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N/LSTM/GRU/TRANFORMER/编码器解码器理解

编码器和解码器是一种框架,lstm和gru都是这个框架中对这一框架的不同实现
编码器与解码器是一种架构,一种思想,注意力也是一种思想,相互独立,只是二者可以结合以用来训练模型可以提升模型能力
rnn gru lstm是三种不同的模型 里面并没有注意力机制这回事
RNN中有编码器和解码器实现,为什么要重新使用gru定义解码器和编码器?
编码器和解码器是一种思想,工业界实现目前也仅仅使用一个,但是通过编码器和解码器搭建架构模型会更好.但是在业界训练中提升模型能力最主要的数据,数据越多模型能力越强.
gru/rnn/lstm 都可以用来搭建编码器和解码器结构

transformer word2vec seq之间的区别:
Seq2Seq、Word2Vec和Transformer是三种不同的深度学习模型,各自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有着不同的应用和特点。下面我将分别解释它们的区别和特点:

  1. Seq2Seq(序列到序列模型)
    ● 定义和应用:
    ○ Seq2Seq模型是一种用于处理序列到序列的任务的架构,最典型的应用是机器翻译和文本摘要。它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编码器(Encoder)和解码器(Decoder)。编码器将输入序列(如源语言句子)转换为一个固定长度的中间表示或上下文向量,而解码器则根据这个中间表示生成目标序列(如目标语言句子)。
    ● 特点:
    ○ Seq2Seq模型通常基于循环神经网络(RNN)或者Transformer等结构实现。它在处理长序列时可能面临梯度消失或爆炸的问题,因此在实践中往往采用LSTM或GRU等门控循环单元来缓解这些问题。

  2. Word2Vec(词嵌入模型)
    ● 定义和应用:
    ○ Word2Vec是一种词嵌入模型,用于将文本中的词语转换为密集向量表示。它通过学习语境中词语的分布信息,将每个词语映射到一个高维空间中的向量。Word2Vec模型有两种常见的实现方式:Skip-gram模型和CBOW模型(Continuous Bag of Words),分别用于预测上下文词语或中心词语。
    ● 特点:
    ○ Word2Vec模型常用于词语的语义表示和词语之间的关系建模。它的训练效率高,能够捕捉词语的语义信息,并广泛应用于文本挖掘、信息检索和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中。

  3. Transformer(注意力机制模型)
    ● 定义和应用:
    ○ Transformer是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深度学习模型,专门用于处理序列数据。它通过多头自注意力机制(Multi-Head Self-Attention)和位置编码(Positional Encoding)来建模输入序列的全局依赖关系,而无需依赖循环神经网络。Transformer模型主要用于机器翻译、语言建模、文本生成等任务。
    ● 特点:
    ○ Transformer模型的关键创新是引入自注意力机制,使得模型能够并行处理序列中的不同位置信息,大大提升了处理长序列的能力。它在效率和性能上相对于传统的RNN模型有显著优势,尤其适合于需要全局信息交互和长期依赖建模的应用。
    区别总结:
    ● 应用场景:Seq2Seq适合序列到序列的任务如翻译和摘要,Word2Vec用于词嵌入和语义表示,Transformer适合处理长序列和全局依赖关系的建模任务。
    ● 模型结构:Seq2Seq包括编码器和解码器,Word2Vec主要是通过预测上下文或中心词来学习词向量,Transformer基于注意力机制构建了层级结构用于序列建模。
    ● 技术创新:Transformer引入了自注意力机制和位置编码,避免了传统RNN的长程依赖问题,Word2Vec提供了有效的词语表示方式,而Seq2Seq则提供了解决序列到序列任务的框架。

rnn/lstm/gru中编码器与解码器体现在哪里:
在循环神经网络(RNN)中,无论是传统的RNN、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还是门控循环单元(GRU),编码器-解码器(Encoder-Decoder)架构的基本思想和实现方式是相似的。以下是它们在编码器和解码器方面的共同点:

编码器(Encoder)

  1. 接受输入序列:
    ○ 编码器接收一个序列的输入数据,例如文本序列或时间序列。每个时间步,输入数据被送入RNN中处理。
  2. 编码输入序列:
    ○ RNN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其递归结构处理输入序列。对于每个时间步,RNN接收当前时间步的输入和前一个时间步的隐藏状态,并生成当前时间步的输出和新的隐藏状态。
    ○ 编码器通过这种方式逐步处理输入序列的每个元素,并生成一个最终的隐藏状态或者所有时间步的隐藏状态序列作为编码后的表示。

解码器(Decoder)

  1. 接收编码后的表示:
    ○ 解码器接收编码器生成的最终隐藏状态或者所有隐藏状态序列作为其初始状态。
  2. 生成目标序列:
    ○ 解码器同样是一个RNN结构,它接收一个特殊的起始符号作为第一个输入,并逐步生成目标序列的每个元素。
    ○ 每个时间步,解码器使用当前时间步的输入和前一个时间步的隐藏状态,预测下一个时间步的输出。
  3. 生成终止符号:
    ○ 解码器在生成序列时,通常也考虑一个特殊的终止符号,一旦预测到终止符号,解码器停止生成序列。

