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政事业单位数据资产管理领域,浙江省以创新性思维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眼光,积极探索并构建了具有前瞻性和实效性的数据资产管理制度。作为财政部数据资产管理试点省份,浙江省财政厅与省标准化研究院强强联合,充分运用数据溯源、访问控制等前沿数字化技术手段,巧妙融合财务内控业务实际,成功创新构建出《数据资产确认工作指南》这一地方标准,不仅填补了我国在数据确权领域标准制定的空白,更标志着浙江省在数据资产管理规范化、科学化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该标准体系化地涵盖了数据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技术支撑、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及执行等关键要素,为数据资产从初始确认、变更确认到终止确认的全过程提供了清晰的操作路径。具体而言,标准明确界定了数据资产确认过程中的识别、判断、流程启动、核实、审定等步骤,并对数据溯源、访问控制等技术术语进行了严谨定义,旨在精细化资产确认过程,有效防止数据资产虚增现象,充分激活数据要素内在价值,从而推动其在市场中顺畅交易流通,有力促进数据要素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浙江省在数据资产确认登记上的创新实践,其核心目标在于优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深度挖掘与释放数据资产价值,规范数据资产服务与交易行为,强化数据安全管理,最终孕育出一个生机勃勃、健康有序的数据产业生态。其主要亮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机制创新: 浙江省率先发布地方标准《数据资产确认工作指南》,同时研制《数据资产登记导则》团体标准,积极参与起草《关于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针对数据确权、保护、评估、交易等关键问题,提供系统、全面的规范指导。此外,制定《数据资产评估操作指引(试行)》,明确规定评估对象、方法、要求及信息披露等环节,有力推动了评估业务的有序开展,辅以信息化工具的开发与应用,显著提升了评估工作效率。
- 数字赋能: 浙江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力,协同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多元主体力量,共同构建起一个开放、开源、共建共享的数据资产治理实验平台,为各类用户提供“数据+工具+服务”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有效解决了数据登记、评估、交易、安全、保密等难点问题,大幅降低了试错成本,充分满足了不同主体对于数据资产管理的多元化需求。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被积极引导通过该平台进行公共数据交易与社会数据购买,同时鼓励市场力量广泛参与数据流通交易,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进一步优化了全省数据治理环境。
- 试点先行: 浙江省积极推行数据资产确认登记工作,有力推动了数据要素向资产化的转变。以温州市为例,其创新推出的“信贷数据宝”项目,通过组织专家团队进行集中评审论证,运用数据溯源、访问控制等先进技术,依托数据资产治理实验平台为数据资产颁发“身份证”,实现了数据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资产评估、交易全程监控等。此外,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为国网浙江新兴科技有限公司的“双碳绿色信用评价数据产品”成功完成上架存证服务,成为全国电力行业数据产品上架交易的首批实例,生动展示了数据资产管理制度在实践中的高效运作。
- 多跨协同: 浙江省还组建了由会计税务专家组成的高端服务团队,通过实地调研、专题座谈、专项指导等多种形式,主动走进企业,精准对接数据资产管理需求,着力破解企业在数据流通安全合规方面的痛点问题,有力推动了政务服务改革,显著降低了企业数据流通的安全合规成本。特别是在杭州“中国数谷”、温州“数安港”等数据产业集聚区,专家服务团队深入企业一线,开展政策宣讲,广泛听取企业意见,持续优化服务举措,营造出良好的政企互动氛围。
综上,浙江省财政部门在数据资产管理中的职责与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他们在理论研究、制度建设、财会监督、市场生态构建等多维度积极作为,为全面提升全省行政事业单位数据资产管理水平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和智力支持,有力推动了浙江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引领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