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一只菜鸡
前几天刷到 @微调 的一些碎碎念,觉得自己的2021年还是有蛮多收获的,于是在各位卖萌屋小伙伴的鼓励下,就有了本文。
收获很多,我从中挑选出来自我感觉对读者来说比较有用的三点。
1. 放低期待,学会适当躺平
我父母是那种工作非常拼,事业心无敌重的人,他们也用自己的努力换来了各自事业的成功。可能是从小在爸妈的鸡血下长大,一直被灌输“事情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的思想,导致我一直对自己有比较高的期待,也深信凭借努力+智慧就可以创造奇迹。
玩游戏,喜欢打逆风局,擅长困境中找到突破口,创造队友口中的“翻盘奇迹”;
打比赛,距离ddl还剩12小时,队友躺平了,我说还有个idea能拱一拱,果然拱出来了奇迹;
“这个点肯定赶不上末班车了”,“试试吧,感觉还有希望”——赶上了
收到的激励太多,就导致忽略了一点——在这些事件里,你是主角,对把控局势有很大的话语权,且你已经熟悉游戏规则了。
而现实中的很多场景里,你可能并没有这么大的主导权,且没搞清楚游戏规则,这时在有限的信息、权力里,就容易产生不切实际的期待和低效/无效的努力,换句话说,可能无论你怎么优化你负责的局部,对全局的影响都是微弱的,因为你改动的,可能并不是矛盾的关键点。
所以,“事情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不能盲目套到所有事情上。经济学里有个基础概念叫“机会成本”,而“无脑做到最好”就意味着失去优化其他问题的机会,如果这时“局部最好”并不能有效引导“全局更好”,那说白了就是“钱白花了”。
那这时应该怎么办?努力打破信息壁垒,了解游戏规则是当下最应该做的事情。如果始终无法打破,那就要提高风险预期,不要有过高期待;如果打破了,那就会有三种情况:
发现矛盾点不在你这里,但你可以干预,因此你换个方向发力,就可以适当提高预期
发现矛盾点不在你这里,而且你也无法干预,这时候就要降低预期,适当躺平,避免低效/无效发力
矛盾点在你这里,ok,那就看你的智慧+努力了
虽然放低期待、适当躺平可能会让你有所沮丧,但这会比低效/无效投入带来的沮丧要温和。另一方面来说,放低期待躺平后,节省下来的机会成本可以投入到更有意义的地方,来促成未来的全局最优。
2. 横向视野
虽然程序猿、攻城狮的第一要务是技术深度,但技术不是最终目的,如果完全扎在技术里,失败的不只是生活,甚至技术类工作也会遭遇瓶颈。我接触的“人赢”高T里,虽然有纯技术狂人,但大部分给我的感觉是ta不只是技术nb,其重要的是看事情非常“通透”。这份通透会体现在对政策、事件、现象、走势的理解和后果预判里,可以从中发现机会和风险,提前做一些布局和决策。而这些,就可能成为日后的重大收益。
早些时候有个大佬建议我学下经济学,从微观开始看起。我内心:什么鬼,我可忙死了,跟我一个算法工程师有啥关系。直到去年又一个大佬跟我说了同样的话,于是果断在2021年的尾巴,周末去图书馆泡起了经济学。如果用一张图描述我之后的心情的话
![1376ae9ae3470a754c9a31e31214f1e9.png](https://img-blog.csdnimg.cn/img_convert/1376ae9ae3470a754c9a31e31214f1e9.png)
哦不对,贴错了,是这个:
![1285390d2b98e73a2f00f5460f1f08c0.png](https://img-blog.csdnimg.cn/img_convert/1285390d2b98e73a2f00f5460f1f08c0.png)
之前一些觉得费解的政策、企业行为、大佬行为,顿悟了不少。进而你可以与你的工作、技术挂钩,产生一些预判。
横向视野的扩展不仅仅是满足好奇心,提升通透感,它还可以为你的职业生涯预判风险与机遇,甚至一些决策可以让你少奋斗很多年。毕竟,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里,你虽然改变不了市场,但看清它才可能把握好买入卖出的时机和价格。
3. 对象理论
N多年前有位师姐跟我说,找工作就像找对象,你不能只关注对方是不是有钱有势,还要关注对方性格是不是适合你、并且欣赏你。
当时听到这句话时感觉恍然大雾,但随后发现在找工作的时候并没有多少实操性——入职之前很难知道适不适合欣不欣赏啊喂。。虽然校招时能通过实习来互相了解、双向选择,但显然你在有限的学生时代,能有一两次实习经历就顶天了,所以是否有钱有势是容易了解到的,但是不是能踩到适合并且欣赏你的团队,很大程度上还要看你的信息渠道和运气。
但我后来发现,这个“找对象理论”一定程度上可以延伸成为“处对象理论”,可以让你在职场中提前预判一些风险和可能出现的“感情危机”。
比如,如果你是一个偏内向、被动的人,那遇到一个同样性格的人的话,就容易出现“你的事情、想法我不了解,我的事情、想法你也不了解”的双向信息屏障,久而久之就容易出现感情危机。在这个维度上,最佳的状态是双方都要足够开放、主动,否则被动的那方一定会让对方感到痛苦。
性格被动的人往往有一个思维误区,就是感觉老板太忙,遇到问题不好意思给老板添麻烦,要尽力自己搞定,而搞定后又觉得不是太大的事情就跳过了。这样就容易导致一个问题——时间久了老板不知道你做了啥,也觉得你这边没啥难度。当双方认知没有对齐的时候,就可能出现”你觉得事情太难熬夜加班好多却没有正反馈“,老板觉得”看起来没啥难度的事情你咋做了这么久“的不良状态,进而引发信任危机。
当然,这个事情也存在另一个极端——过度沟通,回到现实中来的话就是下属吐槽老板“开会太多,决策效率低下“,老板吐槽下属”能力太菜,这么点事儿都找我“。所以,一方面要在入职前尽量确认性格是否合适,另一方面也要在入职后努力自我优化好这份trade-off。
而在”是否欣赏你“这个事情上,就要比”是否适合你“更加玄学了。首先需要确认的是,这个事情确实很关键,”欣赏你-主线事情放心交给你-事情做成拿到好收益-更加欣赏你-绩效好奖励多-更加有干劲“是一个重要的职场正反馈,如果反过来的话,就自行想象了。
总之,职场确实比学校复杂很多,工作两年,身边的同学已走了大半,不乏技术能力强的。之前某位大佬曾说,员工离职有两种原因,一种是钱没给够,一种是伤了心。不过观察下来,发现这两者其实是强绑定的,进入正反馈的,老板当然会重视你的诉求、帮你鱼熊兼得,而进入负反馈的,则要啥自行车了。
最后,回顾自己过去的2021,确实是个值得纪念的一年。感恩家人的陪伴和信任,感恩生命中的贵人们,感恩团队带来的技术与能力成长。
后台回复关键词【入群】
加入卖萌屋NLP/IR/Rec与求职讨论群
后台回复关键词【顶会】
获取ACL、CIKM等各大顶会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