共同点总结

在RNN(包括LSTM和GRU)中,编码器和解码器的体现方式确实是类似的:

● 编码器负责将输入序列转换为一个上下文向量或者表示,捕捉输入序列的语义和结构信息。
● 解码器则使用编码器生成的表示,结合目标序列的开始符号,逐步生成目标序列的每个元素,并在需要时结束生成。

区别与应用

虽然它们在编码器和解码器的基本设计上类似,但LSTM和GRU相对于传统的RNN在处理长期依赖性和梯度消失问题上有所改进,因此更适合处理复杂的序列任务。选择何种RNN结构通常取决于具体任务的需求和性能考虑。

综上所述,无论是RNN、LSTM还是GRU,它们都能够有效地构建编码器-解码器架构,用于处理序列到序列的学习任务,例如机器翻译、文本生成等。

注意力机制分类:
● 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
● 定义:自注意力机制是一种机制,用于在单个序列或集合内部不同位置或实体之间建模关系。它允许模型在处理序列时动态地将注意力分配给不同位置的元素,从而更好地捕捉全局依赖关系。
● 适用场景:特别适用于处理长序列或集合,如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句子、文档或图像中的像素。
● 外部注意力机制(External Attention):
● 定义:外部注意力机制是一种机制,用于处理不同数据集合或序列之间的关系。它允许模型在多个数据集合之间动态地分配注意力,以促进跨数据集合的信息交互和整合。
● 适用场景:常见于多模态任务(如图像标注、视频分析)、多文档处理(如文档摘要、信息检索)等需要跨数据集合信息交互的应用。
● 局部注意力机制(Local Attention):
● 定义:局部注意力机制是一种机制,限制模型在处理长序列时只关注部分局部区域,从而减少计算复杂度并提高效率。相比全局注意力机制,它通常在计算上更为高效。
● 适用场景:主要用于处理较长序列时的效率问题,如语音识别、长文本处理等。
● 多头注意力机制(Multi-Head Attention):
● 定义:多头注意力机制是一种机制,通过同时应用多个注意力头(attention head)来增强模型对不同表示空间的建模能力和表达能力。每个注意力头都可以关注输入的不同部分。
● 适用场景:广泛应用于Transformer模型中,用于处理复杂的语义关系和全局依赖。
● 混合注意力机制(Mixture of Experts Attention):
● 定义:混合注意力机制是一种机制,结合了多个专家模型的预测结果和注意力权重,以综合各个模型的优势。它允许模型动态选择和整合不同专家模型的输出。
● 适用场景:常见于大规模模型集成、多任务学习以及模型对抗训练等复杂应用场景。

注意力之间的区别:
在LSTM(长短期记忆网络)中,注意力机制可以大致分为两类: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和外部注意力机制(External Attention)

  1. 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
    自注意力机制是指在处理序列数据时,模型关注序列内不同位置之间的依赖关系和重要性。在LSTM中,自注意力机制可以用于以下两种方式:
    ● 内部注意力:在编码器或解码器内部使用自注意力,用于捕捉序列中不同位置的依赖关系。这种注意力机制帮助模型更好地理解长距离依赖和序列中的重要部分。
    ● 自注意力池化:在模型的池化层或者特征提取层中使用自注意力,将注意力权重应用于序列中的不同部分,以提取和加权特征表示。这有助于提升模型对输入序列的理解和表示能力。
  2. 外部注意力机制(External Attention)
    外部注意力机制是指模型通过与外部信息进行交互,例如与另一个序列或者全局信息的交互,以增强模型的表达能力和决策能力。在LSTM中,外部注意力机制的应用方式包括:
    ● 注意力机制加权:将注意力权重应用于与另一个序列或全局信息的交互中,用于对目标序列或外部信息的表示进行加权和整合。
    过程推理和解释
    自注意力机制过程推理:
  3. 计算注意力分数:对于每个查询(query),计算其与序列中所有位置的关联性得分(通常使用点积、缩放点积等方法)。
  4. 计算注意力权重:将关联性得分通过softmax函数转换为注意力权重,表示每个位置对当前查询的重要性。
  5. 加权求和:使用注意力权重对序列中的值(通常是值向量)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当前查询的注意力表示(通常称为注意力输出)。
    外部注意力机制过程推理:
  6. 外部信息准备:获取外部信息或目标序列的表示,作为额外输入。
  7. 计算注意力分数:对于每个查询(query),计算其与外部信息(或目标序列)中所有位置的关联性得分。
  8. 计算注意力权重:将关联性得分通过softmax函数转换为注意力权重。
  9. 加权求和:使用注意力权重对外部信息(或目标序列)的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当前查询的注意力加权表示。
    自注意力机制与外部注意力机制区别:
  10. 自注意力机制确实主要用于处理一个序列(比如一个句子)内部各个位置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是捕捉序列内部的长距离依赖关系和局部关系,而不涉及不同序列之间的交互。
  11. 外部注意力机制不仅仅限于处理不同句子(或不同序列)之间的关系,它可以处理模型与外部信息之间的交互,包括但不限于:
    ○ 处理不同句子(或序列)之间的关系,例如在机器翻译任务中,对源语言句子和目标语言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建模。
    ○ 处理跨模态任务中不同数据类型(比如图像和文本)之间的关系,例如在图像标注任务中,将图像的表示与对应的文本描述进行对齐。
    因此,外部注意力机制可以处理模型与外部信息或不同序列之间的交互关系,而不仅限于处理不同句子之间的关系。

