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一、算法原理
- 1、概述
- 2、参考文献
- 二、软件操作
- 三、结果展示
- 1、原始图像
- 2、处理结果
一、算法原理
1、概述
SAR系统观测到的是电磁波入射地球表面后反射(后向散射)的雷达脉冲的强度和相位信息。这个信息编码到雷达坐标系统下,即斜距坐标系,被记录下来。在一些应用中,需要将SAR数据从斜距坐标系转到地理坐标系。这个过程就是SAR数据的地理编码(Geocoding)。
雷达传感器测量的是发射脉冲和接收信号强度的比,这个比值称为后向散射。经过辐射定标的后向散射强度信息,不受SAR数据观测几何(不同SAR传感器或不同接收模式)的影响,相当于归一化到同一标准下,可以进行对比和分析。这个过程就是SAR数据的辐射定标(Calibration)。
根据雷达方程,SAR数据辐射定标的公式为:
P d = P t ⋅ G t A ( θ e l , θ a z ) ⋅ G r A ( θ e l , θ a z ) ⋅ λ 3 ⋅ G r E ⋅ G p ( 4 π ) 3 ⋅ R 3 ⋅ L S ⋅ L a ⋅ A ⋅ σ o + P n P_d=\frac{P_t\cdot G_t^{A}(\theta_{el},\theta_{az})\cdot G_r^{A}(\theta_{el},\theta_{az})\cdot \lambda^{3}\cdot G_r^{E}\cdot G_p}{(4\pi)^3\cdot R^3\cdot L_S\cdot L_a}\cdot A \cdot \sigma^o+P_n Pd=(4π)3⋅R3⋅LS⋅LaPt⋅GtA(θel,θaz)⋅GrA(θel,θaz)⋅λ3⋅GrE⋅Gp⋅A⋅σo+Pn
其中:
- P d P_d Pd为传感器接收到的后向散射强度。
- P t P_t Pt为传输功率。
- P n P_n Pn为附加功率。
- G A G^A GA为透视和接收天线增益。
- G E G^E GE为雷达接收器的电流增益。
- G p G_p Gp为处理器常数。
- R R R为距离传播损耗。
- θ e l \theta_{el} θel为天线仰角。
- θ a z \theta_{az} θaz为天线方位角。
- L L L为大气和系统的损耗。
- A A A为散射面积。
总的来说,SAR数据的辐射定标参数包括:散射面积 ( A ) (A) (A)、天线增益 ( G 2 ) (G_2) (G2)和距离传播损耗 ( R 3 ) (R^3) (R3)。
为了得到定标所用到的几何参数,需要输入DEM文件,所以在SARscape中,地理编码和辐射定标的操作是在同一个工具中完成的,在地理编码的时候可以计算出定标参数。
定标结果是无量纲的(单位是linear),由于后向散射的量级都比较小,实际工作中便于分析往往会转成dB的单位,如果要输出dB为单位的定标结果(10*log10 of the linear value),可以选择相应单位的定标结果输出。
定标结果一般采用以下命名:
- Sigma——后向散射系数,就是通常说的散射体反射回来的雷达强度,单位是dB
- Gamma——用入射角归一化的后向散射系数
- Beta——雷达亮度(反射率)系数
要输出某个形式的后向散射系数,也可以通过地理编码时的参数设置实现。
2、参考文献
[1] SARscape中SAR数据的地理编码和辐射定标
[2] 刘秀芳,刘佳音,洪文. SAR图像地理编码处理流程的研究 [J]. 遥测遥控, 2005, (04): 12-18.
[3] 彭江萍,丁赤飙,彭海良. 星载SAR辐射定标误差分析及成像处理器增益计算 [J]. 电子科学学刊, 2000, (03): 379-384.
二、软件操作
(1)Toolbox 中,选择/SARscape/Basic/Intensity Processing/Geocoding/Geocoding and Radiometric Calibration。
(2)在Geocoding and Radiometric Calibration面板:
-
数据输入( Input Files )面板,单击 Brower 按钮,选择所要处理的SLC数据。
-
可选文件(Option Files),控制点文件和散射范围文件。
-
投影参数(DEM/Cartographic System),输入DEM文件或投影信息提供地理编码的坐标系信息。若是输入DEM数据,最后输出结果默认以DEM投影参数为准。如果不输入DEM数据,则设置Output Projection。
• 参数设置(Parameters)面板,主要参数(Principal Parameters)
-
像元大小(X Grid Size):20
-
像元大小(Y Grid Size):20
-
辐射定标(Radiometric Calibration):是否进行辐射定标,选择True就是进行辐射定标。
-
散射面积(Scattering Area):选择辐射定标的话,该参数激活。散射面积用于辐射定标,有两个选项,Local Incidence Angle是运算快,对地形起伏大的区域,精度低一些;true area方法运算时间长,精度高。默认的是Local Incidence Angle的方法。
-
辐射归一化(Radiometric Normalization):是否进行辐射归一化,选择True就是进行辐射归一化,要在下面设置归一化的方法。默认为False。
-
辐射归一化方法(Normalization Method):提供两个辐射归一化方法,Cosine correction方法是后向散射变异系数只在距离向做补偿;Semi-empirical correction方法是后向散射系数变异系数既考虑了距离向也考虑了地形条件。选择辐射归一化不选择,该参数激活。
局部入射角校正(Local Incidence Angle):是否生成每个像元的入射角文件。默认为False,不生成。 -
叠掩/阴影处理(Layover/Shadow):是否生成叠掩/阴影区域的掩膜文件,默认为False,不生成。
-
生成原始几何(Additional Original Geometry):是否生成斜距或者地距的定标结果。默认为False,不生成。
-
输出类型(Output type):定标结果的输出单位,默认为Linear,可以选择dB,或者两者都输出。
•数据输出( Output Files): 输出路径和文件名按照默认,自动添加了 _geo
的后缀。
(3)单击 Exec 执行。
完成后,结果在ENVI中自动加载并显示_slc_pwr_geo数据。
如果选择了辐射定标,查看_geo数据的DN值,就是sigma后向散射系数,默认得到的是linear的值。
默认的辐射定标的结果是sigma,如果要得到gamma或者beta,在Geocoding和Radiometric Calibration面板中的参数设置,选择Other Parameters参数,设置相应的定标结果。
如果辐射定标的结果在后向散射很大的区域存在NaN值,说明该像元的后向散射系数超过了软件设定的阈值,可以在Geocoding和Radiometric Calibration面板中的参数设置,选择Other Parameters
参数,将Max Value in Calibration
参数调大。默认是5。
数据中若存在海域,如果海域区域的定标结果为NaN,原因是地理编码和辐射定标时使用的参考DEM中海域没有值,这种情况下,如果研究区是海域区域,在参考坐标系中,使用平均椭球体高程即可。如果研究区不包括海域区域,则不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