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LC滤波电路
其实以下的滤波都可以叫低通滤波器。
1.1倒 “L” 型 LC 滤波电路
1.1.1定性分析
1.1.2仿真实验
电感:通低频阻高频的。仿真中高频信号通过电感,因为电感会阻止电流发生变化,故说阻止高频信号
电容:隔直通交。仿真实验中电容容值比较小,对于高频信号来说,它的容抗比较小,高频信号可以很大一部分流经这个电容导向地。
电阻:该电阻低频信号可以通过,而高频信号会被截止。
但是还要考虑一点:该并联电路,会有谐振问题。可以通过计算器计算 82uH 与 3.3uF 之间产生的谐振频率是 9675HZ ,当电源频率为该数值频率时,可以看到负载的输出达到了 100V 最大电压值,达到 -100V 的最低电压值。而输入电压仅仅有 5V。
这是由于发生了谐振,它的谐振频率与这个电源的频率一样,所以它导致它的增益倍数被放大了很多倍。当我们把电源频率调低一点至 5.7K ,负载电压是 7.61V ,也是被放大了,当再调低一点至 1K 的话, 它的增益就是一倍,就是 5.045 V。
这样也能说明它是通低频阻高频的,而当它到达一定频率之后,它的增益会放大很多倍。所以设计电路为一个低通滤波器的时候,一定要避免这个频率达到它的谐振频率,而有时候是需要利用这个增益的。
倒“L”型LC滤波电路
1.2只有电容滤波
1.3 “π” 型 LC 滤波电路
1.3.1电阻式
在上面的只有电容滤波的电路中 100mA 的电流需要 500uF 的电容,当需要的电流更大时,电容的容值就得增加。这就不如 π 型滤波电路的性价比高。
(注意上面这句话,是不是在不经意间就解决了你“为什么这里用 π 型滤波电路的困惑”)
假设和上面的电路情况一样,经过全波整流之后的参数如下图左边所示。将 500uF 的电容拆成两个 250uF 的,加上一个 100Ω 电阻,你就会发现效率蹭蹭的就上去了。
电压 310V ,电流 100mA ,这就意味着负载的等效电阻为 3.1K ,如图所示。
(你可能会疑惑不是有电阻电容吗?在负载断的电压电流数值怎么不变?请你知道这个电路是一个正儿八经的滤波电路,一些微小的变化,一些微小的分压分流请忽略。)
电容阻抗:
经过第一个电容 C1 滤波之后的纹波:
后面的电路是:电容并联负载后和电阻串联,电容和电阻并联后的电阻仍约等于电容的阻抗。
计算纹波公式为:
纹波从 4V (单电容滤波)变成了 0.24V (后半截 π)。
1.3.2电感式
上面电阻的位置可以换成电感,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1)根据电流大小选择
上面的电路中电流只有 100mA ,即负载电流比较小,则选择 CRC 型滤波。如果电路电流是 1A 则流过电阻的功耗就大了。
当较大的电流流过电感时,我们认为电感元件进行能量的储存和释放,不消耗电能(理想状态下)。
(2)根据频率大小选择
串联在电路中的电感的阻抗计算公式为:
- 频率高:电感阻抗高,串联分压多,消除纹波效果明显。
- 频率低:电感阻抗低,串联分压少,消除纹波效果不明显,就需要电感量非常的大。
1.3.3总结
小电流+低频:CRC
大电流+高频:CLC
1.4本项目的应用
(1)原因
通过上面的讲解你应该能体会到本项目使用的 π 型滤波的原因:
- 本项目:电机部分驱动电流大-----→ 不能用电阻,功耗大。
- 本项目:高频噪声、纹波偏多-----→用电感串联分压多
(2)数值
电感的值,跟实际 PCB 布局和滤波的频率都有很大的关系,经验值 22uH。
必须有 C66 这样一个大电容在,因为后面电机停转等原因会产生低频干扰。
二、步进电机基础知识
2.1步进电机的原理
2.2步进电机的命名方式
命名 | 解释 |
28:步进电机的有效最大外径是 28mm | 有效最大外径:是步进电机外壳的最大直径,这个尺寸通常用于确定电机的大小和安装空间。 |
B:表示是步进电机 | |