注意力机制规则:
理解注意力机制的基本原理和两种情况(自注意力和一般注意力)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详细解释:

  1. 基本原理
    注意力机制是一种用于动态地计算输入序列中不同部分之间关联程度的机制。它通常由三个输入组成:
    ● Q (Query):用来计算注意力权重的向量,代表当前需要关注的位置或实体。
    ● K (Key):用来衡量每个位置或实体与Q的相关性的向量。
    ● V (Value):根据注意力权重加权得到的表示,代表每个位置或实体的价值。

  2. 自注意力计算规则
    当Q、K、V都相等时,即Q=K=V,这时的注意力机制称为自注意力(Self-Attention)。在自注意力中,每个位置或实体都与其它所有位置或实体计算关联性,然后根据这种关联性动态地调整自身的表示。

过程解释:
● 计算注意力分数:对于给定的Q,计算它与每个位置或实体K之间的相关性。这通常通过一个评分函数(如点积、加性或其他)来完成。
● 计算注意力权重:将注意力分数经过softmax函数处理,得到每个位置或实体的注意力权重。这些权重表示了Q应该如何将不同K的信息进行加权组合。
● 加权求和:使用得到的注意力权重对V进行加权求和,得到Q在整个输入序列中的注意力表示。

生活例子:
假设你正在阅读一篇文章,文章中有许多段落(类比为序列中的不同位置或实体),而你的注意力需要集中在理解每个段落的关键信息上。这时,Q可以看作是你当前的阅读焦点,K是各个段落的主题或关键词,V是每个段落的具体内容。通过自注意力机制,你可以根据当前理解的内容(Q)来动态地调整你对各个段落(K和V)的关注程度,从而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

  1. 一般注意力计算规则
    当Q、K、V不相等时,即每个向量都代表不同的信息时,就是一般的注意力计算规则。在这种情况下,注意力机制依然通过类似的步骤计算Q与K之间的相关性,并根据这种相关性调整Q的表示。
    过程解释:
    ● 计算注意力分数:对于给定的Q,计算它与每个K之间的相关性。
    ● 计算注意力权重:将注意力分数经过softmax处理,得到每个位置或实体的注意力权重。
    ● 加权求和:使用得到的注意力权重对V进行加权求和,得到Q在整个输入序列中的注意力表示。
    生活例子:
    假设你在处理一个团队的工作任务,Q可能代表你关注的具体任务,K可能代表团队中不同成员的技能或责任,V可能代表每个成员在完成任务中的贡献。通过一般的注意力机制,你可以根据当前任务(Q)动态地调整你对团队中每个成员(K和V)的关注程度,以便更好地分配工作和完成任务。
    总结
    注意力机制通过动态地计算和调整输入序列中不同部分的关注程度,显著提升了深度学习模型在处理序列数据时的效果和效率。自注意力和一般注意力是其两种基本形式,根据具体任务和数据特性选择合适的注意力机制可以极大地改善模型的表现。

基于pythorch和tensorflow版本的注意力机制区别:
pytorch版本的是乘型attention,tensorflow版本的是加型attention
计算注意力权重时的不同方式:

