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机考,10个人中有3个人表示想要尝试考试,这样通过率能高吗?就拿PMP证书来说吧,一下子就得花费三千多块,有几个人会轻易去尝试呢?
说到底,考试的难度是一个方面,考试的成本低是另一个方面。两年前有人问我通过率问题,我还能硬着头皮说不低,但现在不行了。23年的机考通过率还没有出来,不说别的,光是论文考试中的"绩效域"这种偏门题目,我估计通过率会再创新低,再也无法硬着头皮说软考其实很好考了。
主要是因为关注这个考试的人越来越多,23年的报名人数也大幅增加。很多人觉得这两年工作不好找,都想拿个证书增加竞争力。在众多证书中,软考作为可以用来落户、加薪、评职称的证书,大家都希望能够拿到。
总结一下,通过率确实很低,但从难度来看,对于不同等级、不同科目、甚至不同心态去考试的人来说,难度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软考高级别的通过率只有大约10%,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个人只有10%的可能性能够拿到证书!如果你真的想要拿证书,就不要在意通过率,因为有很多方法可以自己提高通过率。这也是这篇文章的目的。
一、选择中级还是高级?
软考初级真的不值得考,意义不大,这里就直接略过了。
中级可以用来增加户口积分,但基本上没有可以直接落户的省份;如果想一步到位也可以直接选择高级,省去好几年工作年限,早点拿到副高职称。
从价值来看,直接选择高级一步到位更好,但是高级论文能让70%考生卡住,再加上多了30%项目管理应用技能方面的知识,其实不是一个可以轻而易举通过的考试。
就我个人经历来说,我本科是学文科的,工作后才开始接触软件相关的内容,而且并不是从事技术岗位,更偏向项目管理,所以可以说基本上是零基础。
我花了3个月准备中级系统集成考试,感觉轻松自如,考试也是一次通过。
半年后我立刻报名参加了高级考试,满怀信心以为自己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又花了四个月的时间,每天下班后学习两三个小时,最终勉强通过了考试。
说实话,我走了一些弯路,比如后期每天要花一个小时去寻找论文范文和资料,浪费了很多时间!
作为一个新手,根本不知道哪些资料是最新版教材的,哪些知识点已经更新了。高级考试在23年刚刚换了教材,现在很多资料上还是写着47个过程组(实际上已经改成了49个)。
根据个人经验和分析,总结起来就是:
基础较差的人通过中级考试的可能性更高,不建议直接考高级,最好一步步来稳扎稳打。
除非你急于落户,并且有充足的学习时间。
直接跨越到高级考试也是有一定受众的,特别是像系统架构这种偏技术的课程,
我看到很多人说他们刷真题就能过,虽然我认为这种方式更适合专家级别的人士,但至少说明不同科目、不同基础的通过率也是因人而异的。
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
二、如何选择科目?
在选择科目时,我们的目标是「手动提高通过率」,我们需要分析一下到底怎么选择科目才能让自己更容易拿证。
其实只需要注意三点:
不要选择太冷门的科目。
刚开始我也疑惑,为什么软考科目这么多,但问了机构后基本上推荐的一直是中高项、系统架构师这几门,我以为他们是为了赚钱才这样推荐的。
后来我弟非要孤身走捷径,想考信息安全工程师,说跟自己专业对口,结果找了两个月资料只找到了几道很久之前的真题, 连考纲都没有,通过率数据更是找不到,最夸张的是官网报名指南里都查无此科目。
我才明白考试的科目也要看市场需求。对于冷门科目,即使想考也不知道该如何备考,还不如选择那些受欢迎的科目,因为有很多机构和老师都提供相关资料。至少这样会更有保障。
2、 不要选择我之前没有接触过的技术类科目。
我之前提到过我是文科背景,我知道自己和程序员或者软件专业出身的人有一定的差距,作为一个纯小白,我需要选择一个适合初学者的科目。科目表里比较热门的几个我已经圈出来了:
红色标识的课程适合零基础的学习者,官方统计显示通过率约为10-15%,需要通过自主学习、观看在线课程、理解知识点、做题目和准备论文来提高通过率,掌握理论知识就能解决80%的难题。
蓝色标识的课程适合计算机软件专业背景的学习者,通过率甚至比中高级别的课程高,但是需要对知识点有一定基础,特别是对于高级系统架构师课程,如果之前没有接触过相关领域,可能会难以理解在线课程内容,更不要说和其他人比通过率了,建议不要轻易尝试。
3、一定要选择与您中级考试对应的高级考试科目,否则您就相当于需要重新学习一次新知识。完成中级考试后,您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基础,赶紧利用这个基础来学习更深入的知识。
举例来说,如果您已经通过了中级的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那么接下来可以考虑高级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因为这两个考试有60%的知识点是相同的,因此逐步提升到高级水平会更加省力,而且不需要重新学习整个知识框架。
另外,虽然软设和架构的知识点重合度只有30%,但是它们也是同一领域的,因此考试人群也是相似的。如果能够理清这些对应关系再去学习,通过率就会有所提高。
三、如何更轻松地备考?
这部分只能先以我考过的中高项为例给你们讲怎么备考规划比较合理了,但是大概的思路都是不变的。
首先就是 学习必备资料要准备好。
-教材 :注意版本,23年5月之后就换成第四版了。
- 思维导图 和大纲 :10个知识域49个过程组,入门框架有了。
-高分论文合集 :论文可以后两个月再开始准备,但是高分论文需要提前搜集,学理论的时候配合拆文是很好的办法。
-近五年真题 :刷题这个最重要的环节中,最重要的题库!
-网课 :自己啃知识点不太现实,可以不报班但是不可以不看网课。
其次要考虑时间分配。总体备考时间分配建议为:20%用于听课和记笔记,10%用于记忆,70%用于刷题练习。在刷题部分,建议分配35%的时间用于选择题,40%用于案例分析题,25%用于论文题。尽管软考高级卡人最多的一门是论文,但不建议花费超过1/3的时间在这上面,因为论文不是一种"努力就能有收获"的题型。相反,更多时间花在刷题上有利于巩固知识点基础。先打好基础,然后再花时间准备论文项目背景,这样做才是最划算的。
总之,软考的通过率不高是事实。但如果决定要考,如果就是想拿证,可以从上面三个角度仔细考虑之后手动提高通过率。你个人有多大可能性通过考试是你自己决定的。
备考资料分享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