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 简介
二. 正弦波震荡电路
三. 变压器反馈式振荡电路
四. 电感反馈式震荡电路
五. 电容反馈式震荡电路
六. 石英晶体正弦波震荡电路
七. 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八. 利用集成运放实现的信号转换电路
一. 简介
在模电基础中,波形的发生和信号的转换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波形发生主要包括正弦波振荡器和非正弦波振荡器。
正弦波振荡器是能够产生正弦波输出的电路。它基于正反馈原理,通常由放大电路、选频网络和正反馈网络组成。常见的正弦波振荡器有 LC 振荡器、RC 振荡器等。LC 振荡器适用于高频信号产生,其选频网络由电感和电容组成;RC 振荡器则常用于产生低频正弦波,选频网络由电阻和电容构成。
非正弦波振荡器能够产生方波、三角波、锯齿波等非正弦波形。例如,方波和三角波发生器通常由比较器和积分器组成。比较器将输入的缓慢变化信号转换为方波输出,而积分器则将方波积分得到三角波。
信号转换方面,包括电压-电流转换、电流-电压转换、模拟-数字转换和数字-模拟转换等。
电压-电流转换常用于需要将电压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来驱动特定负载的场合,例如在一些传感器应用中。
电流-电压转换则用于将电流信号转换为便于处理的电压信号。
模拟-数字转换(ADC)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数字系统进行处理和存储。常见的 ADC 类型有逐次逼近型、积分型等。
数字-模拟转换(DAC)则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实现数字系统对模拟世界的控制和驱动。
这些波形发生和信号转换的技术在电子电路设计、通信、自动控制、测量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 正弦波震荡电路
正弦波振荡电路是一种能够产生正弦波输出的电子电路。
正弦波振荡电路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 放大电路:提供能量,将微弱的输入信号进行放大。
- 正反馈网络:将输出信号的一部分反馈到输入端,且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同相,以满足自激振荡的相位条件。
- 选频网络:决定振荡频率,使得电路只在特定的频率上产生振荡。
根据选频网络的不同,正弦波振荡电路主要分为 LC 正弦波振荡电路和 RC 正弦波振荡电路。
LC 正弦波振荡电路中,选频网络由电感和电容组成。常见的有变压器反馈式、电感三点式和电容三点式等。这类电路适用于产生高频正弦波,振荡频率较高。
RC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选频网络由电阻和电容组成。典型的是文氏桥正弦波振荡电路,它结构简单,成本低,常用于产生低频正弦波。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起振条件包括幅度条件和相位条件。幅度条件要求反馈信号的幅度大于输入信号的幅度,使得振荡能够逐渐建立起来。相位条件要求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同相,以保证正反馈。
在实际应用中,正弦波振荡电路广泛用于通信、广播、测量等领域,为各种电子设备提供稳定的正弦波信号源。
三. 变压器反馈式振荡电路
变压器反馈式振荡电路是 LC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一种常见形式。
该电路主要由放大电路、LC 选频网络和变压器构成的反馈网络组成。
放大电路通常采用三极管或集成运放,为电路提供能量并实现信号放大。
LC 选频网络由电感和电容组成,其谐振频率决定了振荡电路的输出频率。
变压器反馈网络起到将输出信号的一部分反馈到输入端的作用。变压器的一次绕组与放大器的输出端相连,二次绕组与放大器的输入端相连。通过合理设计变压器的匝数比,可以满足正弦波振荡的幅度和相位条件。
相位条件方面,变压器的同名端正确连接使得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同相,从而形成正反馈。
幅度条件上,通过调整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和反馈系数,使得反馈信号的幅度大于输入时的净输入信号幅度,从而使振荡能够逐渐建立并稳定。
这种振荡电路的优点是容易起振,输出电压幅度较大,频率调节范围较宽。但由于变压器的分布电容和损耗等因素,其频率稳定性相对较差,常用于对频率稳定性要求不高的场合
四. 电感反馈式震荡电路
电感反馈式振荡电路,也称为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是一种常见的 LC 正弦波振荡电路。
该电路主要由放大器件(如三极管)、LC 选频网络和反馈网络组成。
LC 选频网络由电感和电容构成,其中电感有抽头,将电感分为两段,分别与电容相连,形成三个端点。
反馈信号取自电感两端,这两个端点和三极管的发射极构成了“三点”。
其工作原理如下:
在满足相位平衡条件时,反馈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假设三极管基极瞬时极性为正,由于放大器的倒相作用,集电极瞬时极性为负,那么电感的上端为负,下端为正,通过电容的耦合,反馈到基极的电压也是正,从而形成正反馈。
电感反馈式振荡电路的优点包括:
容易起振:由于电感的抽头位置选择合适,反馈较强,容易满足起振条件。
