾃⼰有利的消息,或者惧怕听到对⾃⼰更加不利的消息。
⾸先在社会层⾯,有效对付谣⾔的⽅式就是提供针对那些谣⾔的真相。
当时的《犹太退伍军 ⼈期刊》(第 10-12卷)这样描述他们的做法:“主动将谣⾔曝光,对其进⾏回复、消毒,⽐让它像毒药⼀样传播和造成溃烂要好。
其次在个⼈层⾯,理性思考是对付谣⾔最有效的⼿段。
第⼀,对于经常传播谣⾔,以及容易相信谣⾔的⼈,直接〝⼀棒⼦打死”,不要听他们说的任何话。
有⼈可能会觉得这样就少了信息来源,但今天 的世界上从来不缺乏信息来源,接受被污染过的信息⽐没有信息更危险。
最根本的做法就是让⾃⼰⽣活在真实的世界⾥,⽽不是處幻的世界⾥。
简单系统的特点就是整体等于部分之和。
因此,虽然汽⻋看似很⼤,有上万个零件,但因为它符合整体等于部分之和的特点,却是⼀个简单系统。作为简单系统,汽⻋还有⼀个特性,就是它每⼀个零 件所拥有的特殊功能不会随着系统的改变⽽改变。
⽤系统的根光看待世界,关键是要了解系统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让系统做到整体⼤于部分之和,⽽不是⼩于部分之和。
要做到整体⼤于部分之和,就必须考虑各部分之间的相关性。
在任何⼀个复杂的系统中,各个部分之间多多少少都有⼀些关联,所以我们不能单独考虑⼀个部分⽽不顾及其他部分。
很多时候不顾及系统的关联性,引起的问题会⽐解决的问题还要多。
由于解决复杂系统性问题的难度很⾼,很多时候我们⽆法⼀次性解决所有问题,⽽是需要不断迭代分步骤逐渐解决它。
何有效的迭代需要两个基本条件,即确定的⽬标和能够不断获得的反馈信息,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根据反馈信息 进⾏调整,慢慢接近⽬标。
⾸先,我们要承认存在复杂系统,知道通过总体优化有可能做到整体⼤于部分之和,⽽局部优化的结果常常是 得不偿失。其次,我们需要对⼀个复杂系统的内部有所了解, 要尽可能地将不相关的部分分解,同时又要保持那些紧耦合部分的相关性。
最后,要尽可能地构建开放的、能够⾃我进化的系统,⽽不是封闭的系统。
《⾃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第三卷中开篇就写道:“我们需要承认,⾃然事物各种现象的真实⽽有效的原因,除了它⾃身以外再 ⽆须其他,所以,对于同样的⾃然现象,我们必须尽可能地归于同⼀原因。
奥卡姆剃⼑原则不仅是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也是我们该有的做事情的⽅法,简⽽⾔之,就是要尽可能地⽤简单的⽅法解决复杂问题。
事实上,美联储加息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它带来了⼀个严重的负⾯影响,就是经济发展放缓,很多⼤公司利润减少。
符合奥卡姆制⼑原则的原因常常是真实的,那些复杂的阴谍论则是幻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