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只有3.14 % 的人关注了
爆炸吧知识
考上大学
留名祖宗祠堂
今早,超模君刷微博的时候,有一则新闻吓得我虎躯一震——
一个总共才2000多人小山村,竟然出了12位博士28位硕士。而且考上大学的孩子,他们的名字直接刻进祖宗祠堂。
(微博截图)
这则新闻一出立即引爆了网络,网友们纷纷留言——
一个小小的村子,竟然出了12位博士28位硕士,这“学历浓度”之高简直不可思议。
看到这则新闻,引起了超模君的好奇心:这到底是个什么神仙村子啊?
小山村变博士村
自从新闻爆出后,这个新晋的网红村立即受到广大网友们的关注,而它的本来面目也慢慢浮出了水面。
原来这个网红村,是福建上杭县湖洋乡的古楼村,也就是闽西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有多偏僻呢?这么说吧,村民们去乡镇要走约5公里的路,而要上县城则有10公里的路程。
所以,这个小山村的生活水平可想而知,就像村民在视频中说的那样:
“读书改变命运”,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村民意识到,“要考出去才有前途”;
尤其是在恢复高考后走出首位大学生林森春、首位博士梁瑞凤开始,古楼这个小山村就“一发而不可收拾”。
据古楼村首位博士梁瑞凤回忆:他在1987年获中科院硕士学位后,又在1990年获博士学位,而林森春于1987年获杭州大学硕士学位,后来留学美国,并于1998年获新泽西州立大学博士学位。
当问到村里有多少硕士博士时,古楼村村支书梁瑞富非常得意地说:
1987年至今,33年来,我们村共走出了12位博士、28位硕士,仅灯下自然村就有10位博士、20位硕士。目前,还有2人在读博士研究生。
目前在民政部直属的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工作的中科大博士梁文渊,1997年毕业于古楼小学,是古楼新时代博士的杰出代表。
梁文渊在中国科技大学门前的留影
考上大学留名祖宗祠堂
从一个弱小、毫无存在感的小山村,到一夜之间成为闻名全国的博士村。作为吃瓜群众,你们是不是和超模君一样很好奇:这些学霸学神是怎么养成的?
出于好奇,超模君经过多方查阅资料了解到:在这个村子里,不仅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视,而且学生们自己也很自觉去学习知识,就连课间的空余时间也都用来学习。学校对学生的功课也抓的比较紧。
此外,一个家里出了两个高材生的老伯说:自己大儿子在北京理工大学读的书;小儿子在厦门大学读的书,后来保送研究生,目前到美国去读博了。两个孩子都是今天的作业今天一定要做完,就算是生病了也要坚持去上学。
家规家训
对于孩子的教育,梁文渊的父亲梁桂新表示:
农闲时陪读,也讲讲读书做人的道理,他读书一直很自觉、主动。
出这么多博士、硕士,我觉得,除了家庭和个人因素外,氛围很关键。
梁桂新还讲了儿子小时候买书的一件小事:梁文渊上小学时,一次周末让父亲骑自行车载他去县城的新华书店买书,因钱没带够,父子俩只能先回家。但第二天,文渊就让父亲再带他去书店。
曾任古楼小学副校长、当年教过梁文渊的梁德乾记忆深刻:文渊从小勤奋好学,常让老师多布置作业、推荐书籍,家里也不时勉励。
1986年扩建的古楼小学教学楼
如今的教学楼
这种勤奋好学的良好学习习惯,并不是梁文渊所特有的,几乎村里所有孩子都有这种强烈的求知欲。
除了学生自己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家长的鼓励,这个小村子在1999年成立了用于奖励孩子们学习的基金会。基金会的基金来源于外出乡贤、退休干部,以及村民自觉捐款。
“每到年初一,基金会还会发放奖学金,奖励优秀学子。考上专科的奖励300元,考上本科的奖励500元........”古楼村老支书、灯下奖学基金理事会会长梁庆标说。
另据介绍,他们还把博士、硕士及大学生的名字刻到宗祠墙上,同时张贴录取通知书复印件,并于初一当天组织开展各方座谈交流、参观家规家训活动,以榜样精神、家族文化激励后来学子。
宗祠墙上刻着的博士、硕士及大学生的名字
原来,早在改革开放之初,这个小学就已经有奖教奖学机制,每年都会挤出一些办公经费购买各类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分别奖励优秀的学生和老师,以推动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
中国的博士村
其实,在福建古楼“博士村”受到关注之前,也曾爆出过其它的盛产硕博高学历人才的村子。
山东邹平炭刘村,这个只有一千多人口的村子,却走出7个博士、十几个硕士。
湖南浏阳秧田村,就是前几年一张“博士墙”风靡全网的学霸村,30年出21位全日制博士。
浙江金华古渊头村,从新中国成立后算起,村子走出了25名博士、202位高级工程师、副教授、教授和553位大学生。然而,这个村子总共才2028人。
江西吉安新干东郭村,早在明清两代,先后有6个进士、7个职官,从这个村落走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更是走出了50多位博士,以及众多硕士、本科高材生。
山东烟台大刁家村,共有500多户人家,出了11个博士。
北京朝阳的洼里村,这座仅320户人的小山村,先后走出了1位博士后、4位博士和数十位硕士研究生;平均每三户,就有一位大学生。
广东江门市西村,一村出41个博士,有的家庭还是“一门三博士”、“两代六博士”。
写在最后
对于出生于农村的寒门子弟来说,想要走出去,读书考大学是最好的出路,就像有些网友说的那样:低头是题海,抬头是未来;现在有多努力,未来就有多幸运。
作者简介:超模君,数学教育与生活自媒体博主,新晋理工科奶爸。出版过《芥子须弥 · 大科学家的小故事》;《数学之旅·闪耀人类的54个数学家》。后续数学文化创意多多,欢迎关注认识!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在公众号中,回复“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