电路结构简单:使用的元件较少,易于搭建。
然而,它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输出波形不够理想:由于反馈电压取自电感,高次谐波成分较大,导致输出波形的失真相对较大。
频率稳定性稍差:电感值的变化对振荡频率有较大影响,因此频率稳定性不如电容反馈式振荡电路。
电感反馈式振荡电路常用于对波形要求不高、频率稳定性要求适中的场合。
五. 电容反馈式震荡电路
电容反馈式振荡电路,又称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是一种常见的 LC 正弦波振荡电路。
它主要由三极管、LC 选频网络和电容反馈网络组成。
LC 选频网络由电感和两个电容组成,两个电容的一端分别与电感相连,另一端相连后接到三极管的发射极,这三个连接点就是所谓的“三点”。
其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当三极管基极瞬时极性为正,经过三极管反相放大,集电极瞬时极性为负。此时电容的上端为负,下端为正,通过电容的耦合,反馈到基极的电压为正,形成正反馈。
电容反馈式振荡电路具有以下优点:
- 输出波形较好:由于反馈电压取自电容,高次谐波成分较少,输出波形较为接近正弦波。
- 频率稳定性较高:电容的容量相对较稳定,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小,所以振荡频率较为稳定。
不过,它也有一些缺点:
- 起振条件相对较苛刻:相比电感反馈式,电容反馈式的反馈系数相对较小,起振相对较难。
- 调节频率不太方便:改变电容的值来调节频率时,可能会影响反馈系数,需要重新调整电路参数。
电容反馈式振荡电路常用于对输出波形质量和频率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场合,如通信系统中的本地振荡器等。
六. 石英晶体正弦波震荡电路
石英晶体正弦波振荡电路是一种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正弦波产生电路。
石英晶体具有非常稳定的物理特性,其等效电路包含一个串联谐振支路和一个并联谐振支路。
串联谐振频率和并联谐振频率之间的区域呈现感性。
在石英晶体正弦波振荡电路中,石英晶体通常工作在串联谐振频率上,此时晶体的阻抗最小。
当电路的振荡频率等于石英晶体的串联谐振频率时,石英晶体在电路中相当于一个短路元件,提供了极低的阻抗路径,使得电路满足正反馈和起振条件。
由于石英晶体的品质因数非常高,频率稳定性极好,所以基于石英晶体的振荡电路能够产生高度稳定和精确的正弦波信号。
这种电路在对频率稳定性要求极高的场合,如通信设备、电子测量仪器等中得到广泛应用。
石英晶体正弦波振荡电路主要有并联型晶体振荡电路和串联型晶体振荡电路两种类型。
并联型晶体振荡电路中,晶体工作在感性区,与其他电感、电容元件一起构成选频网络,决定振荡频率。
串联型晶体振荡电路中,晶体在正反馈回路中起到短路元件的作用,只有当电路的振荡频率等于晶体的串联谐振频率时,电路才能满足起振和平衡条件。
总之,石英晶体正弦波振荡电路凭借石英晶体的卓越特性,能够为电子系统提供精准、稳定的正弦波信号。
七. 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非正弦波发生电路能够产生方波、三角波、锯齿波等非正弦波形。
常见的非正弦波发生电路有以下几种:
方波发生电路:通常由迟滞比较器和 RC 积分电路组成。迟滞比较器输出高电平和低电平两种状态,通过 RC 积分电路反馈到比较器的输入端,使得比较器的输入电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从而在输出端产生方波。
三角波发生电路:一般由方波发生电路和积分电路构成。方波输入到积分电路,经过积分作用得到三角波输出。
锯齿波发生电路:与三角波发生电路原理相似,但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时间常数不同。通过控制电容的充电和放电速度不一致,实现锯齿波的输出。
非正弦波发生电路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电容的充放电以及比较器的阈值特性。
在实际应用中,非正弦波发生电路常用于脉冲和数字电路中的时钟信号产生、函数发生器、电源中的开关控制信号等领域。
八. 利用集成运放实现的信号转换电路
利用集成运放实现的信号转换电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电压-电流转换电路:
- 负载接地型:通过运放和电阻网络,将输入电压转换为输出电流。例如,基于负反馈原理,利用电阻将运放的输出电流引到负载,实现输入电压对输出电流的控制。
- 负载浮地型:常用于需要高精度和大电流输出的场合。运放和一些精密电阻构成反馈网络,使输入电压精准地控制输出电流。
电流-电压转换电路:
- 通常采用一个电阻将输入电流转换为电压输出。当输入电流流过电阻时,会在电阻两端产生与电流成正比的电压降,这个电压被运放放大或缓冲后输出。
模拟-数字转换电路(ADC):
- 集成运放可用于 ADC 中的前置放大器、比较器等部分。例如,在逐次逼近型 ADC 中,运放可对输入模拟信号进行放大和缓冲,以提高转换精度。
数字-模拟转换电路(DAC):
- 运放可用于构成 DAC 的输出缓冲级,改善 DAC 输出的驱动能力和稳定性。
这些信号转换电路利用了集成运放的高增益、高输入阻抗和低输出阻抗等特性,能够实现不同类型信号之间的精确转换,广泛应用于测量、控制、通信等电子系统中。在设计这些电路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性能要求,合理选择运放的型号、电阻阻值等参数,以确保电路的精度、稳定性和带宽等指标满足应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