  1. 乘型注意力(Multiplicative Attention):
    ○ 计算过程:乘型注意力通过计算查询张量Q和键向量K之间的内积来得到注意力分数(score),即 score=Q⊤K\text{score} = Q^\top Kscore=Q⊤K。
    ○ 特点:乘型注意力在计算上更为复杂,因为需要进行矩阵乘法操作,但通常在计算资源充足的情况下能够提供更精确的注意力分布。
  2. 加型注意力(Additive Attention):
    ○ 计算过程:加型注意力直接通过将查询张量Q和键向量K相加,然后应用一个激活函数(如tanh),最终得到注意力分数(score),即 score=tanh(WqQ+WkK)\text{score} = \text{tanh}(W_q Q + W_k K)score=tanh(WqQ+WkK)。
    ○ 特点:加型注意力相对于乘型注意力来说计算上更为简单,因为只涉及加法和激活函数,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失去一些精确性。
    ● 乘型注意力在生成过程中更为准确,因为它直接计算了查询张量Q和键向量K之间的相似性。
    ● 加型注意力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更高效,尤其是在处理较大规模数据时,因为其计算复杂度较低。
    编码和解码过程中的不同:
    编码过程:
  3. 输入表示:
    ○ 乘型注意力:在PyTorch中使用乘型注意力时,通常将查询张量Q作为当前时间步的输入(例如"welcome"),与上一个时间步的隐藏状态(prev_hidden)拼接后,通过权重矩阵W进行线性变换得到注意力分数。
    ○ 加型注意力:在TensorFlow中使用加型注意力时,会将查询张量Q(例如"welcome"的词嵌入表示)与上一个时间步的隐藏状态直接相加,然后应用一个激活函数(如tanh)生成注意力分数。
  4. 键向量K和值向量V的选择:
    ○ 乘型注意力:一般情况下,键向量K可以选择上一个时间步的隐藏状态,值向量V可以选择编码部分每个时间步的输出结果。这些向量用于计算注意力分布,将注意力分布乘以值向量V得到加权后的编码结果。
    ○ 加型注意力:键向量K和值向量V的选择方式类似,但在TensorFlow中由于使用加法而不是乘法,计算得到的注意力权重不同。
    解码过程:
  5. 自回归机制:
    ○ 在解码阶段,模型逐步生成输出序列。比如,给定输入"welcome"预测"to",然后输入"to"预测"Beijing"。
    ○ 乘型注意力:在PyTorch中使用乘型注意力时,每个时间步的查询张量Q是当前时间步生成的词的嵌入表示,用于检索编码阶段输出的值向量V的注意力分布。
    ○ 加型注意力:在TensorFlow中使用加型注意力时,查询张量Q由当前时间步生成的词的嵌入表示与上一个时间步的隐藏状态相加,然后用于计算注意力分布。
  6. 注意力机制的应用:
    ○ 乘型注意力:解码阶段通过乘型注意力精确计算每个查询张量Q与键向量K之间的相似性,以生成精确的注意力分布,进而用于加权求和编码阶段的值向量V。
    ○ 加型注意力:虽然计算上更简单,但在解码阶段可能会失去一些精度,因为注意力分数是通过加法和激活函数计算得出的,可能无法完全捕捉到乘型注意力的精确度。
    总结:
    ● 在编码过程中,乘型注意力(PyTorch)通常通过矩阵乘法计算注意力分数,相对更为精确。而加型注意力(TensorFlow)通过加法和激活函数计算注意力分数,可能计算上更为简单。
    ● 在解码过程中,乘型注意力能够提供更细致的注意力控制,用于生成每个时刻的输出。而加型注意力在一定情况下可能效率更高,但注意力权重的准确性可能稍有降低。

注意力机制计算方式:
注意力机制计算规则的区别和生活例子

在了解了三种常见的注意力计算规则后,下面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它们的区别。

  1. 线性变化后使用Softmax处理

公式:
[ \text{Attention}(Q, K, V) = \text{Softmax}(\text{Linear}([Q, K])) \cdot V ]

解释:
将查询信息 (Q) 和键信息 (K) 合并,进行一次线性变化(类似于简单的加权求和或线性组合),然后使用Softmax来获得注意力权重,再与值信息 (V) 结合。

生活例子:
假设你在选择晚餐。你有两种信息来源:朋友的推荐 (Q) 和餐馆的评价 (K)。你将这些信息合并,通过一个线性转换(比如结合朋友的推荐分数和评价分数),然后用Softmax(类似归一化)处理,决定你对每个餐馆的兴趣度。最后,你结合每个餐馆的实际菜单 (V) 进行选择。

  1. 线性变化后使用tanh激活再进行内部求和

公式:
[ \text{Attention}(Q, K, V) = \text{Softmax}(\text{sum}(\tanh(\text{Linear}([Q, K])))) \cdot V ]

解释:
将查询信息 (Q) 和键信息 (K) 合并,进行一次线性变化,然后用tanh激活函数处理,再进行内部求和,使用Softmax获得注意力权重,再与值信息 (V) 结合。

生活例子:
还是选择晚餐的例子。你将朋友的推荐 (Q) 和餐馆的评价 (K) 合并,通过一个线性转换(比如结合推荐和评价的分数),然后用tanh函数(类似于给分数加上一个非线性调节)处理,再求和(可能是总结了所有推荐和评价的总分),然后用Softmax处理,决定对每个餐馆的兴趣度。最后,你结合实际菜单 (V) 进行选择。

  1. 缩放点积注意力

公式:
[ \text{Attention}(Q, K, V) = \text{Softmax}\left(\frac{Q \cdot K^T}{\sqrt{d_k}}\right) \cdot V ]

