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支付机构备付金100%上交央行的新闻相信大家已经看到很多,对于备付金可能大家都不是很了解,甚至很多人认为这是不是银行又跟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过意不去了,今天我们就带大家来了解下事情的经过以及真相。
央行铁令:2019年1月14日之后,所有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必须100%上交央行。
备付金100%上交,其实是央行要求第三方支付机构断直连的一个遗留问题,2017年8月,央行支付结算司印发《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通知要求,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
这就是所谓的“断直连”,从2018年7月1日开始,所有第三方支付的业务来往都不能直接跟银行结算,而是必须统一接入网联。但是2018年7月1日之前, 很多第三方平台还有一些备付金,再加上系统对接工作没有开发好,所以央行给了第三方支付机构差不多半年的时间进行过渡。
这个过渡期内,央行根据不同的收单业务指定了最后上交备付金的最后期限,具体如下图:
随后央行又连续发出了几次特急文件,要求第三方支付机构必须完成备付金集中交存。比如6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对外发布《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关事宜的通知》的特急文件,该通知规定,自 2018 年 7 月 9 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 2019 年 1 月 14 日实现 100%集中交存。
2018年12月4日央行又发布了《关于支付机构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有关工作的通知》的特急文件,要求各大支付机构在2019年1月14日之前撤销所有客户的备付金账户。
备付金上交之后,第三方支付机构将告别躺着赚钱的日子,甚至有一些小的支付机构会倒闭。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网购以及移动支付的迅猛发展,支付业务已经成为了各大金融机构的必争之地,而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来说,备付金绝对是一个肥肉。
说到备付金,可能大家不是很理解,备付金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沉淀资金,比如我们在某个购物平台购买一件衣服100块钱,这100块钱在我们下单的时候就必须马上支付,但这个钱不会马上支付给卖衣服的商家,商家想要拿到这笔钱,必须等到购买衣服的客户确认收货之后才能拿到。而从客户下单到用户确认收款的时间大概是10到15天之间,这个过程就会产生一个沉淀资金,这个沉淀资金会放在第三方支付机构开设在银行的专有账户上。
有了这个时间差之后,第三方支付机构就可以利用这笔钱去投资,比如拿去做同业存款。这个备付金对于小规模第三方支付机构来说,可能效益不是很明显,但是对于那些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来说,绝对是一块很肥的肉。
比如某个第三方支付平台一年的交易量1000个亿,平均资金沉淀时间是十天时间,如果第三方支付机构拿这笔钱去做同业存款,就算按年利率3.5%计算,一年也可以赚9589万,如果一年的交易量是1万亿,那一年至少可以赚9.5个亿。
现在央行要求这些第三方支付机构段直连之后,这些第三方平台用户的备付金将直接交到开设在人民银行的专属账户上,这些第三方支付机构是不能随便动用这笔资金的,这样一来,这些第三方机构就会损失很大一笔投资收益。而对于那些严重依赖资金沉淀投资收益的小机构来说,甚至有可能会面临倒闭的风险。
断直连,100%上交备付金对第三方支付机构来说虽然是一种损失,但对于用户来说是一种保护。
可能对于断直联很多网友都有一些不同的看法,甚至有一些网友认为这是监管部门在保护银行的一种措施,不管大家怎么评论,我认为监管部门是公平公正的,每一个政策的出台,最核心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我国金融秩序的安全以及维护广大老百姓的资金安全。
断直连以及备付金上交之后,虽然损害了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利益,但对消费者来说绝对是利大于弊。以前第三方机构有资金池,可以拿用户的钱去投资,这对用户来说实际上是一种潜在的风险,万一哪一天这些第三方支付机构拿用户的资金去投资一些高风险的项目,如果投资失败了,那用户的钱就没法正常拿回,到时候损失的将是平台上的一些用户。
比如购买一件衣服,消费者已经支付了100块钱给第三方支付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拿着这些钱去做一些风险投资,假如投资项目失败了资金没法收回,那在用户确认收款之后,第三方平台就没有钱打给卖衣服的那个商家,相当于这个卖衣服的商家白卖了100块钱的衣服,这个风险由商家自己承担。
总之断直连以及上交备付金对于我国金融业来说是一个好的举措,这么做更有利于维护我国金融的稳定,保护广大消费者的权益。
与此同时,断直连以及上交备付金之后,更有利于监管部门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资金进行监管,防止出现洗钱等其他违法活动,同时监管部门也可以更加准确的掌握互联网金融数据,方便做出更加准确的指导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