Y:表示是永磁式 | 永磁式:电机内部的转子使用了永久磁铁,这种设计使得电机在停止时具有更高的保持力矩(holding torque)。当电机的定子线圈(通常是电磁铁)通电时,会产生电磁场。这些电磁场与转子的恒定磁场相互作用,产生一个扭矩,使转子定位。当电机停止供电时,转子的永久磁铁与定子铁芯的磁力仍然存在,保持转子在其位置不动。 就像磁铁可以吸住铁片一样,电机内部的永久磁铁可以吸住定子铁芯,使转子在停止时保持不动。 |
J:表示是减速型(减速比1:64) | 减速比: 是指电机内部的某个部分(通常是电机转子)转动一定圈数后,外部输出轴才转动一圈。对于1:64的减速比,意味着电机转子转动64圈,输出轴才转动一圈。 |
48:表示四相八拍 | 四相: 步进电机的四相指的是电机内部有四组线圈,每组线圈称为一相。 八拍: 每相线圈可以以一定顺序通电,使电机转动。八拍指的是一个完整的周期需要8个步进信号,即8个脉冲。 |
电压:5V | |
步距角:步进角度 5.623 X | 步进角度: 是指步进电机接收到一个脉冲信号时,转子转动的角度。对于28BYJ-48 来说,原始步进角度是 5.625 度。 64分之一: 由于减速齿轮的存在,实际输出轴的步进角度需要将原始步进角度除以减速比 64,因此每个步进脉冲输出轴的实际转动角度为 5.625 度 / 64 ≈ 0.088 度。 |
2.3驱动方式
步进电机不能直接使用电流源来工作,必须使用专用的步进电机驱动器,它由以下部分组成:
- 脉冲发生控制单元:生成控制脉冲信号来驱动电机
- 功率驱动单元:提供电机所需的电流和电压
- 保护单元:保护电机和驱动器免受过电流、过电压等故障的影响
三、单极性步进电机
3.1基础知识
3.1.1结构
如下图,单极性步进电机里面有两个大线圈,并在中间引出都引出抽头,将两个大线圈分成了四个小线圈,故又叫四相五线步进电机,又因为电流只有一个方向,又叫单极性步进电机。
红 5 接 5V 电源,皆从红 5 流入,其他四个色接驱动的输出端,从各自相中流出,单片机输出接驱动输入。
3.1.2驱动方法
(下面的知识点可以看懂,看不懂就算了。)
(1)单四拍
A→B→C→D→A→循环往复
特点:步距角 5.625 / 32 ,电流最小,扭矩最小
(2)双四拍
AB→BC→CD→DA→AB→循环往复
特点:步距角 5.625 / 32 ,电流最大,扭矩最大
(3)八拍
A→AB→B→BC→C→CD→D→DA→A→循环往复
特点:步距角 5.625 / 64 ,电流居中,扭矩居中
(4)所需脉冲
单四拍和双四拍转一周需要 2048 个脉冲,八拍需要 4096 个脉冲。
(5)转动位置和通电情况如图(图为自画,比较粗糙)
3.2 ULN2003 数据手册
3.2.1展示
3.2.2描述
ULN2003 是高耐压、大电流达林顿陈列,由七个 NPN 达林顿管组成。所有单元共用发射极,每个单元采用开集电极输出。每一对达林顿都串联一个 2.7K 的基极电阻,直接兼容 TTL 和 5V CMOS 电路,可以直接处理原先需要标准逻辑缓冲器来处理的数据。 ULN2003 工作电压高,工作电流大,灌电流可达 500mA,并且能够在关态时承受 50V 的电压,输出还可以在高负载电流下并行运行, 很好的提供了需要多接口驱动电路的解决方案。
(1)特点:
工作电压范围宽七路高增益达林顿阵列输出电压高(可达 50V )输出电流大(可达 500mA)可与 TTL、CMOS、PMOS 直接连接内置钳位二极管适应感性负载
(2)应用
继电器驱动直流照明驱动步进电机驱动电磁阀直流无刷电机驱动
3.2.3电路框图
3.2.4内部等效线路图
3.2.5陈氏总结
看着会用就可以不用非常了解内部的结构的原理,很久没学习了,不要又陷入自己的误区。
你只需要知道:
- 达林顿晶体管是一种由两个NPN或PNP晶体管组成的复合晶体管,特点是具有高电流增益。第一个晶体管的集电极接第二个晶体管的基极,两个晶体管的电流增益相乘,使得整体的电流增益非常大。
