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获得7×24小时新媒体运营协助
炒CP这个词大家应该都听说过,英文是Coupling,是配对的意思,源自同人圈。比如,金晨与张继科出现在同一节目里,观众看两个人同框时感觉像一对,就可以把他们定义为一对CP。同时,CP也不一定非要是一男一女,郭德纲于谦俩人也是一对CP。
今天为什么要说CP这个事儿呢,因为它实在是太火了,火到新媒体人完全可以利用CP的概念为自身品牌做营销。
提问
CP为什么会火,文化如何在新媒体中实现?
回答
小张老师第一次听说CP这个概念是在2010年前后,当时是同班的一个女生,提到super junior这个组合中的两个人,说他们是CP。但我实在不理解这个词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因为如果这两个人关系特别好,你直接说他们是好基友不就完了吗?
后来才明白,CP这个词根本不是客观的形容,而是用户完全自主的判断与臆想,我们甚至可以称其为意淫。
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小张老师和一只狗同时出现,有人看我们俩长得很像,他也可以说我和这只狗很有CP感。所以CP这东西全靠感觉,没有实际的衡量标准。这也是这种概念火热且可被利用的原因。
1
CP概念火热,源自用户的孤独
互联网在80后群体中,大多是联络与信息获取的工具,伴随着视频内容的崛起,他们或多或少学会了上B站看视频、刷抖音,但这些多是附属物。提到CP,了解其含义的80后就少之又少了。
来到90后,宅的属性被放大,更多用户喜欢宅在家里刷微博、看剧。虽然微信、QQ、网络游戏让他们可以随时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但身处网络世界中,他们的孤独感依然存在,且会在某些特殊时间点被无限放大(例如深夜或是点背的时候)。
而这时候,“磕CP”就是部分90后主动选择的一种缓解孤独感的方式。这是由于CP中带有大量的娱乐元素,乐于吃瓜的用户关注于CP的娱乐元素后就可以天然放下自我的其他感受,专注吃瓜。
此外,许多年轻人不谈恋爱,声称“单身挺好”,但内心渴望“甜甜的恋爱”,此时他们看着一对一对CP甜甜的样子或是搞笑的样子,就能够臆想到未来的自己,于是由内而外地感到满足。
那么为什么80后没有这种需求呢?因为他们和小伙伴都是从小撒尿玩泥巴长大的,所以很少孤独,觉得孤独了,约出来吃顿饭喝个酒就可以了。
用户越没有什么,就越想看什么。因此无论是男女CP、男男CP,都会有用户乐此不疲地追求着,以求内心的慰藉。
2
新媒体人炒CP,要把握住用户通感
回到新媒体运营领域,新媒体运营者该如何炒CP呢?首先,运营者要先明确一个概念,既然是炒CP,就不是拿现有的CP来用,而是自己创造CP。
这里要拿我的母校北京邮电大学的官方新媒体号举例了。在某一年的七夕节,北京邮电大学官微曾经发布微博“杏坛路两边,脉脉不得语”并at北京师范大学官微。其中,北邮与北师之间隔着一条杏坛路,两校同学又经常窜门,这条微博就十分暧昧,给人以强烈的CP感。
如此,较为死板的学校概念在新媒体的引导下变得新潮,为两所学校打上了CP的标签。
而想要像上述北邮新媒体一样创造CP,就必须要抓住用户通感,让用户认为你们两个是CP、有CP感。
在这里需要强调,通感面向用户,在思考CP的通感前,先要明确所面向的用户画像。比如江小白,面向较年轻的用户,想利用其小男生形象,给其他企业的女性人格化运营形象送花,这里在文案上就要突出青涩的感觉,让年轻用户能够感同身受,这样他们才会对这一对CP有初步印象。
以上述北邮与北师的CP为例,其面向的是两校学生用户,如此炒作很容易让同学们浮想联翩:理工男与文科女、熬夜的老师与程序员等等,这些都是两校同学能理解的梗。
总结
炒CP这一营销手法,其面向的基础人群应还是年轻用户,因为他们更容易理解与接纳CP的概念。同时,炒CP也需要较大的脑洞,理解CP文化的运营者更易完成。
同时,各位运营者也需注意,炒CP也要有底线,一是道德的底线,二是用户的底线,三是领导的底线(你懂我意思吧)。
说不说在我,辩不辩在你!
每期答者
都是让你不服来战的靶子
也是随时为你答疑解惑的帮手
今日答者:张宏宇
90后代表,两年以上新媒体从业经验,运营近40家企业新媒体号,具有丰富的活动运营、用户运营经验。
媒玩儿
让你带着一个团队
做新媒体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