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原理》作业
一、名词解释
1.治理 2.公共物品 3.公共政策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
5.管理幅度 6 . 组织 7 .绩效管理 8 . 第三部门
二、填空题
1.新公共管理学诞生于1991年在美国麦克斯韦学院召开的( ),其理论来源于1970年代的两种研究途径。一种是来自公共政策学院的( )途径,简称P-途径,一种是来自商学院并受传统公共行政学影响的( )途径,简称B-途径.
2.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沙雷说:“商业管理与公共管理在所有不重要的方面上是相似的”,这说明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是( )的。
3.公共管理学是研究( )如何有效提供公共物品
4.传统公共行政学关注的是过程、程序,有强烈的内部取向;而公共管理学关注的是( ),它有强烈的( )。
5. 从组织的目标角度,可以把组织划分为三类,它们分别是:( )、( )、( )。
6.组织学之父切斯特·巴纳德认为,任何组织都有三要素,即( )、( )和( )。
7.第三部门的兴起在理论上来源于两种认识,一种认为政府有其不足,即有( ),另一种认为市场也不能自足,即有( ),因此第三部门弥补两者的不足。
8.我国政府间关系有由传统的( )模式,向( )模式转变的端倪,例如,在我国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发生的地方政府间的磋商和合作。
9.公共管理伦理的一般原则就是追求( ),它的具体体现——公共责任又是建筑在( )和( )的基础上的。
三、简答题
1.简述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行为模式。
2.试述网络治理的特征。
3.试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面临的困境。
4.如何理解自下而上的权力运行现象。
5.简述公共财政管理的总体目标。
6.简述政府失败现象的表现和类型。
7.试述政府间关系的网络模式的特点。
8.简述公共管理伦理的基本功能。
9.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区别。
10.试比较首长制与委员会制的优劣势。
11.试述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12.试述改进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途径。
13.如何理解治理与统治的区别。
14.简述网络治理面临的困境。
四、论述题
1.论述国家神话和市场乌托邦前提预设的现实片面性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试论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的关系及其在公共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3.论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面临的困境及其可能的治理之道。
4.论述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的区别及其对公共管理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