- 达林顿,陈列是由多个达林顿晶体管组成的电路阵列,每个达林顿晶体管都是独立的。ULN2003中包含7个达林顿对,每对都有自己的输入和输出。
- 开集电极意味着每个达林顿对的输出端(集电极)没有连接到电源,而是外部设备需要提供电源。当输入信号使达林顿对导通时,输出端被拉低至接地点,从而完成电流路径。开集电极输出使得这些达林顿对可以直接用于驱动负载,如继电器、灯泡等。
- ULN2003中,每个达林顿对的发射极都连接到同一个接地点(地)。这意味着所有达林顿对的负端都是共用的接地点。
- ULN2003 能够兼容 TTL 和 5V CMOS电路,是因为每个达林顿对的输入端有一个 2.7KΩ 的基极电阻,这使得其输入电压阈值和电流需求与 TTL 和 5V CMOS 电路相匹配,即无论是那种信号的电压过来都是可以驱动达林顿晶体管的。
- 在 ULN2003 中,每个达林顿对在关态时(即输入信号为低电平时),其输出端可以承受最高 50V 的电压而不会损坏。这是因为达林顿晶体管的结构和材料能够承受较高的反向电压。
3.3KF2EDGR-3.81-5P介绍
KF2EDGR-3.81-5P 是插拔式接线端子,展示如下:
此处为四相五线,所以这里的接线端子需要有五跟线。
其中 1 线是公共端接电源,称为 com 端。
其他是电机的其他四相,只需要控制每一项的通断,用的是 ULN2003A 来驱动。
3.4原理图
3.4.1理解原理图之前必须形成的概念
ULN2003A 是一个反向器(在上面 ULN2003A 的电路框图中放大器输出端有一个圆圈,也验证代表反向的意思),左边为输入,中间是达林顿管,可以放大微小信号,右边为输出,电流只有一个方向。
输入 0 则输出 1,连接着上面所说的电机的其他四相。
运行时输入 1 → ULN2003A → 输出0 → 电机的其他四相就是0 → 公共端为1 就导通回路了。
只需要改变供电的次序就可以控制电机的转向。
·3.4.2原理图
四、双极性步进电机
4.1基础知识
4.1.1优缺点
(1)优点
1、精度高,适合定位要求高的场合
2、可靠性好,寿命长
1、如果控制不当容易产生共振
2、难以运转到较高的转速
4.1.2内部结构
右边双极性步进电机里面就只有两个线圈,没有中间的抽头,所以又叫两相四线步进电机。该电机电流有两个方向,需要桥路来驱动,改变线圈电流的方向。
双极性的意思是通过线圈的电流有两个方向:
- A+ → A- A- → A+
- B+ → B- B- → B+
4.1.3驱动方式
与单极性的步进电机一样,有三种驱动方式:单四拍、双四拍、八拍
A+表示电流从A+流向A-,A-表示电流从A-流向A+
(1)单四拍 A+,B+,A-,B- 循环往复
特点:步距角7.5°,电流最小,扭矩最小
(2)双四拍 A+B+,B+A-,A-B-,B-A+ 循环往复
特点:步距角7.5°,电流最大,扭矩最大
(3)八拍A+,A+B+,B+,B+A-,A-,A-B-,B-,B-A+循环往复
特点:距角3.75°,电流居中,扭矩居中
因为单四拍的步距角是 7.5 度,也就是说按 A+,B+,A-,B- 这样线圈通电顺序就可以让步进电机转动 7.5 度,又因为该步进电机没有减速比,所以 360/7.5 = 48,48 个这样的单四拍就可以让电机转动一圈,双四拍的同理。
八拍步距角是 3.75 度,360/3.75 = 96,所以在八拍的驱动方式下,步进电机转一圈要 96 个这样的八拍脉冲。
4.2 LV8548MC-AH 数据手册
(废话不多说版)
4.2.1展示
4.2.2描述
LV8548MC 是一款 2 通道低饱和压 正/反向 电机驱动 IC,它是12V 系统产品中电机驱动的最佳选择,可以驱动两个直流电机,或采用并联连接一个直流电机,或全步和半步步的步进电机。
4.2.3引脚说明
序号 | 引脚名称 | 引脚说明 | 等效电路 |
1 | VCC | 电源电压 ,4.0~16V 。 | |
