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黄辛
作为“十三五”上海科研发展的重点,一张神奇的脑计划研究“地图”正在悄然加紧布局。
日前,在教育部科技司、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政策局、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交叉融合的教育科学基础研究”研讨会上,中科院院士裴钢、张旭等表示,必须全力推进“以脑科学为基础的人工智能”研究。
布局
在当天的研讨会上,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张旭在主旨报告中介绍了正在推进中的上海脑—智特色集群,包括从传统中科院大院大所云集的枫林路一带,到“脑—智工程”产业化生态圈所在的临港地区以及建设中的张江国家实验室脑与智能科技研究院、国家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南方科学中心等。其中,张江核心园聚焦基础研究和医药研发群,依托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等都是主要研发力量。临港科创城园区将聚焦脑—智能研发、服务与产业群。在张江核心区,目前最受瞩目的是正在建设的张江实验室脑与智能科技研究院、国家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南方科学中心。
据悉,“十三五”时期,脑科学与类脑研究被纳入“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将“以脑认知原理为主体,以类脑计算与脑机智能、脑重大疾病诊治为两翼,搭建关键技术平台,抢占脑科学前沿研究制高点”。
积累
作为细胞生物学家,同济大学原校长裴钢表示:“中国‘脑计划’的一个重点是着力脑发育研究的科学预见。中国常说‘三岁看八岁,八岁看到老’,这就很值得研究。”“脑计划”正筹划大规模队列研究,主要针对6岁左右人群,运用多学科综合方法,深入研究其大脑发育。在科学意义上,从幼年大脑发育状况便可见到某些终身端倪,包括对中老年可能产生脑部疾病的前瞻发现。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大校长钱旭红表示,汉字既表形又表音,象形与美术之间、音调与音乐之间都存在关联,因此大脑习得汉语,要靠开发右脑、激发潜能。
事实上,这一认识在临床研究中得到一定程度的佐证。张旭说,作为脑科学研究的合作伙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毛颖团队在对脑功能中的信息刺激系统研究时,得到汉语的脑语言区分布图谱,证明汉语、英语确实是在不同脑区中进行处理的。
在迎来人工智能时代之际,酝酿多时的中国“脑计划”(脑科学研究计划)何时出台?裴钢透露,今年有望成为“中国脑计划”的起步之年,其中,脑发育研究是我国脑计划区别于世界其他国家脑计划的特别之处。
据悉,已经付诸实践的中国“脑计划”项目,计划投资规模巨大,与欧美“脑计划”相当。此前,美国与欧盟的“脑计划”投资预期分别为60亿美元和12亿美元,计划期限达10年。
起步
张旭是神经学家,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上海“脑—智工程”负责人。“脑科学就是非常交叉的学科,人工智能的交叉性更大,除了脑科学,还涉及数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自动化控制等太多学科。”他表示,中国“脑计划”不仅聚焦攻关儿童自闭症、成人抑郁症、老年失智症等重大脑疾,还学习掌握人脑独特的逻辑运算机能,以此开发类脑人工智能。主要是以阐释人类认知的神经基础为主体与核心,同时大力加强预防、诊断和治疗脑重大疾病的研究,并在大数据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受大脑运作原理及机制的启示,通过计算和系统模拟推进人工智能研究。
无论是防治脑疾病,还是推进智能技术发展,脑功能联结图谱研究被认为是认知脑功能并进而探讨意识本质的科学前沿。与会专家表示,中国的“脑功能联结图谱计划”将重点放在了介于宏观与微观之间的介观层面。
张旭认为,世界上最好的人工智能科学家与研究机构,都在讨论人工智能如何与脑科学进一步融合发展。事实上,人工智能产品、脑疾病的防治等,都属于相辅相成的一个体系。他表示相信,不久的将来,脑疾病的药物靶点与诊断试剂,脑成像、脑扫描、脑分析等技术装备,类脑芯片、语音计算系统、智能驾驶系统等都会取得更大的突破,除了工业制造和生活服务之外,人工智能会在更多领域造福人类。
未来智能实验室是人工智能学家与科学院相关机构联合成立的人工智能,互联网和脑科学交叉研究机构。
未来智能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包括:建立AI智能系统智商评测体系,开展世界人工智能智商评测;开展互联网(城市)云脑研究计划,构建互联网(城市)云脑技术和企业图谱,为提升企业,行业与城市的智能水平服务。
如果您对实验室的研究感兴趣,欢迎加入未来智能实验室线上平台。扫描以下二维码或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