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作业
一、单选题
1、我国传统的游戏材料“七巧板”在国外称为( )。
2、原始人的游戏形式是高度融合的,主要表现为想象性游戏和( )两种游戏。
3、教育对幼儿具有( )的价值。
4、亲子关系是以情感为纽带的依恋关系,婴幼儿从中获得了安全感和( )。
5、探索游戏与艺术、体育的起源关系的学说有模仿说、巫术说和( )。
6、我国游戏研究的第一阶段是指从( )至新中国成立。
7、儿童游戏的内在动机有认知的矛盾、能力和( )。
8、装扮动作的发生在( )。
9、游戏的高峰发生在( )。
10、德国心理学家( )提出了“生活预备说”。
11、美国心理学家霍尔提出了游戏的( )。
12、游戏是一种假装和有规则行为,具有( )和有序性。
13、技能性游戏始于( )个月,最初可称为感觉性游戏。
14、角色动机说是由( )提出的。
15、开展表演游戏的前提是( )
A 帮助幼儿掌握作品的内容、情节和特点 B 激起儿童玩游戏的愿望
C 选择易为幼儿理解又便于表演的作品 D 吸引幼儿一起准备道具、布景、服装等
16、按照儿童认知发展对游戏进行分类的首创者是( )
17、下列不属于形象玩具的是( )
A动物玩具 B棋类玩具 C交通玩具 D模拟日常用品的玩具
18、1990年召开的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通过了( ),明确提出了儿童的发展权问题。
D《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
19、下列不属于教师参与学前儿童的游戏进行指导的功能有( )
A 支持儿童游戏的态度功能 B 密切师生关系的情感功能
C 严格控制儿童游戏的开展功能 D 促进儿童发展的教育功能
20、由于0~2岁的婴儿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因而婴儿游戏以( )为主。
21、在游戏主体(幼儿)对游戏过程自主控制的程度上要弱于其他的创造性游戏是( )
22、亲子游戏的早期阶段和启蒙阶段是( )
23、亲子游戏具有( )特点。
24、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1925年出版的( )一书中,他不仅介绍了当时国外的儿童游戏理论,还提出了自己对于游戏的看法。
A《活教育理论与实施》B《儿童心理学》C《儿童心理之研究》D《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
25、游戏的觉醒理论是由( )提出的。
26、游戏本质的最基本属性的表现是( )
27、前苏联现代游戏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他的游戏学说,更集中、更典型地反映和体现了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大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的主要观点。
28、下列那种构造类型的主要目的是发挥幼儿的独立性、自由想象与创造性。( )
29、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以( )为基本活动”,这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
30、从幼儿的立场上考虑,幼儿园游戏实施时应遵循( )原则。
31、由于儿童渴望参加成人的社会实践的愿望与实现能力之间的矛盾要解决,于是扮演角色、模仿成人。最早提出类似这一观点的是( )
32、下列语言属于“游戏性语言”的是( )
A、“我们来玩过家家吧。” B、“医生,我的孩子病了,请您看看?”
C、“把这个借给我用一会儿行吗?”