解释:
将查询信息 (Q) 与键信息 (K) 的转置进行点积,然后除以一个缩放系数,使用Softmax获得注意力权重,再与值信息 (V) 结合。

生活例子:
依旧是选择晚餐的例子。你将朋友的推荐 (Q) 与餐馆的评价 (K) 进行匹配(点积运算类似于计算两个信息的匹配度),然后除以一个缩放系数(类似于标准化处理),用Softmax处理,决定你对每个餐馆的兴趣度。最后,你结合实际菜单 (V) 进行选择。

总结

  1. 线性变化后使用Softmax处理:通过简单的线性组合和归一化来确定注意力。
    ○ 生活例子: 综合朋友推荐和餐馆评价的分数,归一化后决定兴趣度。
  2. 线性变化后使用tanh激活再进行内部求和:加入非线性调节,通过求和和归一化来确定注意力。
    ○ 生活例子: 通过非线性调节后的推荐和评价分数,总结后决定兴趣度。
  3. 缩放点积注意力:通过匹配度计算和标准化来确定注意力。
    ○ 生活例子: 计算推荐和评价的匹配度,标准化后决定兴趣度。

这三种方法在实现注意力机制时分别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计算和分配注意力权重,使得模型能够更好地聚焦于相关信息。

深度神经网络注意力思想总结:
深度神经网络注意力机制与注意力机制:

简短回答:
深度神经网络注意力机制是将注意力机制应用于深度神经网络中的结果。这确实是将注意力机制引入到深度神经网络中产生的。
详细解释
注意力机制 (Attention Mechanism)
定义:
注意力机制是一种技术,用于增强模型对输入数据中特定重要部分的关注。最初用于机器翻译任务,现在广泛应用于各种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任务。

工作原理:
● 查询 (Query)、键 (Key) 和 值 (Value):
○ 查询 (Q): 当前输入信息的表示。
○ 键 (K): 所有可能的参考信息的表示。
○ 值 (V): 与键对应的实际信息。
● 计算注意力权重:
○ 通过查询与键的匹配度计算注意力权重。
● 加权求和:
○ 使用注意力权重对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最终的注意力输出。

深度神经网络注意力机制 (Attention Mechanism in Deep Neural Networks)
定义:
深度神经网络注意力机制是将注意力机制引入到深度神经网络中,以增强模型在处理复杂任务时的性能和能力。这种结合在许多现代神经网络架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Transformer模型。

典型应用:

  1. Transformer: 彻底依赖注意力机制的深度学习模型,广泛用于自然语言处理任务,如机器翻译、文本生成等。
  2. Seq2Seq with Attention: 序列到序列模型中引入注意力机制,使得每个解码步骤都可以访问编码步骤的所有隐藏状态,从而提升翻译和摘要等任务的性能。

注意力机制在深度神经网络中的作用
增强模型性能:
● 捕捉长距离依赖关系:注意力机制使得模型能够有效地捕捉输入数据中远距离元素之间的依赖关系。
● 选择性关注:模型可以通过注意力权重集中关注输入数据中的相关部分,忽略不相关的信息,提高模型的精度和效率。

架构示例:
● Transformer模型:完全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模型,没有传统的卷积或循环神经网络层,依靠多头自注意力机制处理输入数据。
● BERT:基于Transformer的预训练模型,通过双向编码器捕捉句子中的上下文信息。
区别和联系

  1. 区别:
    ○ 注意力机制:是一种独立的技术,可以应用于不同类型的神经网络中。
    ○ 深度神经网络注意力机制:是将注意力机制集成到深度神经网络中的结果,是特定类型的深度学习模型结构。
  2. 联系:
    ○ 注意力机制可以嵌入到深度神经网络中,增强其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
    ○ 深度神经网络可以通过引入注意力机制来提高对长距离依赖关系和重要信息的捕捉能力。
    总结
    深度神经网络注意力机制实际上是将注意力机制引入到深度神经网络中,从而形成的一种增强型网络架构。这种结合充分利用了注意力机制的优势,使得深度神经网络在处理复杂任务(特别是涉及长距离依赖和大规模数据的任务)时表现得更加出色。

注意力机制代码实现:
代码解析

类 MyAtt 的定义和实现

MyAtt 类是一个自定义的注意力机制模块,它通过两个线性层和前向传播函数来计算查询张量 (Q) 的注意力权重分布以及基于该权重分布的结果表示。以下是对代码的详细解释:

  1. 初始化函数 init

def init(self, query_size, key_size, value_size1, value_size2, output_size):
super(MyAtt, self).init()
self.query_size = query_size
self.key_size = key_size
self.value_size1 = value_size1
self.value_size2 = value_size2
self.output_size = output_size

# 线性层1 用于计算注意力权重分布
self.attn = nn.Linear(self.query_size + self.key_size, self.value_size1)# 线性层2 用于生成指定维度的输出
self.attn_combine = nn.Linear(self.query_size + self.value_size2, output_size)