2 | IN1 | 电机驱动控制输入引脚。 该引脚为数字输入,"L" 电平输入范围为0~0.7(V),"H"电平输入范围为 1.8~5.5(V),可以输入 PWM 信号。 该引脚内置有 100(kΩ) 的下拉电阻。当所有 IN1、IN2、IN3 和 IN4 引脚均为 "L" 电平时,驱动器将进入待机模式,此时电路电流可调至 0。 | |
3 | IN2 | 电机驱动控制输入引脚。 可以输入 PWM 信号。 内置有 100(kΩ) 的下拉电阻。 | |
4 | IN3 | 电机驱动控制输入引脚。 可以输入 PWM 信号。 内置有 100(kΩ) 的下拉电阻。 | |
5 | IN4 | 电机驱动控制输入引脚。 可以输入 PWM 信号。 内置有 100(kΩ) 的下拉电阻。 | |
6 | GND | 地。 | |
7 | OUT4 | 驱动输出引脚。 电机线圈连接在 OUT3 引脚之间。 | |
8 | OUT3 | 驱动输出引脚。 电机线圈连接在 OUT4 引脚之间。 | |
9 | OUT2 | 驱动输出引脚。 电机线圈连接在 OUT1 引脚之间。 | |
10 | OUT1 | 驱动输出引脚。 电机线圈连接在 OUT2 引脚之间。 |
4.2.4应用电路示例(重点)
通过将 IN1 与 IN3 连接,IN2 与 IN4 连接,OUT1 与 OUT3 连接,OUT2 与 OUT4 连接,可以实现如图所示的类似 H 桥的使用方式。(最大电流 Imax=2.0A,上下总 RON=0.522Ω)
4.3原理图
如4.2.4的实例2。
五、两路有刷直流电机
5.1基础知识
5.1.1视频
直流电机工作原理-国语版_哔哩哔哩_bilibili
该视频是有刷直流电机的详细、形象讲解视频,凡是不懂就去听一遍。
5.1.2文字版基础知识
5.1.2.1结构
曲面磁铁:比永磁体磁性更强。
电枢:将绕着电机的螺栓换成的金属环,接上电线就构成了电路也形成一块扁平磁铁。
换向器:(你也发现手动换电线实在是麻烦)具有对称缝隙的圆环,和电枢固定在一起,会和电枢一起旋转。
电刷:会随着换向器的旋转而在上面滑动,电刷上设置的弹簧压力保证了电刷能一直与幻象器接触。
电流:电线流出,通过电刷、换向器后,从另一边导线流出。
通电之后:电磁铁和电枢再次旋转起来,注意看当电刷经过缝隙时,之后电刷会切换与下一个换向器的接触点。请注意,有两个电刷,所以两边都会同时切换,在切换之前,电输中的电流是向这个方向流动的。而在电刷切换后,电流将向反方向流动。这意味着电磁铁的磁极也发生了切换,这将使电枢保持旋转,换向器重复做着电线切换的工作,就像之前手动完成的,但是这一次它是自动完成的。只要接上电池,它就能一直旋转,断开电池,电磁消失,旋转也就停止了。
陈氏总结:靠的就是换向器电枢接触点和开口的地方垂直,实现切换。
5.1.2.2现实生活中的改进
(1)只有一个金属环,这会导致电机运行速度不规则,并且还有可能会在换向器缝隙中间的位置卡住→拆分换向器的圆环,然后添加另一个回路
- 首先电刷接触一个回路的换向器片,驱动对应的金属环使电枢旋转。
- 等固定地方时,电刷就另外一个换向器器接触。这意味着当前回路关闭,然后下一个回路打开,现在新的电磁铁继续旋转,电刷继续切换触点。
- 然后下一个回路打开,电机不断旋转,回路不断切换,这意味着这些回路将轮流变成电磁铁。
- 有些电机会在电枢里加入更多的回路,这样确保了电机可以更加顺畅的旋转。作用于电枢上的旋转力矩称为转矩,转矩越大,转速也就越快。
(2)提高电机的转矩,已知缠绕的电线越多,电磁铁的磁性就越强。对金属螺栓缠绕更多线圈时,磁力的确增强了。同理,在增加电枢回路的线圈数量时,磁力也同样增强了,这样电机就会拥有更强大的磁性,也就意味着它会转得更快。
(3)增大电流
5.1.2.3相关术语
定子:电机中不动的部分。本视频中定子是两侧的永磁体。这些安装在电机外壳的边缘内。
转子:中间的电枢也称为转子。记住,转子只由轴承支撑的旋转体,轴从转子中间穿过电动机延伸到后面。
