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消费金融发展可谓焦躁不安,监管加压,资金断流,客户流失、逾期飙升,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让消费金融,特别是现金贷的出路前途未卜。
01
消费金融在中国有点水土不服
消费金融在我国的发展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早在2009年,国家就提出消费金融概念,试图用消费拉动内需,促进实体经济。2013年,鼓励力度达到顶峰。虽然发展时间短,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各种消费金融野蛮生成,盛极一时。
但是消费金融的发展在我国却有点水土不服,国家鼓励消费金融最初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消费,刺激内需,拉动经济的发展,但是消费金融却事与愿违,对经济的贡献有限,还催生出了新的社会问题。
在美国,消费信贷崛起的土壤,有几大因素:征信的完备、消费观念的改变、信用意识的觉醒、收入稳定而持续的增长。
而在我国,征信尚未建立起来,所以很难去谈信用意识。最关键的是,我国大多数人还不具备提前消费的观念。
也就是说,我国消费金融的土壤,根本谈不上肥沃。
“消费金融对实体经济,到底有多大的拉动作用?目前来看,效果是不明显的。” 凌翔称。
“实际上,很多消费信贷的钱,最终的流向,不是进入了股市,就是进入了房市。”一本智库的负责人对这轮的消费金融浪潮进行了研究,发现情况不太乐观。
钱流入投资或投机的场景,自然对实体经济拉动有限,反而提高了居民杠杆。
此前,国际清算银行对中国经济进行了一些研究。
以前2到4元,就可以产出1元的GDP,而现在已超过13元,才能产生1元。
从2011年开始,这个趋势在不断加剧。
这意味着,新增的信贷转化成GDP的能力在不断减弱。
同时,杠杆率在不断攀升。
有券商研报称,我国居民杠杆率持续高增长,最近三年的上升幅度达到5%以上。
而2017年,研报预测我国的居民杠杆率大约是57%。
而57%的杠杆率,还没有包括消费信贷等表外资金,这意味着,实际杠杆率要更高。
杠杆率增速太快,已引发高层警惕。
“因此,现在监管对于整个消费金融是一个存疑的态度。”凌翔称,想刺激实体经济,还不如鼓励小微企业的经营贷款,来得简单直接。
在这个宏观背景下,迎来了消费金融的监管元年。
02
消费金融监管持续加压
多数业内人士认为,2018年,消费金融的关键词,无疑就是“监管”加“洗牌”。
2017年12月1日,由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印发的《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正式发布,给现金贷等消费金融当头一棒,各种现金贷平台哀鸿遍野。
之后各种现金贷平台纷纷整改,有的甚至关门停业,受此影响,现金贷贷平台出现了大面积逾期现象,平台坏账不断飙升,现金贷成交金额也出现了滑铁卢,各种小小现金贷平台突然间从公共视野中消失。
正当大家都在期待监管层出台相关利好新政策,能让现金贷能够还缓一口气的时候,没想到银监会在2018年1月13又赶在周末发了重磅政策,《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把监管力度推向了更高的层面。
在监管政策一浪高过一浪的打击之下,银行、城商行、信托、p2p等机构都已经扛不住,这给本来就受伤的现金贷又撒上了一把盐。
03
银行,信托、P2P、民资各路资金纷纷逃离现金贷
从2017年底国家加强对现金贷的监管开始,传统金融机构不再给消费金融提供资金,并开始抽贷;
各家信托最近得到监管部门指示,针对信贷资产的通道业务被叫停;
而唯一的资金来源——P2P,也将进入最后的备案赛跑,很多平台正在放弃消费金融资产。
三个资金来源,通通收紧,釜底抽薪,行业陷入弹尽粮绝的困境。
“现在很多消费金融平台只能接二线的P2P、小贷公司的钱,成本高达近20%。”程潇称,很多平台的业务在如此的高成本资金之下,难以为继。
另一方面,这些小的平台,也很难拿到P2P的备案,可能今年6月之后,小平台将不复存在。
那时,就连最后的救命稻草,可能都不再存在。
甚至不少公司,开始用公司的股本金放款。
“投资机构的投资,加上这两年赚的钱,现在账面上还有几个亿,可以短暂维持。”某头部现金贷平台的资金负责人称。
但这样的模式,无疑也很难长久。
“目前,私募、自有资金、小的P2P平台,还能接到一些,维持业务还是可以的,但肯定很难再扩张了。”头部现金贷平台的创始人罗子业称。
行业的生死关头,大量小的现金贷平台,开始汹涌撤退。
现金贷最疯狂的时候,涌进来大量的温州炒房团、沿海地区的土豪团,他们拿出自有资金放现金贷。
而最近,这批人从现金贷全面撤退。某现金贷平台的创始人朱一金,就是其中一员。
“我们几十个土老板一起进的场,现在集体撤退。”朱一金透露,“我们把已放出去的贷款,委托给几家催收公司催款,公司全部解散。”
但他同时提到,不能将APP下线,不然以前的借款人看到平台倒闭,就完全不还钱了。
那这群土豪团们,都去了哪里?
“我们现在都在炒数字货币,现金贷市场已没啥搞头了。”朱一金称,下一个吸金风口,必然是数字货币无疑。
“说走就走了,几乎对我们没什么损失,监管真正管住的,是那些还想接着做的大平台。”朱一金称。
小平台掉头容易,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但对于大平台来说,他们辛辛苦苦创下的基业,不可能说放就放。
这大概是最讽刺的结局,劣币离场,良币来承受监管的重压。
04
现金贷平台未来路在何方?
在多重压力之下,现金贷在短期之内很难重现昨日的辉煌了,因此各种现金贷平台都纷纷在寻找出路,那未来路在何方呢?
一些平台,开始转型为2B的技术提供商。
“我们不能放款,给能放款的机构,提供技术和风控服务,总可以吧?”罗子业已开始重推他们的“SaaS”服务系统。
这片领域虽发展缓慢,但好歹能赚钱,且可以维持原有的品牌。
另一些平台,正在尝试找新的场景。
“原来简单粗暴的商业模式,肯定是走不通了。”罗子业正在思考,如何结合现金贷和场景双方的优势。
他正在考虑推出一种类似“虚拟信用卡”的产品,比如,给你2万的授信额度,你可以拿着这张卡去指定的教育机构使用,用于“学费分期”。
这种思路,就是将现金贷和场景结合,控制了钱的流动和去向,而不是简单粗暴的现金贷。
寻找创新突破口
现金贷之前发展都是一种乱放贷的状态,脱离消费金融的初衷,缺乏场景,资金流向不明等等。因此现金贷想要发展,就必须做出创新,回归消费金融的初衷,服务于场景经济。
目前已经有一些现金贷平台开始试水“保险分期”业务。
目前除了纷纷涌现的创业公司,巨头、持牌机构、现金贷公司都转型过来,开始布局。
保险这个弱需求产品,在分期的推动下,“起到很大的促销作用”。有人甚至提出,这是场景分期的下一个突围之地。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的保费收入,有3万多亿。假如保险都可以分期,这将是一块3万亿的肥沃土地。
这个介入消费金融和保险之间的新玩家,将掀起怎样的波澜呢?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