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小时候没怎么看过好的儿童读物的缘故,我一直非常偏好这类书籍,尤其是那些图文并貌的科普类图书,让我时常像孩子似地爱不释手。比较起来,我更喜欢外国引进版的,因为它们更讲究趣味,不枯燥,图画也绘制得非常细腻精美,抓住了童年的想像力。所以我常说:真正好的儿童读物应该是老少皆宜的。
商务印书馆最近推出的美国版《网络互动儿童百科分级阅读丛书》(2006年10月出版)正是这样一套读物。这套书分中文和英文两个语种,各40本。以话题和趣闻的形式几乎涵盖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所有知识领域。同时根据4岁至14岁不同的年龄层次,分A、B、C、D四个等级,依次以红、绿、蓝、褐为各级主色调,代表学习过程的由浅入深。书的内容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其中有展示自然现象的《大草原探险》《动物生存之谜》《鸟的迁徙》《太空中的星球》《深海巨怪》;有解读人体科学奥秘的《细胞之城》《人体的故事》,以及有关历史地理方面的《金字塔与木乃伊》《强盛的罗马》《中世纪》等。而最先让我感兴趣的却是《逃生》和《美食世界》两本。《逃生》描述了许多令人不可思议的真实的逃亡故事,包括“太空历险阿波罗13号”“木鞍马逃生记”“狗狗救生员”等许多有趣的惊险事件,让孩子在启蒙时期就能学会面对危险或困难的胆量和智慧。《美食世界》则从“街头小吃”讲到“可以吃的艺术品(蛋糕)”,详细介绍了世界上甜、辣、咸、酸等各种奇妙的食物。
与以往儿童科普读物不同在于,这套书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将最新的研究成果或者发生的问题转换成孩子能够理解的文字、图片和绘画。比如在《野生动物世界》中,讲到“外来物种的入侵”时,书中有一段耐人寻味的小故事。1935年,澳大利亚政府为了消灭一种破坏甘蔗作物的甲虫,从委内瑞拉引进了一批蟾蜍。可是事与愿违,蟾蜍除了不吃这种甲虫外,其他几乎什么都吃。结果导致蟾蜍大肆泛滥,威胁澳大利亚的本地动物的生存,破坏了生态平衡。
狼在孩子的想象中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动物,而《野生动物世界》中介绍了一个有趣的保护狼的方法。每到8月,美国的国家森林公园会组织2000多人参加一项叫做“一起狼嚎”的活动。入夜,人们模仿狼嚎的声音向密林发出呼叫,然后等待狼的回应。人与狼在自然中交流,以此来消除人们长期以来对狼的恐惧心理。据说,公园成立以来,没有发生一起狼袭击人的事情。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今年夏天我在内蒙古草原目睹狼从我们身边平静走过的情景。当地人告诉我,人如果不招惹狼,狼是不会袭击人类的。当孩子听说了“狼外婆”的恐怖童话,再让他们了解人和狼可以和平共处的真实生活,这对培养孩子保护动物的意识是非常有益的。
书里最有意思的部分是增加了孩子的实践技能的培养。比如在《野生动物世界》中,介绍了如何抚养动物孤儿以及有关领养濒危野生动物的方法和程序,在《美食世界》中,孩子可以亲自动手,学会制作一些美食的烹饪技艺等等。在每册书的后面还留有专门为孩子复习用的研究性的话题。英文版的书中还附录了阅读、写作、听力和口语等四项训练。
相比国内浩如烟海的儿童科普读物,我更喜欢这套图书,因为它在介绍一般性的知识的同时,又培养了孩子的生存能力与智慧,以及对自然的探究之心和对动物的爱护之情。正在发育和生长中的孩子需要尽快了解这个世界,而这个世界不仅仅是一些概念和知识,它需要你去与它平等交流,并且懂得彼此尊重。
(已发《文汇读书周报》2007年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