● query_size, key_size, value_size1, value_size2, output_size 分别是查询、键、值及输出的维度。
● self.attn 是第一个线性层,用于计算注意力权重分布。
● self.attn_combine 是第二个线性层,用于将查询和注意力应用后的结果融合,并输出指定维度的结果。

  1. 前向传播函数 forward

def forward(self, Q, K, V):
# 1. 计算查询张量Q的注意力权重分布
attn_weights = F.softmax(self.attn(torch.cat((Q[0], K[0]), dim=-1)), dim=-1)

● 首先将查询张量 (Q) 和键张量 (K) 沿最后一维拼接。假设 (Q) 和 (K) 的形状都是 [1, 1, 32],拼接后的形状为 [1, 64]。
● 然后通过第一个线性层 self.attn,将拼接后的结果映射到 value_size1 维度(这里假设是 32 维)。
● 最后通过 softmax 函数计算注意力权重分布,结果 attn_weights 的形状为 [1, 32]。

# 2. 计算查询张量Q的注意力结果表示
attn_applied = torch.bmm(attn_weights.unsqueeze(0), V)

● attn_weights.unsqueeze(0) 将 attn_weights 扩展一个维度,从 [1, 32] 变为 [1, 1, 32]。
● 使用 torch.bmm 进行批量矩阵乘法,将 attn_weights 和值张量 (V) 相乘。假设 (V) 的形状为 [1, 32, 64],则结果 attn_applied 的形状为 [1, 1, 64]。

# 3. 将Q与attn_applied融合,并按指定维度输出
output = torch.cat((Q[0], attn_applied[0]), dim=-1)
output = self.attn_combine(output).unsqueeze(0)

● 将查询张量 (Q) 和注意力应用后的结果 attn_applied 沿最后一维拼接。假设 (Q) 的形状为 [1, 1, 32],拼接后的结果形状为 [1, 96]。
● 通过第二个线性层 self.attn_combine,将拼接后的结果映射到 output_size 维度(这里假设是 32 维),并通过 unsqueeze(0) 恢复批次维度,结果 output 的形状为 [1, 1, 32]。

# 4. 返回注意力结果表示和注意力权重分布
return output, attn_weights

● 返回最终的注意力结果表示 output 和注意力权重分布 attn_weights。

代码功能总结

  1. 注意力权重分布计算:
    ○ 将查询张量 (Q) 和键张量 (K) 拼接,通过线性层和 softmax 计算注意力权重分布。
  2. 注意力结果表示计算:
    ○ 使用注意力权重分布和值张量 (V) 进行批量矩阵乘法,得到注意力结果表示。
  3. 结果融合与输出:
    ○ 将查询张量 (Q) 和注意力结果表示拼接,通过另一个线性层生成最终的输出。

这个实现展示了如何在深度神经网络中应用注意力机制,以增强模型对输入信息的选择性关注和处理能力。
rnn中注意力机制和transformer中的注意力机制区别:
RNN中的注意力机制 vs Transformer中的注意力机制

背景知识

RNN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 RNN是一种适用于处理序列数据的神经网络,可以捕捉时间步之间的依赖关系。
● 在RNN中,输入序列的每个元素依次输入,并通过隐状态传递信息。

Transformer:

● Transformer是一种完全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架构,不使用循环或卷积操作。
● 它在处理序列数据时并行计算,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和训练速度。

  1. RNN中的注意力机制

注意力机制的作用:

在RNN中,注意力机制被引入以解决长距离依赖问题,增强模型对重要输入信息的关注能力。

工作原理:

  1. 编码器-解码器结构:在RNN中的注意力机制通常用于编码器-解码器结构的神经网络(例如用于机器翻译)。
  2. 隐状态提取:编码器将输入序列转换为一系列隐状态向量。
  3. 注意力权重计算:在每个解码时间步,解码器通过注意力机制计算当前时间步的隐状态与编码器隐状态之间的注意力权重。
    ○ 使用查询(当前解码器隐状态)、键(编码器隐状态)和值(编码器隐状态)计算注意力权重。
    ○ 通过计算查询和键的匹配度(例如点积),并通过softmax函数归一化,得到注意力权重。
  4. 加权求和:使用注意力权重对值(编码器隐状态)进行加权求和,得到上下文向量。
  5. 上下文融合:将上下文向量与解码器当前时间步的隐状态结合,用于生成最终的输出。

示例公式:

假设编码器隐状态为 ( h_1, h_2, …, h_T ),当前解码器隐状态为 ( s_t ),注意力机制的计算可以表示为:
[ \text{Attention}(s_t, H) = \text{softmax}(f(s_t, H)) ]
其中, ( H = [h_1, h_2, …, h_T] ), ( f ) 是一个匹配函数(例如点积或MLP),计算注意力权重。

  1. Transformer中的注意力机制

注意力机制的作用:

在Transformer中,注意力机制不仅用于解决长距离依赖问题,还作为主要的构建模块,使得模型能够并行处理序列数据。

工作原理:

