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4月19日,在CCF人形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技术巡回研讨会(武汉站)上,乐聚机器人与地瓜机器人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基于RDK X5、RDK S100以及更高性能的国产大算力平台,就夸父(KUAVO)、鲁班(ROBAN)、Aelos,大、中、小三款明星机器人产品展开全面合作,共同推进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国产化进程。作为此次战略合作的第一步,双方在活动上联合推出了Aelos Embodied具身智能人才培养平台,该平台以地瓜机器人RDK X5开发者套件为核心算力载体,集成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开发的TongVerse虚拟仿真平台,并辅以高校联合打造的立体化教学方案,为高校、高职培养「懂算法、会实操、能创新」的新型具身智能人才,提供了软硬协同育人的完善解决方案。
RDK X5深度赋能
打造国内首个具身智能人才培养平台
在具身智能教育领域,算力平台与机器人本体的深度协同是技术落地的关键。乐聚机器人全新推出的 Aelos Embodied具身智能人才培养平台,搭载地瓜机器人RDK X5开发者套件,实现了硬件算力的全面升级,使其在步态规划、传感器融合、多模态交互等复杂任务中实现毫秒级响应,支持二次深度开发与算法快速迭代。
在软件生态层面,Aelos Embodied 支持图形化编程、Lua/Python3 等多语言开发环境,兼顾零基础入门与高阶算法开发需求。配套的 TongVerse 虚拟仿真开发平台,具备高度的物理真实感和图像真实感,提供高质量的场景渲染与动态仿真,可以与机器人实现Sim2Real跨平台应用能力。更值得一提的是,Aelos 机器人与仿真环境均已接入通用模型,支持语义理解、行为规划等具身智能场景,为高校科研与教学提供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链条工具链。
高校联合开发
五位一体培养复合型人才
针对当前高校及职业院校人工智能教育 “重算法轻实操、缺硬件少场景” 的痛点,Aelos Embodied 具身智能人才培养平台构建了「课程体系 + 教学硬件 + 教学软件 + 师资培训 + 赛事出口」五位一体的立体化培养体系:
- 分层课程体系,覆盖多专业需求
由高校联合开发,分别针对「职业教育的应用技能培养」和「高等教育的具身技术实践」的差异化需求,开设了覆盖通用模型技术、环境交互及迁、仿真实践以及具身智能部署调试在内的完善课程体系,可适配自动化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集成电路类、机械类以及双创类、师范类等多专业教学需求。
- 全栈教学资源,降低落地门槛
提供包括授课PPT、教案、示例案例、实验手册在内丰富的配套资源,能够帮助教师快速开展教学,搭配Aelos人形机器人硬件平台与TongVerse仿真软件,实现「虚拟编程 - 仿真验证 - 实机调试」闭环教学。此外,该平台还支持 C/C++、Python、ArkTs等多语言开发及ROS、开源鸿蒙系统,满足不同院校的技术栈偏好。
- 赛事赋能,以赛促学激发创新
目前,Aelos Embodied已被纳入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单独赛项,并设置了「虚拟场景搭建 & 实体机器人部署」双项考核,不仅为院校提供成果展示平台,更通过「竞赛 + 课程 + 联合开发」模式,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与创新实践能力。
持续深化合作
携手共建具身智能教育生态
随着具身智能技术加速落地,产业对「懂机器人硬件、会场景化算法开发、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复合型人才需求井喷。此次合作不仅是双方在教育领域的技术落地,更标志着具身智能人才培养从「零散探索」 迈向「体系化建设」。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乐聚机器人凭借Aelos、鲁班、夸父等明星产品在教育科研、商业服务、智能制造等领域构建了深厚的硬件研发与场景应用经验。
乐聚机器人副总裁柯真东表示,乐聚深耕机器人教育多年,始终致力于将前沿技术转化为可落地的教学方案。此次与地瓜机器人合作,通过 RDK X5 算力平台与 Aelos 硬件本体的深度融合,我们首次为高校、高职打造了‘软硬件协同、虚实一体化’的具身智能教学平台。未来,乐聚将继续发挥硬件研发与场景优势,基于夸父、鲁班、Aelos等大、中、小三款明星产品,持续深化与地瓜机器人的合作,推动具身智能的国产化进程。
依托底层算力平台优势,地瓜机器人已赋能超过200家高校、200+中小创客、近10万名个人开发者,打造了多元化的智能机器人生态。地瓜机器人开发者生态副总裁胡春旭表示:“此次与乐聚的合作,是双方通过「算力平台 + 教学生态」深度协同,降低具身智能开发门槛的重要开端。未来,双方还将基于RDK S100百TOPS级以及更高算力平台,在夸父、鲁班专业级双足人形机器人上开展全面的合作,进一步探索具身智能机器人在高等教育上的人才培养,让更多院校和学生能够参与到这一前沿领域。”
此次双方携手,既是硬件场景化与算力平台化的优势共振,更是教育创新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耦合。随着Aelos Embodied具身智能人才培养平台加速落地,预计未来3年将覆盖全国200余所院校,培育数万名掌握具身智能核心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我国机器人产业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