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态路由协议的功能?
动态路由协议的功能是根据网络中实际情况动态地选择路由路径,以保证数据包能够快速、准确地到达目的地。常见的动态路由协议有OSPF、EIGRP、BGP等。
- 一次完整的http请求过程?
1. 客户端进行DNS域名解析,得到对应的IP地址
2. 根据这个IP,找到对应的服务器建立连接(三次握手)
3. 建立TCP连接后发起HTTP请求(一个完整的http请求报文)
4. 服务器响应HTTP请求,客户端得到html代码
5. 客户端解析html代码,用html代码中的资源(如js,css,图片等等)渲染页面。
6. 服务器关闭TCP连接(四次挥手)
- http长连接和短连接的区别
HTTP长连接和短连接的区别在于,长连接允许在同一连接上发送多个请求和响应,而短连接每次请求都会建立一个新的连接。
- http和https的区别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它的端口号是80,https是超文本安全传输协议,它的端口号是443。
http的不安全体现在明文传输,https加了一层ssl协议,是密文传输。
- http协议中状态码由三位数字组成?
HTTP协议中状态码由三位数字组成,用于表示请求的处理结果:
1xx:代表请求已被接收,需要继续处理,范围100-102
2xx:代表请求已经成功被服务器接收,理解,并接收。范围200-207
3xx:代表重定向,范围200-207
4xx:请求错误,范围400-449
5xx:服务器错误,范围400-510
6xx:原站没有返回响应头部,只返回实体内容
200:请求成功,获得响应内容,进行处理
301:重定向到分配的url(分配到永久的url)
302:重定向到临时分配的url(临时的url)
400:非法请求
401:未授权
403:禁止
404:未找到
- TCP与UDP区别总结?
UDP协议是基于非连接的,发送数据就是将数据简单是封装,然后从网卡发出去即可。数据包之间并没有状态上的联系,所以其优点就是性能消耗少,资源占用少;缺点就是稳定性弱。
TCP协议是基干连接的,在收发数据前必须和对方建立可靠的连接,建立连接的3次握手、断开连接的4次挥手,为数据传输打下可靠基础。所以优点就是传输稳定可靠。
- TCP/UDP常用与哪些场景?
TCP适用场景:网页、邮件
UDP适用场景:语音广播、音频
- tcp为什么要三次握手?
为了确保双方的通信能力正常,建立起可靠的通信连接
- Osi七层都有哪些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 讲一下数据链路层及协议
数据链路层:用来封装MAX地址的,把得来的数据包转换成数据帧再传送出去。交换机就在这一层。(VLAN虚拟局域网、MAC)
数据链路层协议有以太网协议、PPP协议等
- TCP、UDP在那一层
传输层
- http在哪一层?
应用层
- 三次握手?
三次握手:当客户端连接服务器,首先会对服务器发送一个SYN包(连接请求数
据),表示询问是否可以连接,服务器如果同意连接,就会回复一个SYN+ACK,
客户端收到后就会回复一个ACK包,连接建立。因为期间相互发送了三包数据,
所以称为三次握手。
- 四次挥手?
四次挥手:处于连接状态的客户端或者服务器都可以发起关闭连接请求,假设客
户端主动发起关闭请求,它先需要先服务端发送一个FIN包,表示我要关闭连
接,自己进入终止等待1的状态(第一次挥手),服务器收到FIN包之后发送一包
ACK包,表示自己进入关闭等待的状态,客户端进入终止等待2的状态(第二次挥 手),服务器这时候还可以发送未发送的数据,客户端还可以接收数据,等到服务端将所有数据发送完后,向客户端发送一个FIN包,自身进入最后缺人状态(第三次挥手),客户端收到后回复一个ACK包,自己进入超时等待状态,进入超时时间后关闭连接,而服务端收到ACK包后立即关闭连接(第四次挥手)。
- TCP对应的应用层协议
FTP:定义了文件传输协议,使用21端口.
Telnet:它是一种用于远程登陆的端口,23端口
SMTP:定义了简单邮件传送协议,服务器开放的是25号端口。
POP3:它是和SMTP对应,POP3用于接收邮件。
HTTP UDP对应的应用层协议
DNS:用于域名解析服务,用的是53号端口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使用161号端口
TFTP(Trival File Transfer Protocal):简单文件传输协议
- TCP如何保证可靠传输
TCP通过校验和、序列号、确认应答、重传机制等来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 wireshark能分析所有的网络协议
Wireshark能够分析大部分网络协议,包括TCP、UDP、HTTP、HTTPS、DNS等。
- GET 和 POST 的区别?
- get是获取数据,post是修改数据
- GET请求通过URL传递参数,POST请求通过请求体传递参数。
- arp地址解析协议
ARP(地址解析协议)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已知IP地址获取对应的MAC地址,以实现局域网内主机的通信。
- ARP协议工作原理是什么?