  1. 多头自注意力:Transformer中使用多头自注意力机制,允许模型在不同的子空间中计算注意力,从而捕捉输入序列中不同层次的信息。
    ○ 每个注意力头独立计算查询、键和值,并得到不同的注意力权重和上下文向量。
    ○ 多头自注意力机制的输出通过线性变换和拼接融合。
  2. 层规范化和前馈网络:在每个注意力层后,Transformer添加了层规范化和前馈神经网络,进一步处理注意力输出。
  3. 位置编码:由于Transformer没有循环结构,需要显式地添加位置编码,以保持输入序列的位置信息。

示例公式:

对于输入序列 ( X ) 和注意力头数 ( h ),多头自注意力机制的计算可以表示为:
[ \text{MultiHead}(Q, K, V) = \text{Concat}(\text{head}1, …, \text{head}h)W^O ]
其中, ( \text{head}_i = \text{Attention}(QW_i^Q, KW_i^K, VW_i^V) ), ( W_i^Q, W_i^K, W_i^V ) 是不同头的线性变换矩阵。

核心区别

  1. 结构:
    ○ RNN:使用循环结构逐步处理序列数据,隐状态在时间步之间传递。
    ○ Transformer:完全基于注意力机制,并行处理序列数据,摒弃了循环结构。
  2. 计算方式:
    ○ RNN:注意力机制作为解码器的一部分,每个解码时间步计算一次注意力。
    ○ Transformer:多头自注意力机制并行计算,多头关注不同子空间的信息。
  3. 效率:
    ○ RNN:由于逐步处理,计算效率较低,训练时间较长。
    ○ Transformer:并行处理,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适合大规模数据和长序列处理。
  4. 位置信息:
    ○ RNN:隐含在循环结构中,无需显式位置编码。
    ○ Transformer:通过位置编码显式添加位置信息。

总结

RNN中的注意力机制和Transformer中的注意力机制都用于增强模型对输入序列重要部分的关注能力,但它们在结构、计算方式、效率和位置信息处理上有显著不同。Transformer通过多头自注意力机制和并行处理,大大提升了模型性能,成为了现代自然语言处理和其他序列处理任务中的主流架构。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zph.cn/web/32344.s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时间安排 |规划

计算机网络(记得完成作业本上的习题) 先看王道知识点讲解 然后不懂得看 计算机网络微课堂(有字幕无背景音乐版)_哔哩哔哩_bilibili 最后做本章习题 【乱讲的】《计算机网络》(第8版)课后习题讲解_哔哩…

杀疯了!PerfXCloud-AI大模型夏日狂欢来袭,向基石用户赠送 ∞ 亿Token!

【澎峰科技重磅消息】 在全球范围内大模型正逐渐成为强大的创新驱动力。在这个充满激情的夏日,PerfXCloud为开发者和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福利: 1. 零成本亲密、深度体验大模型,提供大量示范案例。 2. 向基石用户赠送∞亿Token的激励计划。…

预期和视角之外是什么?

记得“大时代”里讲过这么一句话,你要在你的世界里打败敌人。这句话,证明了人是活在心境里,小时候看到的葫芦娃也是这个道理,你去找蛇精去人家地盘上,容易中计,葫芦娃救爷爷一个个送,你要不中计就要逃出她的心境。在股票市场,养家心法是什么?它是心境,92科比说过要么…

HTML静态网页成品作业(HTML+CSS+JS)——家乡莆田介绍网页(5个页面)

🎉不定期分享源码,关注不丢失哦 文章目录 一、作品介绍二、作品演示三、代码目录四、网站代码HTML部分代码 五、源码获取 一、作品介绍 🏷️本套采用HTMLCSS,使用Javacsript代码实现图片轮播,共有5个页面。 二、作品…

qt 简单实验 json格式的文件写入配置文件

1.概要 2.代码 //#include "mainwindow.h"#include <QApplication> #include <QFile> #include <QJsonDocument> #include <QJsonObject> //读取json数据的配置文件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QApplication a(argc, argv);QString…

学懂C#编程:常用高级技术——委托(Delegate)应用场景——委托与Lambda表达式的结合使用详解

在C#中&#xff0c;委托与Lambda表达式的结合使用是现代编程实践中的一个重要且强大的特性&#xff0c;它极大地提高了代码的简洁性和可读性。下面将详细讲解这两个概念如何协同工作&#xff0c;以及如何在实际编程中有效利用它们。 委托基础 委托是C#中的一种引用类型&#x…

基于SpringBoot+协同过滤算法的家政服务平台设计和实现(源码+LW+调试文档+讲解等)

&#x1f497;博主介绍&#xff1a;✌全网粉丝10W,CSDN作者、博客专家、全栈领域优质创作者&#xff0c;博客之星、平台优质作者、专注于Java、小程序技术领域和毕业项目实战✌&#x1f497; &#x1f31f;文末获取源码数据库&#x1f31f; 感兴趣的可以先收藏起来&#xff0c;…