D、“这是小兔子的家,大老虎在睡觉,小黄狗在看家,它不会咬人……”
33、规则游戏大约在( )岁出现。
34、对儿童游戏的观察,可以使人产生“如见其影、如闻其声”效果的方法是( )
35、20世纪上半叶,利用游戏的主导方式是( )
36、对儿童游戏进行系统“改造”的代表人物是( )
37、我国儿童游戏研究工作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38、课程模式是关于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教学方式和组织、评价的决策框架,20世纪60年代以后,学前教育领域出现了幼儿园课程模式多样化的局面,其中,前苏联幼儿园的课程模式是( )
A 非游戏模式B 教学游戏化模式
C 非干预模式D 重视各种类型游戏的游戏课程模式
39、1956年完成的、在新中国幼儿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 ),使用了“教学游戏”这一概念,并沿用到文革以后的一段时期。
A《学前教育工作指南》 B《幼儿园工作规程》
C《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D《游戏(教师用书)》
40、支架式教学的理念来源于( )
A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B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C皮亚杰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D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41、下列关于幼儿园课程与游戏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A课程可以生成游戏 B游戏可以生成课程 C游戏是课程实施的途径
D游戏归游戏,上课归上课
42、角色游戏与其他形式的游戏相比较,更突出地表现出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 )
A 高度的独立自主性和特殊的想象活动
B 创造性反映周围现实生活和与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紧密相关
C 高度的独立自主性和根据文艺作品的内容来进行表演的游戏
D 特殊的想象活动和有明显的规则
43、在游戏主体(幼儿)对游戏过程自主控制的程度上要弱于其他的创造性游戏是( )
44、宣泄说是由( )提出的。
二、多选题
1、汉语中关于游戏的解释有( )。
2、游戏中常用的观察方法有那些:( )
3、游戏动作具有非常规性、( )和( )特点。
4、家长要了解孩子怎么玩,要( )
5、嬉戏是一种游戏动作,指故意做“坏事”或做某种动作来取乐,有( )的性质。
6、游戏的本质性特征有( )
7、影响幼儿游戏的因素包括( )
8、游戏中常用的观察方法有那些( )
9、教育立足于由教育的( )为核心来组织活动;
10、幼儿游戏的结构要素包括( )
11、帕顿根据幼儿游戏表现出来的社会参与水平,将对幼儿游戏行为分为偶然的行为旁观、( )、合作游戏几种类型。
12、幼儿园活动室内常设的游戏活动区域有( )。
13、角色游戏的象征性体现在( )三方面。
14、室内游戏环境规划的内容包括:( )、走廊空间及地面的规划。
15、分析游戏观察结果可从( )和游戏主题等角度来进行。
16、结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模式包括( )。
17、大班角色游戏的特点是游戏中有明显的( )与集体性。
18、游戏评价是幼教工作者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对与幼儿游戏相关的( )进行客观描述并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19、游戏“四因素说”的代表人物是( )
20、在幼儿园,能够使幼儿产生游戏性体验的“情景”具有如下特征( )
A幼儿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与可能 B活动的方式方法由幼儿自行决定
C活动的任务(难度)与幼儿的能力相匹配 D幼儿不寻求或担忧活动以外的惩罚
21、下列属于游戏的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的有( )
22、影响学前儿童游戏的物理环境因素有( )
23、国外经典的游戏理论主要有( )
24、根据游戏动作的不同性质,我们可以把游戏动作分为( )三种基本类型。
25、关于探究和游戏的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探究是一种刻板化的行为 B游戏是多样化的、具有创新性的行为
C伴随探究的情绪往往是中性的甚至是肯定的
D伴随游戏的情绪往往是积极的、肯定的
26、婴儿第一年的“游戏”生活可用三个概念来概括( )
27、游戏活动在动机系统上就具有以下特征( )
28、下列属于结构造型玩具的是( )
三、判断题
