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太网中,数据的传输使用()。
A直接的二进制
B循环码
C曼彻斯特编码
D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解析:
以太网中,曼彻斯特编码
2、(重点)以下关于自顶向下开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自顶向下过程因为单元测试而比较耗费时间
B自顶向下过程可以更快发现系统性能方面的问题
C相对于自底向上方法,自顶向下方法可以更快得到系统的演示原型
D在自顶向下的设计中,如发现一个错误,通常因为底层模块没有满足其规格说明(因为高层模块已经被测试过了)
解析:
自顶向下的优点:
1可为企业或机构的重要决策和任务实现提供信息。
2支持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体性规划,并对系统的各子系统协调和通信提供保证。
3方法的实践有利于提供企业人员整体观察问题能力,从而有利于寻找到改进企业组织的途径。
自顶向下的缺点:
1对系统分析和设计人员的要求较高。
2开发周期长,系统复杂,一般属于成本高,投资大。
3对大型系统而已,自上而下开发对底层缺乏约束力。
4从经济角度看,很难看自顶向下在经济上是合算的。
答案:C
3、处理一个连续时间信号,对其进行采样的频率是3kHz,为了不失真,则该连续信号的最高频率可能是()。
解析:
为了保证不失真,采样频率至少为信号频率的两倍,所以为1,5kHz
4、数据库设计的()阶段进行关系反规范化。
A需求设计
B概念设计
C逻辑设计
D物理设计
解析:
数据库设计分为 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
逻辑结构设计,将概念结构转换相应的数据模型,并根据用户处理要求、安全性考虑,在基本表的基础上建立必要的视图,并对数据模型进行优化。
在此阶段有:数据模型设计、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关系模式规范化、确定完整性约束、确定用户视图、反规范化设计在此阶段。
5、(必考百分之百)OSI定义了7层协议,其中除()外,每一层均能提供相应的安全服务。
A应用层
B表达层
C会话层
D物理层
解析:
OSI安全架构定义了7层协议,除了第五层(会话层)外,每一层均能提供相应安全服务。
最适合配置安全服务的是 物理层、网络层、运输层及应用层,其它层不宜配置安全服务。
OSI(开放系统互连)七层模型是一个概念模型。
1物理层:负责数据物理传输,包括 电压、电缆规范、集线器、中继器等。
2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之上,负责将比特流组合成帧,并处理错误检测和流量控制,如以太网、PPP等协议。
3网络层:负责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实现网络互连。主要协议包括IP、ICMP、IGMP。
4传输层:提供端与端的通信连接,如TCP和UDP,保证数据传输。
5会话层:建立、管理和终止网络连接上的回话,如RPC、SQL等协议。
6表示层:处理表示层数据转换问题,确保不同系统数据正确解释,如加密、压缩等。
7应用层: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如HTTP、FTP、SMTP等协议,处理文件传输,电子邮箱等。
6、(重点)”系统需要支持的最大并发并发用户数量直接影响传输协议和数据格式”描述了系统架构设计中的一个()。“由于系统的业务逻辑目前尚不清楚,因此现有系统三层架构中的第二层可能会出现功能重复,这会影响系统的可修改性”描述了系统架构设计中的一个()。
A敏感点
B风险点
C非风险点
D权衡点
解析:
敏感点是一个或多个构件的特性。
权衡点,多种质量属性的权衡。比如安全性,可修改,可用性,性能。
而题目中的传输协议和数据格式,并不是质量属性。
答案:A B
7、软件架构需求是指用户对目标软件系统在功能、行为、性能、设计约束等方面的期望。以下活动中,不属于软件架构需求过程范畴的是()。
A设计构件
B需求获取
C标识构件
D架构需求评审
解析:
软件架构需求 是指用户对目标软件系统在 功能、行为、性能、设计约束。
答案:A
8、下列不属于专利法范畴的是()。
A发明
B实用新型
C外观设计
D商标法
解析:
本法所称的发明创造是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发明指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指对产品的形状适用新的技术方案。
外观设计对形状应用新设计。
答案:D
9、体系结构演化包含六个步骤,分别是需求变化归类,制定体系结构演化计划,修改、增加或删除构件、()、构件组装与测试、技术评审。
A开发构件
B更新构件间的相互作用
C对构件进行性能优化
D对构件进行评估
解析:
体系结构的演化 包含六个步骤,制定体系结构演化计划、修改、增加或删除构建、更新构件间的相互作用、构件组装与测试、技术评审。
10、SOA架构的UDDI是一个用于发现和集成web服务的协议标准。
WSDL是一种用于描述web服务接口的xml格式语言。
SOAP是一种基于xml的消息传输协议,用于web进行通信,它定义了消息格式,编码规范和RPC约定,用于应用程序之间交换结构信息。(如HTTP,SMTP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