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做个项目需要研究用户态虚拟地址划分情况,找到多个app的共有未使用区间。偶然发现6.1.49和6.8的kernel用户态虚拟地址划分似乎有些不一样。下面使用数据进行分析。
大家都知道linux应用空间的地址划分是:
- stack高地址开始,向下生长。
- mmap区域/库加载区域/匿名映射区,介于stack和heap之间,中间隔多少?文档说是随机。
- heap区,向上生长。
- 代码段,BSS...
写了个测试程序然后每个程序运行100次来看看这些区域的起始地址在哪里,先是6.1.49kernel,文件系统用的是ubuntu22:
如上图所示:
stack: 起始地址最稳定,基本一条直线,同时也是最高地址。
mmap:地址在stack之下,但是不同程序的起始地址会有波动。
heap:在最下边,起始地址同样有波动。
地址空间波动:
mmap和heap的波动在1TB,mmap起始到heap起始有41TB的空间,中间有很大的冗余。
接下来看下6.8kernel,文件系统同样是ubuntu22:
明显可以看到在最新的6.8kernel中,mmap和heap区的起始地址波动变大:
波动均在16TB,并且是类似正弦曲线的波动。这也导致了heap和mmap中间的空白冗余变小。
总结:6.8的mmap和heap起始地址波动变大,所以如果要对多个app找到相同的未使用虚拟地址区间,6.8要比6.1.49更难,并且要分配不同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