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很早就接触了乐理,但是一直没有学懂,越学问题越多。个人感觉,其中很大的原因是有关教材写得看不懂,用未知的东西描述未知的东西,不知所云。前几年还买了一把吉他,买了课程,断断续续学了几个月,因为没有弄懂和弦,然后就放弃了。
最近因为在做音视频开发,主要研究对象是音频和视频,所以就对音乐重新提起了兴趣。重新拾起以后,发现有些以前不会的东西,慢慢就明白了。记得这种现象好像是一种可以利用的学习方法,具体叫什么就不管了。
最近发现了一个非常好的教程:《写给理工科人看的乐理》,不同于正规的乐理教材,其内容偏向用数理的语言去解释和描述乐理,非常适合理工科的小伙伴们参考,强烈推荐。
看完以后,自己也产生了很多的想法和观点,在此通过博客记录下来,分享出来。所以阅读本文之前,请先阅读一遍《写给理工科人看的乐理》。
通过视频理解音乐
一个从来没有听过音乐的人,或者没有音乐修养的人,也一定有自己视觉上的审美。因为我们从诞生到世界上的时候,就在一直观察着这个世界。视频图像相对来说,比声音更加直观。直观本身这个词,也包含“观”,也就是看,这正好也说明了这一点。我们的头脑对图像更加熟悉,对画面的处理能力更强。基于此,我们接下来,将尝试用我们最熟悉的事物——视频图像的角度,类比分析声音——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事物。
频率
我们先从声音的最小组成单元,音阶开始讲起。
中学物理学中教过,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不同的震动频率产生不同音高的声音;对于图像反射的光来说,不同颜色的光,频率不同。
音乐中的音阶,就是根据声音的频率大小划分的,低音的频率低,高音的频率高;
图像中的颜色,是根据光的波动频率划分的,红色光的频率低,紫色光的频率高。如下图所示:
由此,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声音和图像的共同点:频率。
可能有的小伙伴说,声音的幅度和光的亮度也是共同点呀,都是波动的幅度。确实是的。但是声音的大小,光的明亮程度,一方面人很难感知出其微小的变化,另一方面,幅度在传播过程中,受环境的影响更大,很容易造成声音或光携带的信息受到影响或产生歧义,而频率受环境影响更小。可能正是因为频率可以稳定的携带信息,所以人类的大脑进化成了对频率非常敏感,对其处理能力也更强。
音乐与视频
音乐和视频(特指图像画面),二者极其相似。假如我们现在正在播放一部电影,通过比较我们发现:
从静态的角度看:
-
在某一时刻,观众可以看到一张图像画面,可以听到此时电影中的所有声音。此时声音的集合我们可以给它起个名字,叫声音画面。
在图像画面中,画面是由m*n个颜色点组成的,内容上有人物,有动作,有事情发生的环境背景。
在声音画面中,声音是由音阶组成的,内容上有人声,有旋律(歌声或者纯音乐),有随着旋律同时奏响的多个音一起构成的音乐背景。 -
在某一时刻,视频中不同位置的不同事物共同组成了一张画面。类似地,通过多个声道的声音播放,也可以为观众传达声音的位置信息,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类比结果:
-
音乐中人的声音相当于图像画面中的人物角色,美妙的歌声和美丽帅气的主角一样,让人有美的享受。
-
主角的动作和行为,相当于此时音乐旋律的音高以及旋律的走向。
旋律有两种表现形式,它可以是一段单个音符组成的序列,也可以把旋律用人类的歌声唱出来。旋律包含的信息简单直接,就是一个个音依次奏响,即音阶序列,同一时刻,没有多个音的叠加,它的目的是把音乐以最直观,最容易记住的方式展现给听众,它是音乐的主题,主线索。我们听歌的时候难道能够记住伴奏吗,当然不会了,最简单直接的才最容易记住(洗脑)的。旋律就像是电影中故事的主线一样,很久以后我们仍能记住其主线故事,但是细节很可能就记不清了。 -
一般来说,主旋律都需要伴奏,就像是动作片中,男主角帅气潇洒的身影后面要有壮观的爆炸场面一样,伴奏和背景画面一样,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烘托氛围的作用。这也是和弦存在的意义,也是理解和弦的关键。
-
声音和画面一样,有位置信息。但是耳朵比起眼睛,没有眼睛对位置的分辨力强,所以,声音包含的位置信息,不是那么重要,也不是那么精确,一般来说,双声道就可以满足基本需求了。当然了,位置信息越多(多声道),给人的感觉就越身临其境,比如说杜比音效。
-
图像画面中的颜色点很多,信息量巨大,相比之下,声音或音乐音阶数就显得很少了,它表达的信息量更少。正是因为音乐的信息量相对于图像画面而言更少,所以它所表达出来的感情更加具有概括性,它可以表达某一类感情、烘托某一类氛围,所以呢,音乐的通用性更强。例如,短视频App上使用同一首歌曲作为配乐的视频可以说成千上万,这正是体现了音乐的通用性特点。
从动态的角度看:
-
图像和音乐都在随着时间推进,向观众不断传递着信息。
-
由于视频中镜头,人,物都在运动,所以观众看到的视频画面,各个部分的颜色都在随着时间改变;
对应的,观众听到的声音也在变化,音乐旋律也在随着时间向前推进。
声音和视频,二者的表达逻辑可以说完全吻合,我们完全可以用理解视频的方式去理解声音。这样声音这种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听得见的存在,就可以在我们的类比中,逐渐显现出真实面貌。
理解创作
现在是2022年了,短视频已经火了很久了,刷短视频可以说很难停下来。
我们都知道什么视频好看,每个视频表达什么意思,就像是我们知道什么歌曲好听,什么歌曲表达什么感情一样,很简单,每个普通人都有这个能力。但是让你去拍一个很好看的视频,就不会那么简单了。这和写歌一样,听,我可以,让我写,那还是算了,借用范志毅一句话,“没那个能力你知道吗”,还得是女足。
所以音乐创作和视频创作也类似,需要学习一定的表达技巧,对视频来说,是镜头,场景,转场。对音乐来说,就是调式,编曲,转调等等技巧。
从内容上说,小朋友喜欢看动画片,喜欢小小的可爱的形象。音乐也一样,小朋友喜欢简单欢快的儿歌,喜欢可爱的曲调。
结语
总的来说,用视频理解音乐,是很完美,很成功的。从各个方面来说,音乐和视频都很像,而且二者基本上总是在一起出现。当你在音乐中感受不到教科书上所说的那种感情色彩时,不要怀疑自己是个没有感情的萝卜头,要在脑海中联想出与音乐对应的画面,以音生画,以画通音,从而做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
本篇文章主要讲解了理解乐理的底层基本逻辑。只有明白了道,后面的一些技巧才能学着不迷糊,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一定要讲究方法。
不知不觉写完已经凌晨一点半了。后面有空会继续更新,如果评论多的话,会尽快写下一篇。
本文由公众号Qt未来工程师原创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