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dge(桥接)–对象结构模式
一、意图
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分离,使它们都可以独立的变化。
二、动机
1.由于某些类型的固有的实现逻辑,使得它们具有两个变化的维度,乃至多个纬度的变化。
2.如何应对这种“多维度的变化”?如何利用面向对象技术来使得类型可以轻松地沿着两个乃至多个方向变化,而不引入额外的复杂度?
三、适用性
1.你不希望在抽象和它的实现部分之间有一个固定的绑定关系。例如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在程序运行时刻实现部分应可以被选择或者切换。
2.类的抽象以及它的实现都应该部分进行组合,并分别对它们进行扩充。
3.对一个抽象的实现部分的修改应对客户不产生影响,即客户的代码不必重新编译。
4.(C++)你想对客户完全隐藏抽象的实现部分。在C++中,类的表示在类接口中是可见的。
5.有时必须将一个对象分解成两个部分。
6.你想在多个对象间共享实现(可能使用引用计数),但同时要求客户并不知道这一点。
四、结构
五、效果
1.分离接口及其实现部分。
2.提高可扩充性。
3.实现细节对客户透明。
六、实现
1.仅有一个Implementor。
2.创建正确的Implementor对象
3.共享Implementor对象。
4.采用多继承机制。
七、要点总结
1.Bridge模式使用“对象间的组合关系”解耦了抽象和实现之间固有的绑定关系,使得抽象和实现可以沿着各自的维度来变化。所谓抽象和实现沿着各自纬度的变化,即“子类化”它们。
2.Bridge模式有时候类似于多继承方案,但是多继承方案往往违背单一职责原则(即一个类只有一个变化的原因),复用性比较差。Bridge模式是比多继承方案更好的解决方法。
3.Bridge模式的应用一般在“两个非常强的变化维度”,有时一个类也有多于两个的变化维度,这时可以使用Bridge的扩展模式。
八、相关模式
Abstract Factory模式可以用来创建和配置一个特定的Bridge模式
Adapter模式用来帮助无关的类协同工作,它通常在系统设计完成才会被使用。然而,Bridge模式则是在系统开始时就被使用,它使得抽象接口和实现部分可以独立进行改变
九、举例说明
注重两个维度的变化,感觉就像桥的两边各自改变各自的。实现变化,表现也可以变化。
看下图很容易理解
本文为李建忠设计模式视频的笔记以及《设计模式-可复用面向对象的软件的基础》和自己的部分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