1、按自己的需要自发开展的游戏,其活动的本体是游戏,其中有潜在的、可能的教育因素我们可以称之为本体性游戏。( )
2、幼儿园游戏是在各班教育目标的宏观关照下,由教师组织开展的,它已成为幼儿园各班教育方案中的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
3、儿童心理治疗是利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儿童进行行为及问题的矫治,针对儿童情绪问题的一种治疗方法。( )
4、游戏可以帮助幼儿比较具体地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如时间、空间等。( )
5、动作游戏是以小肌肉动作为主的身体运动游戏。( )
6、教师使用面部表情、动作提示和示范对幼儿游戏进行干预的方法属于言语干预。( )
7、如果幼儿试图进入其他伙伴已经开始的游戏,75%的可能性是遭到拒绝。( )
8、幼儿随着音乐表演舞蹈、唱歌、走猫步、模仿模特儿的时装表演属于表演游戏。( )
9、大型空心积木是幼儿园最基本的建构活动材料。( )
10、社会性角色扮演游戏是角色扮演游戏的成熟形式,也是象征性游戏发展的最高水平( )
11、5、6岁是幼儿游戏的社会性水平发展的转折点。( )
12、儿童游戏倾向和游戏行为存在个别差异和性别差异。( )
13、现代意义上的积木来源于蒙台梭利的“恩物”。 ( )
14、规则游戏的特点是幼儿的“创造性”以及游戏内容反映社会生活的“社会性”。( )
15、现代意义上的积木来源于蒙台梭利的“恩物”。( )
16、表演游戏是幼儿以故事(儿童自己创编的或者来自于文学作品)为线索展开的游戏活动。( )
17、大班幼儿在开展表演游戏时,具备一定的表现技巧,能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段。( )
18、教师可以采用“假装游戏”的方法来组织小班幼儿收拾整理积木。( )
19、郭尔巴才娃观察3岁和6岁幼儿的“捉迷藏”游戏,发现3岁幼儿在游戏中会自行破坏规则,这是因为他们根本不理解游戏规则的意义。( )
四、名词解释:
1、益智图 2、精力过剩说 3、角色扮演 4、幼儿园游戏
5、基本活动 6、预演说 7、本体性游戏 8、合作游戏
9、游戏的教育化 10、扫描法 11、游戏 12、儿童心理治疗
13、手段性游戏 14、手指游戏 15、嬉戏
五、填空题:
婴儿社会性游戏包括亲子游戏、①和②。
角色动机说是由①提出的,宣泄说是由②提出的。
与认知相适应的游戏阶段有实践性游戏、①和②。
游戏对幼儿具有的是①的价值;教育对幼儿具有的是②的价值。
游戏与艺术、体育的发展关系结论是①、②。
幼儿游戏指①下的幼儿游戏;幼儿园游戏指②中的幼儿游戏。
探索游戏与艺术、体育的起源关系的学说有模仿说、①和②。
古代教育家对儿童游戏的认识态度有①、②。
古代儿童幻术游戏包括①、②。
对幼儿来说,游戏是一种最经常、最①和最②的活动。
我国传统的游戏材料“七巧板”。源出宋代流行的①,在国外称为②。
原始人的游戏形式是高度融合的,主要表现为①和②两种游戏。
儿童游戏的社会群体经历了一个从①、②到合作游戏的过程。
亲子关系是以情感为纽带的依恋关系,婴幼儿从中获得了①和②。
我国游戏研究的第一阶段是指从①至②。
儿童游戏的内在动机有认知的矛盾、①和②。
游戏是一种假装和有规则行为,具有①和②。
游戏动作具有非常规性、①和②特点。
家长要了解孩子怎么玩,首先依靠玩具玩,其次①和②。
最近发展区是指①和②之间的距离。
汉语中关于游戏的解释有①、②、③、④。
游戏中常用的观察方法有那些:①、②、③。
装扮动作的发生在①岁,游戏的高峰发生在②。
德国心理学家①提出了“生活预备说”;美国心理学家霍尔提出了游戏的②。
游戏作为科学研究经历的第一阶段是从①至②。
儿童对游戏与上课区别的标准有活动的形式、①和②。
游戏是一种假装和有规则行为,具有①和②。
技能性游戏始于①个月,最初可称为②。
幼儿园游戏既是①又是②。
第一年出现的游戏形式是①、②。
六、简答题:
请比较游戏与体育教学的区别有哪些?
简述替代行为与思维发展有何关系?
简述婴儿伙伴游戏的年龄特点有哪些?
游戏的描述性特征有哪些?
简述婴儿动作游戏的指导要点有哪些?
幼儿园诞生之前西方对游戏与教学的认识和实践有什么特点?
简述外国游戏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简述游戏的观察判断指标有哪些?
简述游戏环境的多样性特点与组织?
简述婴儿游戏的意义是什么?
简述以物为中介的游戏有哪些性质?
简述游戏与教育的区别有哪些?
试述游戏情节之内的介入有哪几种?
简述游戏的本质性特征有哪些?
简述游戏环境的自发性特点与组织?
开展家庭游戏有什么好处?
简述我国游戏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七、论述题:
试述教师在儿童游戏中的角色和作用。
举例说明区域空间的大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有何关系?
用图说明游戏与“学”的不同观念。
举例说明观察客观化原则是什么?
用图表的形式说明教室的四类性质划分。
八、游戏设计:
请从训练五指的目的出发,编制一个手指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