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点,码点字#
以下为个人观点,看看就好,如有冒犯,私信删稿
都有哪些厂商在做打流仪/网络测试仪
-洋品牌:思博伦/Viavi-Spirent,是德/Keysight-Ixia,信雅纳/Lecroy-Xena,
-国产品牌:台湾拓码/Xtramus,北京信而泰/Xinertel,上海纳轩Naxuan,北京普太/Perfectek,北京文展/Wenrise,南京青志/Minismb,深圳迈思源/Msytest,北京网测/Netitest,... 其他一时间想不起来了
狭义的打流仪/网络测试仪
以上罗列的是狭义的厂商
一般是堆在研发实验现场,做调试,老化实验,中试实验,...长得一般是五大三粗的,需要外接电脑进行操作控制,不配置屏幕,不配置电池的,...
广义的打流仪/网络测试仪
带屏幕带电池,可以在业务开通现场使用的,做短时间的性能验证,拨测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包含了:安立,罗德,EXFO,....不熟,更记不得名字了
打流仪的门槛在哪里,怎么构成的?
X86的主机 + FPGA + (PHY) + 测试软件套件
- FPGA:Intel/Altera,Achronix,XILINX,国产:复旦微,安路,紫光,高云
XILINX占比应该是最高的,接着就是Altera(被樱桃司玩得半死不活的),A家的好像不多见/严谨些说是我没见到过;本土品牌的,在1/10G速率端口下是没问题了,100G端口上还是吃力些(限制在哪,门数量吗,还是有什么IP库吗,这块处在我的知识盲区,反正以上这些都是我道听途说的,我就当做是真的了,...)
- PHY:BCM,Marvell,Microchip,国产的有谁(喝多了,怎么一个都想不起来)
PHY这玩意,谁家的出货量大,谁就有话语权,即便你的逻辑跟IEEE的规范有些误差,以出货量为标杆(按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 CPU,这块不熟,要么就不写了,仪表系统里面大部分跑的都是Linux,所以这个好像也没什么好说的
回到正题,说“卷”
卷1:厂商数量
老牌的也就是Spirent,Ixia,后续有了上面这一大堆,十几家
国内市场就这么大,新进来这么多厂商,蛋糕只能越分越小,以前还有海外的订单可以消化下,现在海外的单子该怎么讲(没那么多增量了,...能搬的能走的都差不多了)
PON批量部署,光进铜退的那一波,有了大把需求,... 现在基本也都部署得差不多了,哪来的量,光1G PON升级到10G PON,这点量够谁吃的。而且要考虑到,仪表都做的挺扎实,老的还能用,谁还买新的...
卷2:卷性能
动不动就讲百万级的并发,百万级的邻居容量;实际测试需求可能到不了一万(可能是高端的场景我没接触到,惭愧了,就当做我是在做说性能过剩吧)
时延Latency精度现在都开始写0.01ns级别去了,对应到光纤的传输延迟,这个 <1ns的级别,真的有必要吗
这是其中的一条护城河,先发的厂商故意抬高了门槛,也是竞争的合理表现
卷3:卷功能
能自动化测的,就不需要你再手动去点点点了
尽可能的提供向导式的测试界面支持
能不用安装软件的就不用安装了,直接Web UI搞定
测试日志都长得漂漂亮亮,各种输出对比报告明明白白的
客户要什么,厂商就提供什么,各种定制化支持
卷4:卷服务
某国产仪表厂商:发现Bug不要紧,等我1小时,我们马上就到现场分析定位;
问题已定位争取现场解决,或连夜解决,第二天发补丁(这是真事情)到处修修补补去救火
有些用户确实很吃这一套,但也侧面的说明,软件版本的发布没经过严谨的测试
卷5:卷营销
产品怎么样无所谓,只要胆子肥,敢说敢吹,先吹出去,接到了单子我们再想办法去交货
某厂商:自主可控,拆开一看,Intel CPU + XILINX FPGA+...不好怎么讲
某厂商:支持100G接口了,一点问题没有,我们都卖了不少了,结果到现场对接几个厂商的光模块都点不亮,最后发现是“仪表”自身强制开启了RS-FEC
某厂商:产品都没有,直接官网的彩页资料都是从其他厂商那里偷的图,改个LOGO就放上去了
...
卷6:卷配套
这是洋品牌现在在做的事情,各种大吃小,后续提供一揽子的跨层级的解决方案,好深的护城河
先有Keysight收购了Ixia,后有Teledyne Lecroy收购了Xena,最近又有Viavi要收购Spirent
//??
是不是侧面也说明了,有线以太网测试仪表/打流仪这个市场真的不算大,没什么好玩的,都挤进来做什么,即便做到了行业领先的情况,依旧满不了被收购 ^-^
卷7:卷价格
这个有底线吗,....