如果一个设备会动,并由电池供电,里面大概率会有一个直流电动机,其他类型电动机的工作方式这里展示的电动机不尽相同。但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电机,大部分都是通过某种旋转来工作的,一旦旋转,就能以此驱动各种设备。
5.2原理图
有刷直流电机只需要两根线,这里是两路有刷直流电机,电路图采用 4.2.4 的实例 1 。
六、无刷直流电机接口
6.1基础知识
6.1.1视频
底层原理极其简单,却很难造出精品!无刷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_哔哩哔哩_bilibili
6.1.2文字版基础知识
与有刷直流电机不同,无刷直流电机中间固定不动是定子,外圈在旋转是转子。由于定子与转子之间没有接触,也没有电刷与换向器,所以称之为无刷直流电机。
注意线圈的缠绕方式(下图红色方框),这样就能通过改变电流的方向来控制转子的转动。
而一个真正的无刷电机一般是由四个线圈和四块磁铁构成的。这四个线圈是一根线绕下来的,本质上其实就是一个线圈,所以这种类型的电机又叫单向无刷电机。以最上面的 N 极磁铁为例,此时它不仅受到 1 号线圈的排斥,而且还受到 2 号线圈的吸引,相比之前受力增加了一倍,它转的也会更快。
这里面需要不停的改变电流的方向,这样才会改变线圈的磁性,转子才会不停的转动。为了频繁的改变电流的方向,人们设计一个叫做 H 桥的电路,当开关 S1 和 S4 闭合时,电流从 A 流入,而当开关 S2 和 S3 闭合时,电流开始反向流入,这样线圈的极性就能发生改变。
为了用单片机控制,可以用 4 个 MOS 管替代这四个机械开关。需要注意的是,当给它切换电流方向的时候,改变的只是线圈的极性,是怎么改变电机的转速呢?其实也很简单,可以先闭合 S1,然后不停的开关 S4,这样产生的就是 PWM 波,如果有一半时间导通,一半时间截止,那么将会有一半的能量进入电机,它的速度也会变得更慢, PWM 波的占控比越高,它的速度也越快。
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那就是电机是怎么知道转子的位置的呢?在无刷电机领域,一般用开关霍尔元件来识别,当磁铁的 n 极靠近时,霍尔元件输出高电瓶,而让磁铁的 s 级靠近时,霍尔元件输出低电瓶。有了霍尔元件的加入,芯片就能根据他输出的高低电瓶来控制电机了。比如在最开始,霍尔器键检测到的是 N 极,一直输出高电瓶,而当转过 90 度之后检测到的是 s 级,它输出的是低电瓶。芯片采集到这个低电瓶之后会立马改变控制策略。也就是每当转子转 90 度,霍尔信号的输出改变一次,旋转一周一共改变 4 次。
接下来还有一个这样的问题,如果转子转到临界位置,那此时霍尔应该输出高电瓶还是低电瓶呢?真实的情况是此时输出就紊乱了,所以只靠一个霍尔元件是不行的。此时只需要再给他加一个霍尔元件,这样即使第一个输出紊乱,第二个霍尔元件也能输出正确的磁极信息,确保芯片能采集到正确的位置。
在实际应用中,应用比较多的是三项无刷直流电机,之所以叫它三项电机,是因为它的三个线圈都是彼此独立的,可以单独控制。把每两个线圈都连起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星 ”形链接,这样就能同时控制两个线圈了,能给转子提供双倍的力,转的也会更快。当转过 60 度之后再给 UW 线圈通电。以此类推,每转过 60 度更换一次线圈的通电方式,这样它就会不停的旋转。
可以看一下转子在各个角度的通电顺序,在控制上需要 6 个 MOS 管。
为了增加电机的力矩,人们在这个基础上设计了四个磁极、 6 个线圈的无刷电机,但是每一组相对的线圈都是串联的,所以本质上只有三个险圈,也属于三项无刷电机,但是这样力举大大增加,转速就会更加的快。
对比:就成本而言单向无刷电机是更有优势的,不仅结构更加简单,而且在控制上只需要 4 个 MOS 管。但是在性能上,三项无刷电机的性能更强,在同等体积下,三项电机拥有更高的功率,在控制方面也比单向电机更先进。
