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号
编辑:美美
也许我们都错了,GPT Store可能是一个“硅基人才市场”,而不是APP Store。
如果要说在AI领域中最火的一个应用,那么在当下,毫无疑问会是ChatGPT。
2023年,全球前50的AI工具共创造了超过240亿次流量,而ChatGPT就独占了这其中的60%。随着ChatGPT的火爆,创造它的OpenAI也在2023年狂赚了16亿美元,甚至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独角兽,仅次于TikTOk和Space X。
收入的上涨让OpenAI有了更大的“野心”。
去年11月7日,OpenAI召开了首届开发者大会,发布了GPT-4 Turbo,并开放了多模态API,其中最重磅的当属GPTs的发布。它允许用户使用GPT Builder工具,创建自己的GPT,并赋予了它全新的名字——GPTs。即使你不懂编程技巧,也可以通过自然语言来创建自己的“个人版ChatGPT”,实现全程“0代码”开发。
用户还可以将自己创建的GPTs发布在GPT Store上给其他用户使用,OpenAI将会根据使用量来给用户提供分成。一时之间,“普通人通过GPTs赚钱”的想法迅速传遍了互联网。仅仅3天时间,就已经诞生了近3000个GPTs。
毫无疑问,GPT Store的出现给了市场无限遐想,甚至有些人将其比作“AI时代的APP Store”。然而原定在去年11月底推出的GPT Store却遭遇“难产”。
公司内部风波,GPT Store姗姗来迟
就在OpenAI首届开发者大会结束后不久,OpenAI官方就宣布CEO奥特曼被解雇,CTO临时接管OpenAI。消息一出,整个科技行业都感到错愕。谁也没有想到,前几天还在开发者大会上带着众人一起畅享未来的山姆·奥特曼就这么被解雇了,且没有一点点征兆,不少人开始担心,原本承诺月底上线的GPT Store还有戏吗?
其实不光是公司外部人员感到疑惑,就连公司内部都有不少人感到震惊。在奥特曼被解雇后不久,就有不少人对董事会的决定表示不满,也表示要离职,甚至想转投微软。
在公司员工施压,大金主微软的协调下,奥特曼和OpenAI董事会经过了几轮谈判,最终事件以奥特曼回归CEO,OpenAI董事会重组落下帷幕。
因为公司内部的“宫斗戏”,GPT Store的上线日期延迟了近2个月。而在这两个月的时间内,GPTs数量的增长速度却没有放缓,在1月11日上线时,包括官方在内,一共有300多万个应用被上传到了GPT Store,可以说是浩如星海了。
在GPT Store上线之后,用户终于可以通过搜索框直接找到相关的GPT应用,而不用像之前一样只能通过链接分享来使用。并且作为流量入口,官方也推出了热门推荐,设有每周精选、热门榜单还有官方开发等板块。根据GPTs的用途,还分出了写作、生产力、编程、生活方式等等七个细分板块。
从整个页面的体验上来看,GPT Store确实很像APP Store。
刷分导流,GPT Store有点乱
GPT Store被业界赋予了厚望,也确实出现了很多不错的GPTs。然而,可能是缺乏管理经验,刚刚开业的GPT Store,竟然是以“乱”出名的。
例如GPT Store中出现了众多“来自未来的GPT”:GPT 4.5 Turbo、New GPT-5还有GPT-6等等,其中New GPT-5甚至还一度登上了趋势榜的第一。当然,对于这些“影分身”,官方也是选择一封了之。
除了让官方体验了一把“来自未来的恐惧”,还有更多的人则是选择了直接抄袭热门GPT,像素级复刻热门GPT的头像和名字,仅仅只是稍微改了一下名字,就足以混淆视听,获取更多的使用量。
模仿抄袭只是GPT Store乱象的一个缩影,刷榜则是GPT Store乱象的另一个注脚。由于GPT Store的趋势榜是简单粗暴地根据对话轮次来进行排序,用的越多,对话越多,排名就会越靠前。那么毫无疑问,就会有人来刷榜。这就跟电商商家请人“刷单”一样,一但曝光越多,那么GPT被人使用的几率就会越大,后期就更可能长期霸榜。
而还有更多的企业开发GPT,其实是想利用GPT Store当做一个广告平台,他们只会在GPT中给予使用者一些基础的回答,而核心的、重要的功能和内容,则是保留在自己的网站中,通过GPT的回答引导使用者前往自己的网站。
例如这一个名为GPT AllTrails的GPT,可以提供给用户一些简单的跑步和旅游等路线建议,当用户想要看具体内容,那么只能前往AllTrails的官网,而且GPT AllTrails还会十分周到地给你贴上链接。
当然还有软色情、安全风险等等,可以说以往别人踩过的坑,GPT Store几乎一个都不落。如果真的想成为AI时代的APP Store,那么OpenAI可能还要加强审核和管理能力。
新功能@,GPT Store后是GPT Company?
不过,最近ChatGPT悄悄更新的这个新功能,可能意味着OpenAI并不是想做“AI时代的APP Store。”
目前有部分用户收到提示,可以在和ChatGPT的对话中@任意GPT Store里的GPTs,就像在群聊中@一个人那样。这让体验过的博主直呼:一个改变规则的功能。
以往,他如果想要把和GPT的对话保留下来,那么就需要复制对话内容,然后粘贴到笔记软件Notion中,而现在,他可以直接@NotionGPT,然后就可以直接让NotionGPT总结并保存整个对话。
而且你还可以@不止一个GPTs,而是多个GPTs,你可以同时让多个GPTs共享上下文,从而实现不同GPTs之间的协作。这就意味着,你完全可以通过这种组合方案,实现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实现AI去打工,自己当老板。
例如使用GPT Store中的文件解读工具Ai PDF和编码工具Grimoire,就可以先让Ai PDF完成论文的解读,然后进行总结,接着让Grimoire根据总结的内容完成代码的编写。
让我们转变一下看法,不要将GPTs看做类似APP那样只具备工具属性的应用,而是将GPTs视为具备专业能力的“硅基人才”,不同功能的GPTs就是拥有不同专业能力的“硅基人才”,是创建者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化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GPT Store就是一个巨大的“硅基人才市场”,而非普通的APP Store。
实际上,ChatGPT的演变也在有意无意地引导我们认识到这一点。最开始,我们只能和官方提供的ChatGPT进行一对一的对话交流,在GPTs出现之后,我们就能像添加了不同好友后,和更多元的GPT之间沟通,那么显然下一步就是让不同的好友一起加入同一个群,进行“群聊”,从而激发群体的智慧。
从这个角度出发,作为用户,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在GPT Store上招聘GPTs,组建一家由GPTs组成的企业,即“GPT Company”,去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而实现形式,可能就是简单地搭一个“群聊”。
当然,这个“企业”要怎么组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不同的选择会使得用户所创建的“GPT Company”的工作完成情况产生差异。所以,可能会有一些人,会在GPT上“创业”,创办“GPT Company”,这或许就是OpenAI的下一步计划,允许用户使用GPTs“创业”,并从中获取收益。
而这,可能就是AI时代的“付费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