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思维导图阅读文献
化整为零:读文献,从拆分文章的结构开始
大家在初步接触自己学科的论文时,要了解清楚基本的范式,日后读起来就比较顺了。
科研论文的第一部分,是文章的标题,摘要和关键词,这是必看的部分。通过标题,你能大概知道这篇文章的研究主题是什么。摘要是对整个研究的概况和总结,一般会包含研究主要做了什么,用了什么方法,得出了什么结果,有什么意义等几个部分的内容。摘要下面是关键词,关键词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直接表明文章的主题,二是建立文章的索引,为后期文献的搜索服务。
科研论文的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不同学科的文章主体构成可能会存在些许差异。
科研论文的第三部分,是结论和参考文献。
阅读文献的一个方法:思维导图辅助法
当你打开一篇文献后,第一步要做的,是判断一下这篇文章是否需要读(耗时一分钟左右)。如果需要读,下一步就是判断是否需要精读(耗时五分钟-1十分钟左右)。如何判断要看标题和摘要。
30分钟初级精读法宝:定位词+关键句+逻辑整合
对于初级精读的文章,我们可以先把思维导图的骨架,即我们需要获取信息的维度画出来,再慢慢往里填上答案。比如我们在标题里捕捉的研究主题,还有在摘要里找到的6个变量都可以先填在相应的位置,同时把模型图画在这里。
接下来我们以“引言→假设→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的顺序进行阅读。引言是一篇文章的精华。在扫读引言的时候,特别需要关注的是第一句和高频词,它们可以帮助你了解作者提出问题的背景,以及具体想要解决什么问题。此外,我们可以重点找一下作者对于核心变量的定义。理解了之后,可以把它加在思维导图里,以便后面忘掉的时候翻回来查看。
完成上面的步骤之后,我们就能直接跳到假设部分了,根据这个部分,可以非常直接地画出模型图。之后去研究方法部分抓取一下测量的样本和测量方法。然后跳到研究结果部分、完成逻辑整合,验证我们在一开始画出的模型图是否正确。
到这里,一份初级精读的成果--思维导图,就完成了下图!当我们大量阅读文献的时候,再也不用做“读完就忘忘完再读”的“大怨种”了。想要回忆起这篇文献的内容,只需要再看一遍自己边读边做的思维导图笔记即可。这样可以避免低效率、重复性工作,节省时间。
2小时进阶精读良方:罗列+归类+复盘
相比较而言,进阶精读反而没有那么多的技巧,更需要我们稳扎稳打,静下心来逐段阅读。这两个程度的精读最大的不同在于,初级精读更关注研究的大概模式,而进阶精读还会对研究方法及过程本身,包括句子、内容等细节进行揣摩。
对于进阶精读,我们在上图的基础上,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边读边做标记。MarginNote 特别好的一点就是,当你高亮文本的时候,它会自动同步到思维导图上(图4),我们只需将重要的论点、句子等内容整理到对应的子主题下就好。这样当我们再次阅读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文本高亮颜色来拾取重点,也可以通过点击思维导图内容,直接定位到文章中的相应位置。
总结
整理记录,不仅可以方便后面的索引,还可以帮助大家在归类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激发对文本内容的识别和思考,而不是单纯对着密密麻麻的 PDF 文档上的小黑字发呆。当然,做完思维导图,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文献精读结束了,我们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文献进行一个复盘。具体来说,我们可以把思维导图缩回到最开始只有大标题的状态(图5),对着标题去回想每一部分的内容,自己把文章的来龙去脉在脑子里过一遍,再一层层打开看有没有疏漏的地方。基本上,这样做一两遍以后我们就能对整篇文献的思路有一定的认识了。之后再去查阅的时候,就不太会有那种“恍如初见”的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