(1)每台主机都会在自己的ARP缓冲区建立一个ARP列表,以表示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关系。当源主机需要将一个数据包发送到目的主机时,会先检查自己的ARP列表中是否存在该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如果有,就直接将数据包发送到这个MAC地址;如果没有,就向本地网段发起一个ARP请求的广播包,查询此目的主机对应的MAC地址。此ARP请求数据包里包括源主机的IP地址,硬件地址,以及目的主机的IP地址。
(2)网络中所有主机收到这个ARP请求之后,会检查数据包中的目的IP是否和自己的IP地址一致,如果不一致就忽略此数据包;如果相同,该主机首先将发送端的MAC地址和IP地址添加到自己的ARP列表中,如果ARP列表中已经存在该IP的信息,则将其覆盖,,然后将自己的 MAC 地址写入 ARP 响应数据包中发送给源主机,告诉源主机自己是它想要找的 MAC 地址。给源主机发送一个ARP响应数据包
(3)源主机收到这个ARP响应数据包之后,将得到的目的主机的IP地址和MAC地址添加到自己的ARP列表中,并利用此信息开始数据的传输。如果源主机一直没有收到ARP响应数据包,表示ARP查询失败。
- 什么是RARP?工作原理
RARP(逆地址解析协议)是根据MAC地址获取对应的IP地址,用于实现无盘设备的IP地址配置。
原理:
(1)网络上的每台设备都会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硬件地址,通常是由设备厂商分配的MAC地址。主机从网卡上读取MAC地址,然后在网络上发送一个RARP请求的广播数据包,请求RARP服务器回复该主机的IP地址。
(2)RARP服务器收到了RARP请求数据包,为其分配IP地址,并将RARP回应发送给主机。
(3)PC1收到RARP回应后,就使用得到的IP地址进行通讯。
- dns是什么?dns的工作原理
DNS(域名系统)是将域名解析为对应IP地址的服务,从而实现互联网上主机之间的通信。
将主机域名转换为ip地址,属于应用层协议,使用UDP传输。( DNS应用层协议)
- OSPF协议?OSPF的工作原理
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通过路由算法计算出最短路径,实现路由选择。
- Ssrf利用的协议(协议是用来干嘛的),csrf如何利用
SSRF利用的协议包括file、http(s)、dict、gopher等,可以用来探测内网信息或攻击内网应用。SSRF攻击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点:
探测内网信息:攻击者可以通过SSRF攻击来探测内网中的服务器、端口、服务等信息,从而了解目标系统的架构、配置和漏洞情况。
攻击内网应用:攻击者可以通过SSRF攻击来访问内网应用,比如数据库、文件系统、Web服务等,从而实现恶意操作,比如窃取用户信息、篡改数据、执行命令等。
突破安全防线:SSRF攻击可以绕过目标网站的安全防护机制,直接访问内部系统,从而突破安全防线,造成严重的安全威胁。
CSRF攻击的利用步骤如下:
攻击者创建一个包含恶意请求的页面或链接。
用户在已登录目标网站的情况下访问了包含恶意请求的页面或链接。
用户的浏览器会自动发送已登录状态下的请求到目标网站,触发恶意操作。
目标网站无法区分正常请求和恶意请求,从而执行了攻击者预设的操作。
- Cookies和session区别
Cookies是存储在客户端的数据,Session是存储在服务器端的数据;Session依赖于Cookies来识别用户。
- session 的工作原理
session 的工作原理是客户端登录完成之后,服务器会创建对应的 session,session 创建完之后,会把 session 的 id 发送给客户端,客户端再存储到浏览器中。这样客户端每次访问服务器时,都会带着 sessionid,服务器拿到 sessionid 之后,在内存找到与之对应的 session 这样就可以正常工作了。
- 什么是SSL ?https是如何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SSL是怎么工作保证安全的)
SSL(安全套接层)是一种加密技术,HTTPS通过SSL加密通信内容来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 如何保证公钥不被篡改?
将公钥放在数字证书中。只要证书是可信的,公钥就是可信的。
- 推送用户信息接口,需要评估哪些内容?
数据脱敏
数据传输加密
身份鉴权(未授权)——美团这边黑客能否越权访问非本人的信息
是否有请求日志,日志保存时间
权限控制(禁止非法用户访问资源,禁止非法用户访问非权限内资源)
输入校验
- 资产梳理思路?
确定范围
收集现有资产表
使用各种工具去扫
分类整理
未知资产,邮件要求认领
建立完整资产表
系统名称:oa系统
公网ip:
内网ip:
端口:
系统负责人:
研发负责人:
所在服务器信息: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版本
系统从属:谁的子系统,又是和谁有调用关系,前后端哪个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