6.2原理图
老师原话:下面电路为接口设计,后续需要驱动无刷直流电机时再设计驱动板和它对接,可以用高级定时器产生六路 pwm 控制驱动桥开关、霍尔信号切换相位。
- BM_HALL_W, BM_HALL_U, BM_HALL_V:这些引脚连接到霍尔传感器,用于检测转子的位置。
- BM_UL, BM_VL, BM_WL, BM_UH, BM_VH, BM_WH:这些引脚连接到电机的三相绕组,分别是U、V、W相的上桥臂和下桥臂。
- BM_EN:使能引脚,用于启用或禁用电机驱动。
- BM_BKIN:刹车输入引脚,用于控制电机制动。
这里有一篇博客详细介绍驱动的设计过程,后续有时间在继续学习:
详解三相直流无刷电机驱动器硬件原理图_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电路原理图-CSDN博客
七、旋转编码器接口
7.1基础知识
7.1.1视频
视频中采用的旋转编码器型号为:EC11E15244B2,编号: C470754。
旋转编码开关,你不懂,编程方法和结构原理吗?拆给你看!_哔哩哔哩_bilibili
7.1.2文字版基础知识
7.1.2.1展示
7.1.2.2陈氏理解
(1)6、7 电源引脚
VCC 与 地 引脚,为器件供电。
(2)A、B、C 旋转编码引脚
这三个引角相当于两个开关串联,中间的引角 g 通常接电源负极,两边的引角 a 和 b 通常通过上拉电阻接电源正极(是为了保证在没有信号输入时,保持稳定的高电平)。运作过程如下:
- 解析旋转开关信号的解析需要以其中一个开关作为基准信号。这里选 a 作为基准,对 a 信号的判断可以是高电瓶、低电瓶、上升沿、下降沿。通常 a 信号的上升延或下降延作为单片机的外部中断触发,这种方式相对比较可靠高效。
- a 信号上升沿:顺时针旋转,上升沿后, b 信号 100 微秒内保持低电瓶;逆时针旋转,上升延后 b 信号 100 微秒内保持高电瓶。
- a 信号下升沿:顺时针旋转,上升沿后, b 信号 100 微秒内保持高电瓶;逆时针旋转,上升延后 b 信号 100 微秒内保持低电瓶。
可以通过两个脉冲相位对比,判断电机的转向;可以通过 B 脉冲单位时间内的数量,判断电机的转速。
(3)D、E 按压开关引脚
按压一次输出一个(高或者低)的脉冲。
7.2原理图
旋转编码器有一根轴,通过设计可以使电机转动时带动旋转编码器上的这根轴也一起转动,再将旋转编码器通过下图的接口将输出连接到 STM32 ,就可以向单片机反馈电机的转速和转向信息。
如果是输出两根线则只连接两根线(转速(和转向));如果是输出四根线则就可以连四根线(可以包含其他信息)。
- 上拉电阻(R46、R47、R48、R49,10kΩ):这些电阻将信号线拉到3.3V,确保信号线在无信号输入时保持高电平。
- 滤波电容(C67、C68、C69、C70,68pF):这些电容与上拉电阻形成低通滤波器,滤除高频噪声,确保信号稳定。
八、每个部分滤波的解释
在电机驱动部分使用100uF电容主要是为了应对大电流变化和低频噪声,提供更稳定的电源电压。而在旋转编码器部分使用10uF电容是因为其电流需求较小,高频噪声相对更重要,较小的电容已经足够满足滤波需求。选择电容值的关键在于其应用场景和所需的滤波效果
忠心的感谢每一个认真讲课的好老师,本文参考:
270_08LC滤波电路_哔哩哔哩_bilibili
STM32物联网项目——单极性步进电机_步进电机stm32开发-CSDN博客
STM32物联网项目-双极性步进电机_步进电机a+a-b+b-是什么意思-CSDN博客
我想尽量不放别的老师的讲解视频,除了第一个视频是我在原视频上的剪辑版,后面的视频我都附上相应的链接。
电机这块确实视频讲解更加形象,我并没有其他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一定及时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