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能够调控自己的温度,但是……

b4b4f2048fe72634dd475b14c9cfc210.png

来源:公众号“原理”

地球的历史并非一帆风顺,比如,地球气候曾经历过一些巨大的变化,从全球火山活动,到全球降温的冰期,还有太阳辐射的明显波动。然而,在过去37亿年里,生命的故事却未曾终结。

问题是,地球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如果有一颗星球,它的气候受到了如此多的外部剧烈变化。为什么生命还能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得以生存?一种看法是,存在某种稳定机制来保持适合生命的温度。但是,从来没有人从数据中证明这样的机制正控制着地球气候。

现在,研究人员在《科学进展》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证实,的确存在这样一种“稳定反馈”机制,让地球的温度波动在几十万年的时间尺度上被抑制了,使全球温度保持在一个稳定的、适合居住的范围内。

6915540477d00b0660c59be1d0f163fd.jpeg

可能的机制

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怀疑,硅酸盐风化在调节地球的碳循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硅酸盐风化是一种地质过程,硅酸盐岩石缓慢而稳定的风化涉及一些化学反应,这些反应最终会将二氧化碳从大气中“吸进”海洋沉积物中,将气体困在岩石中。这种机制可以提供一种地质上的恒定力量,使二氧化碳(以及全球温度)得以控制。但是直到现在,还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这种反馈的持续运作。

科学家之前就从地球碳循环中的气候稳定效应中发现了一些线索。对古代岩石的化学分析表明,即使在全球温度剧烈波动的情况下,碳进出地表环境的通量仍然保持着相对平衡。

此外,硅酸盐风化的模型预测,这个过程应该会对全球气候产生一些稳定的影响。

最后,地球持久的宜居性也暗示着,对于极端的温度波动,应该存在某些地质方面的内在制约。

加速到停止

新的发现是基于对古气候数据的研究,这些数据记录了过去6600万年的全球平均温度变化。研究人员试图通过观察地质历史上的全球温度波动数据,来确认稳定反馈是否确实在起作用。

他们利用其他科学家编制的一系列全球温度记录,从古代海洋化石和贝壳的化学成分,以及保存的南极冰芯。

针对这些数据,团队应用了随机微分方程的数学理论,这一理论通常被用来揭示广泛波动的数据集的模式,他们希望找到这些数据是否揭示了任何在地质学的时间尺度上能控制全球温度的稳定现象的特征。

利用这种方法,他们分析了全球平均温度的历史,并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考虑整个时期,比如几万年或几十万年,观察在不同时间尺度上是否出现了期望的那种稳定反馈的模式。

在某种程度上,这就像你的车在街上飞驰,当你踩下刹车时,你会滑行一段距离才停下来。存在这样一个时间尺度,当系统恢复到稳定状态时,摩擦阻力或稳定反馈就会启动。

如果没有稳定的反馈,全球温度的波动应该随着时间尺度增长。但团队的分析展现了一种波动并没有增长的机制,这意味着,在波动变得过于极端之前,还有一种稳定机制正控制着气候。这种稳定效应的时间尺度(几十万年)与科学家预测的硅酸盐风化相吻合。

这些结果是第一次使用实际数据来证实稳定反馈的存在,而这种机制很可能就是硅酸盐风化作用。稳定反馈将可以解释地球如何在过去的地质历史中通过戏剧性的气候事件保持宜居。

更长的尺度

有趣的是,他们还发现,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数据并没有揭示出任何稳定的反馈。也就是说,在超过一百万年的时间尺度上,似乎没有任何反复出现的全球温度回调。

那么,在这些更长的时间尺度上,又是什么让全球温度得到了控制?

有一种观点认为,偶然性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让生命蓬勃发展。换句话说,随着地球温度在较长时间内的波动,这些波动在地质学意义上刚好足够小,仍在一个稳定的反馈范围内,让硅酸盐风化这样的机制可以保持对气候的控制,使它处于一个宜居的区间。

数据告诉我们,答案可能介于偶然性和稳定反馈机制之间。换言之,的确存在一些稳定的作用,但同时,纯粹的运气也可能在保持地球持续宜居方面发挥了作用。

研究人员表示,一方面,这看上去很好,因为我们知道,如今的全球变暖终将会通过这种稳定的反馈被抵消掉。但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认识到,这需要几十万年的时间才能发生。它的速度远不够快,并不能解决我们今天的问题。

未来智能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包括:建立AI智能系统智商评测体系,开展世界人工智能智商评测;开展互联网(城市)大脑研究计划,构建互联网(城市)大脑技术和企业图谱,为提升企业,行业与城市的智能水平服务。每日推荐范围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的学习型文章。目前线上平台已收藏上千篇精华前沿科技文章和报告。

  如果您对实验室的研究感兴趣,欢迎加入未来智能实验室线上平台。扫描以下二维码或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

a337d383a232bf4e2ea08122dea06612.jpeg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zph.cn/news/481369.s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连发Cell,Nature顶级期刊,揭示脊髓和脑干在触摸中令人惊讶的新作用

来源:生物通触觉对我们做的几乎所有事情都至关重要,从家里的日常工作到在可能隐藏危险的陌生地形上导航。触觉对我们做的几乎所有事情都至关重要,从家里的日常工作到在可能隐藏危险的陌生地形上导航。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想弄清…

2022年度“十大基础研究关键词”在深发布

来源:读特客户端11月27日,“青年科学家50论坛”发布2022年度“十大基础研究关键词”。这些关键词由“科学探索奖”的获奖人提名、投票并经科委会确认。十个关键词,体现出以获奖人为代表的中国杰出青年科学家群体,对未来科技发展的…

“信创”的热火烧到了物联网

资料来源:综合整理自互联网整理发布:物联网智库 导读产业淘沙,市场铄金,蛰伏已久的风口终究要来了。如果说今年有什么板块在下半年异军突起,信创一定榜上有名。在大热赛道表现平平的十月份,信创板块指数累计…

神经网络与图灵机的复杂度博弈

来源:集智俱乐部 作者:东方和尚1931年,天才数学家图灵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机模型,它奠定了人工智能的数学基础。1943年,麦克洛克 & 皮茨(McCulloch & Pitts)两人提出了著名的人工神经元模型…

自主可控时代,物联网呼唤怎样的操作系统?