问题解答:如何每隔2分钟弹出一次弹出框

事情是这样的&#xff0c;昨天有个粉丝问我&#xff1a;如何每隔2分钟弹出一次弹出框。 我说 那不就是setInterval嘛&#xff0c;然后设定2分钟执行一次。 他说 不是的&#xff0c;这个2分钟只是我说的一个时间&#xff0c;不是常量&#xff0c;是服务端下发的。 我说 那就获取…

matlab入门基础笔记

1、绘制简单三角函数&#xff1a; 绘制正弦曲线和余弦曲线。x[0:0.5:360]*pi/180; plot(x,sin(x),x,cos(x)); &#xff08;1&#xff09;明确x轴与y轴变量&#xff1a; 要求为绘制三角函数&#xff1a; X轴&#xff1a;角度对应的弧度数组 Y轴&#xff1a;对应sin(x)的值 求…

电商平台生活用品销售数据分析与应用

摘 要 在当前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xff0c;计算机应用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如今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商平台&#xff0c;其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销售数据与消费者信息&#xff0c;这些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应用成为了当前互联网领域研究的重要部分。 本论文以基…

python自动化办公工具:自动批量生成奖状的工具(可视化)

&#x1f446;点击关注 获取更多编程干货&#x1f446;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种趋势&#xff0c;现在即便是那些非程序员&#xff0c;甚至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的人&#xff0c;也开始学习Python了&#xff0c;其“普及程度”实在让人感到有些惊讶。 那么&#xff0c;对于那些…

如何通过防泄密U盘,实现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及可控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xff0c;U盘作为重要的数据存储和传输工具&#xff0c;其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日常办公中&#xff0c;经常会遇到这类情况&#xff1a;员工为了方便&#xff0c;随意使用U盘拷贝公司的机密资料。一旦U盘丢失或者被窃取&#xff0c;公司的机密资料就有…

警惕!最新17本期刊(含2本Top)被“镇压”,无影响因子无分区,这是被踢了吗?

本周投稿推荐 SSCI • 中科院2区&#xff0c;6.0-7.0&#xff08;录用友好&#xff09; EI • 各领域沾边均可&#xff08;2天录用&#xff09; CNKI • 7天录用-检索&#xff08;急录友好&#xff09; SCI&EI • 4区生物医学类&#xff0c;0.5-1.0&#xff08;录用…

【金】02Y90-60 大数据-HivetoMysQL

1、安装 Java 程序&#xff08;jdk&#xff09; 2、添加以下JAR包 3、确认配置成自己的数据库 ....

【数据结构与算法】线索二叉树 详解

为什么可在不增加指针域的情况下&#xff0c;对二叉树进行线索化&#xff1f; 不增加指针域&#xff1a;因为可以利用n1个空链域。 在线索二叉树中&#xff0c;为每个节点添加两个标志位&#xff0c;分别表示左指针和右指针是普通的孩子指针还是线索&#xff08;前驱或后继&a…

禅道身份认证绕过漏洞(QVD-2024-15263)复现

禅道项目管理系统在开源版、企业版、旗舰版的部分版本中都存在此安全漏洞。攻击者可利用该漏洞创建任意账号实现未授权登录。 1.漏洞级别 高危 2.漏洞搜索 fofa: title"禅道"3.影响范围 v16.x < 禅道 < v18.12 &#xff08;开源版&#xff09; v6.x <…

解决云原神在Linux浏览器鼠标无法旋转视角问题

【20230917】手动修复米哈游云游戏在Linux平台无法锁定鼠标问题 - 哔哩哔哩 // UserScript // name Genshin Cloud Mouse Fix // namespace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6576757/ // version 0.1 // description Fix a Genshin cloud game mouse move …

《STM32 HAL库》CAN通信系列函数详尽解析——HAL_CAN_Init()

食用指南&#xff1a;本文主要内容为梳理CAN初始化函数主要运行逻辑及重点功能实现代码的详尽解析。函数源码在文末&#xff0c;建议在阅读源码之后观看。 CAN相关寄存器图&#xff1a; 主要逻辑分析&#xff1a; 下面分点梳理函数的主要逻辑&#xff08;注意逻辑序号&#xf…

function包装器和bind包装器

function包装器和bind包装器 包装器function包装器为什么需要functionfunction包装器function包装器的应用场景逆波兰表达式求值 bind包装器bind包装器的应用场景 包装器 包装器是用于给其他编程接口提供更一致或更合适的接口 由于函数调用可以使用函数名、函数指针、函数对象…

Java_POJO

概念 POJO即简单的Java对象&#xff0c;区别于JavaBean JavaBean&#xff1a;特殊的Java类&#xff0c;容易被重用或插入到其他应用程序中去&#xff0c;通过封装属性和方法成为具有某种功能或者处理某个业务的对象 这个类必须有public的无参构造器所有属性都是private的所有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