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陷入迷局,绕来绕去却怎么也找不到出路。因为,当事者迷,旁观者清。
身在局中,我们的思维很容易就被固定在既定的逻辑里。有的是以往的经验总结,有些是从他人处习得。对于我们已经习得的东西,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我们总是会不自觉地调动自己的大脑去搜索、匹配,看看这个事件符合哪个已经习得的经验。
这种不自觉的“套路”已经成为一种思维定式,也就是自己的固有逻辑。一旦形成,则很难打破。
对于一些事情,这种思维套路非常有优势,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可以让事情的发展在正确的道路上走得更快。
然而,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的。
这种思维套路同样也会造成思维上的局限,对于一些需要打破常规、另辟蹊径去解决的事情,则是灾难性的阻碍。如果没有一定的契机或外力,这样的事件会被揉的粉碎淹没在漫漫时空里,不见一丝涟漪。
可往往,这样的事件却是对我们的社会或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如果任由它淹没在时间的长河,不仅可惜,而且可悲。
那怎么才能避免呢?
大家都知道,在走迷宫的时候,因为身在其中,往哪儿看都是一样的,已经迷失,找不到出路。但是,如果从空中俯瞰,就会发现,迷宫的来龙去脉一目了然。
所以,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是跳出问题之外,让问题本身不再成为问题。
在家用小汽车还没有普及的年代,自行车作为大众出行的主要工具。对于许多人来说,自行车是必需的出行工具。
在这个时期,有个令大家很头疼的事情,那就是自行车被窃的情况非常普遍。为此,人们想了很多的对策。
比如,派出所增加了巡逻力度;社区自发组织在重点区域设防;还有的人把刚买的自行车做旧,只为了不被小偷看上;也有人在锁上面下功夫,研究各种各样的锁想要锁住……
然而,都收效甚微。自行车这么一个轻便的家伙,实在是太容易被偷走了,很多时候就是被“顺便”骑走了。
自行车失窃这个问题,一直没能得到解决。
我们一直陷在怎么把自行车保护好的魔咒里,走不出来。俗话说,只有千日做贼的,哪有千日防贼的。
注定是失败结尾。
然而,我们现在再看,已经很难听到自行车失窃的事件了。
一则,因为小汽车已经成为主流的出行工具,人们已经不太“看得上”自行车,不觉得有必要冒险去偷窃,毕竟投资回报率太低,不值当一做。
二则,街面上的共享单车比比皆是,需要用的时候,一扫即用,用完即停,非常便捷。而且,不需要为它专门找个停车的地方;不需要用的时候也不用头疼怎么送回家,只需要停在路边的相应位置就可以。
从“自行车失窃”事件中,可以看到,解决自行车失窃的办法不在保护自行车本身,而是让自行车出行变得更加便捷就可以了。
有了更便捷的方式,谁还愿意费那个神去“偷”呢?毕竟,偷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用。既然有了更好的用的方式,“偷”这种方式自然也就被淘汰了。
所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从问题内部分析完毕,不妨跳出问题之外看一看,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是让问题不再是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