来源:物联网智库作者:Levin导读物联网产业的竞争正在向着生态系统发展,包括互联网巨头和运营商在内的企业都在基于平台,积极布局上游关键技术和下游解决方案。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末,三家…

在不确定的时代,用理性的思考去对抗群体的疯狂

来源:混沌巡洋舰本文整理摘编自《群体的疯狂》 威廉伯恩斯坦著 王兴华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2.11近两个世纪之前,一位年轻的名叫查尔斯•麦基的苏格兰人,以令人难忘的方式同时攻击上帝和玛门。他出生于1814年,是一名颇受欢迎的诗人、…

深度学习的下一个十年,延展基础科学研究变革的「角力场」

来源:AI科技评论在更大的科学命题中,有人找到了更激动人心的原动力。图灵奖获得者、前微软技术研究员 Jim Gray 通过四种范式描述了科学发现的历史演变。从基于经验主义——即对自然现象的直接观察之“第一范式”,到以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

AI 硬件加速的重大飞跃!可训练机器学习硬件的光学芯片

编辑 | 绿萝根据麦肯锡(McKinsey)最近的一份报告,机器学习应用每年飙升至 1650 亿美元。但在机器能够执行诸如识别图像细节等智能任务之前,必须先对其进行训练。训练现代人工智能 (AI) 系统(如特斯拉的自动驾驶仪&…

机器人自己造自己,究竟是怎么办到的?

来源:AI科技大本营整理:杨阳说起自我创生,首先想到的就是克隆。或许你已经听说过欧洲的小龙虾灾难,因为一只大理石纹螯虾的突发变异,导致的孤雌生殖在极短时间内就能克隆出成千上万只龙虾。虽然说是吃货福音&#xff0…

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应该知道的10件事

来源:中国机器人网近年来,新兴技术变得突出。其中,量子计算具有改变我们世界的独特潜力。量子计算已经显示出有希望的证据,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方式加速启发式计算。因此,在复杂的解决方案中应用量子计算来解决药物和材料…

用量子计算机创造史上首个虫洞 加州理工学院团队发Nature封面文章

来源:FUTURE远见选编:FUTURE | 远见 闵青云 日前,来自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Maria Spiropulu领导的团队使用谷歌的量子计算机对全息虫洞进行量子「模拟」。据称,该研究团队创造了有史以来第一个虫洞。论文作者表示,他们的…

Science Bulletin | 从“网络神经科学”到“网络神经外科”

随着科技进步,人类对大脑的认识不断深入。2004年脑的大尺度网络论述初步形成,2005年脑连接组学的概念首次提出,到2017年Sporns等在Nature neuroscience撰文系统论述,并提出了Network neuroscience的概念。与此同时,欧美…

科幻电影里的机器人假肢已经照进现实

来源:机器人大讲堂编辑:Jack排版:麦子20日晚,在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式上,一个身有严重残疾,胸部以下几乎缺失的卡塔尔人一亮相就赢得全场欢呼。一直以来,人们对坚强不屈的肢体残障人士都深怀敬意&a…

马斯克脑机接口最新演示:猴子学会意念打字,预计6个月内人体试验

来源:文章转载自机器之心(ID:almosthuman2014)在迟到半个多小时之后,马斯克在今日的 Neuralink Show & Tell 演示活动中展示了脑机接口的最新进展。在脑机接口领域,马斯克创办的Neuralink一直走在前列。…

Science:DeepMind又一突破,AI玩转了西洋陆军棋,跻身历史top3

对棋类游戏的掌握程度,一直是判断人工智能(AI)是否真正智能的依据之一,因为这类游戏可以被用来评估 AI 代理在受控环境下自主开发和执行策略的能力。如今,AI 在此前尚未掌握的经典棋类游戏 Stratego(西洋陆…

算法、图灵机、哥德尔定理与知识的不确定性

来源:人机与认知实验室作者:王荣江摘要:知识论一直在寻求对知识的确定性作一般算法式的逻辑证明的辩护。然而,即使在处理抽象的数量概念的数学基础研究中,也不能达到最终逻辑证明的确定性。图灵对停机问题的算法步骤的…

科学家建立邻近细胞遗传学技术揭示体内细胞间相互作用

来源: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12月2日,《科学》(Science)以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周斌研究组的最新成…

三院士漫谈:未来机器人:目标、路径和挑战

来源: 机器人大讲堂从阿西莫夫提出机器人三定律已经过去70多年了。现在,科技巨头试水机器人的新闻也密集起来。比如8月里,小米发布了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别号“铁蛋”。特斯拉宣布将在今年9月30日推出人形机器人Opt…

整个元素周期表通用,AI 即时预测材料结构与特性

编辑 | 绿萝材料的性质由其原子排列决定。然而,现有的获得这种排列的方法要么过于昂贵,要么对许多元素无效。现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纳米工程系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几乎即时地预测任何材料(无论是…

Trends Cogn Sci 封面综述| 北师大毕彦超教授:人脑知识的双重编码理论

来源:brainnews编译作者:(嗯铃、洛文 brainnews创作团队)校审:(洛文、Freya brainnews编辑部)我们的大脑是如何编码有关世界的各种各样知识?我们与日益强大的AI有着怎样的不同&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