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恐怖小说分级,对目前和未来的国内恐怖小说来说,有必要吗?
我以为没有必要。如果恐怖小说分级,那么其他类型小说甚至所谓严肃小说也要分了,比如对情欲的描写,同样有尺度和分级的问题。分级将会使文学生产过程变的烦琐,同时也限制作家写作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恐怖小说对未成年人有不良影响,据您所知,是否有数据支持?
情爱小说中的情欲描写对未成年人难道就没有影响么?我们很多的纯文学中不是也有凶杀和令人恐惧的东西么?所以分级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电影可以分级是因为电影的视觉和听觉的冲击效应,它是一种在电影院里观看的带有强迫性的艺术形式,不认字的人同样可以理解和受到感染。而文字则不同,它是被动的,它不像电影。读者只有通过文字才能够理解恐怖小说,而未成年人一般情况下如果能够通过文字阅读恐怖小说,就说明他应该可以承受恐怖小说的带来的感受和影响。所谓恐怖小说给学生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据我了解多数是孩子本身有问题,比如心理脆弱,家庭暴力等等。我到希望只要是初中以上的孩子,都可以读恐怖小说。我曾在《恐怖小说与敬畏之心》一篇文章中呼吁过:“只要孩子心理健康,恐怖小说对孩子不但无害而且还会锻炼他们的意志。恐怖小说其实是给人预期设置一个最可怕最坏的事件,令你对未来有所准备,以免万一真正遭遇后而变得失去面对应付的坦然.所以我以为培养敬畏之心也许是阅读恐怖文学的一个好处。恐怖文学作为一种娱乐形式,它不仅给人以娱乐、兴奋和刺激,关键是还能培养年轻读者的冒险精神和坚强的心理素质。它常给读者设置一个假想的可怕的困境,来考验读者的承受能力和胆略,使他们在真正遇到类似的处境时能够应对自如,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力。”
3、恐怖小说分级,在国外有先例么?
据我所知文学在外国都没有分级。
4、很多人觉得国内的恐怖小说并不“恐怖”,您对国内小说的恐怖程度有何评价?有哪些自己满意的作品?
中国的恐怖小说还处于初级阶段,与欧美恐怖小说相比,国内恐怖小说侧重于心理恐怖和悬疑,特别血腥的不多。我比较满意的作品是鬼古女的《碎脸》、《伤心至死》,蔡骏的《地狱的十九层》,还有周德东的《门》等, 成刚的《巴族迷魂·刑官》也值得一提。
5、国内创作恐怖小说的很多,但在市场方面,并没有那种斯蒂芬·金式的“大牌”效应。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
我国在2000年以后才有了自己的真正的恐怖小说。所以我们不能指望这么快就出现大师级的恐怖作家。斯蒂芬·金的小说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而美国的恐怖文学历史已经有100多年。大师是踩在众多前人的肩膀上的产生的,社会也需要恐怖文化的历史积淀。而我们现在还没有产生真正号召力和影响力的作家,我们还没有能够培育恐怖文学的良性的市场和环境。
6、在作品文本方面,国内的恐怖小说最“欠缺”的是什么?
国内的恐怖小说最“欠缺”的是独创性和本土性。很多作家一直处于模仿西方恐怖小说的起步或实验阶段,包括题材、手法,甚至细节,这是恐怖小说发展的一个必然也是痛苦的过程。而本土性是一个国家文学成熟的标志,模仿毕竟超越不了前人,而关注本土的历史和语境,以及读者的心理和审美特点等,可能是中国恐怖小说未来发展和确立的空间。还有目前我们还缺少真正有才华的作家。在具体写作中,多数作家缺乏认真的态度和长远的眼光,急功近利。还有就是对恐怖小说写作特殊性的理解不够,以及形式、手法和逻辑表达力等的缺失。
7、学术界不重视恐怖小说这种类型,您认为原因何在?
学术界历来对流行文学就不重视,只有写作武侠小说的金庸是个例外。学术界更多关注的是意识形态的事情,而对具有娱乐性质的流行文化多数只有批评和排斥。他们认为恐怖文学不能登大雅之堂,恐怖文学无法给人类带来新的思想和经验。但是随着金庸和斯蒂芬·金的出现和被主流文化肯定,这种情形将会改观。当然从中国的角度来看,我们还没有出现自己的恐怖文学大师,没有出现大师的文学类别必然是不会被人看的起的。
8、恐怖小说界产生“金庸”这样的大师还需要多久?
乐观地说还要等上10年吧,呵呵。
2000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